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上海電影節大幕開啟,土耳其大師錫蘭9部作品齊聚

上海電影節大幕開啟,土耳其大師錫蘭9部作品齊聚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已於近日公布,他就是努里·比格·錫蘭。按照慣例,上海國際電影節的「評委主席及評委作品展」展映單元,用以致敬金爵獎及亞洲新人獎評委。

慣例之外,今年經過多方協調,該影展單元囊括了本屆金爵獎主競賽但願評委會主席、土耳其電影大師努里·比格·錫蘭執導的全部共九部影片,是其在中國大陸首個完整個人回顧影展,包括一部短片作品《繭》和八部長片作品。這八部長片分別是《小鎮》《五月碧雲天》《遠方》《適合分手的季節》《三隻猴子》《小亞細亞往事》《冬眠》《野梨樹》

錫蘭積極推動了土耳其電影的發展,被公認為是當代土耳其電影的復興者。他生於1959年1月26日,受農業工程師父親的影響,在大學期間先後就讀化學工程和電力工程專業。但是,這些專業都讓他頗為痛苦,唯獨對於15歲就開始迷戀的攝影,他始終不離不棄。

努里·比格·錫蘭

大學期間,藏有諸多藝術書籍和古典樂唱片的圖書館,是錫蘭最快樂的天地。校園裡此起彼伏的電影選修課、電影社團等活動,讓他迷醉在豐富多彩的電影世界中。英格瑪·伯格曼、小津安二郎、米開朗琪羅·安東尼奧尼、安德烈·塔科夫斯基是他的電影「教父」,這些電影大師對他日後的電影創作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錫蘭的成長經歷中,有兩件小事成為了他在日後取得電影成就的「天註定」。第一件事發生在1981年4月英國倫敦布里克斯頓區暴動時期,錫蘭在那裡打工。那時每個人都會趁亂偷東西,當錫蘭發現自己隨著人流置身於一家商場時,他怯懦地順手「拿」了一些柯達膠捲以及一台攝影機。第二件事發生在1985年錫蘭畢業後服兵役期間,直接推動他踏上了電影之路。在艱苦迷茫的服役期里,羅曼·波蘭斯基的自傳小說《羅曼》深深觸動了他,他認為生活就是一場冒險,拍電影對於他而言似乎來得更容易。於是,他便再一次踏上前往英國倫敦之路,真正開啟電影求學旅途。

錫蘭屬於大器晚成的電影大師,也是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寵兒」。他到36歲時才創作完成了短片處女作《繭》(1995),但一經推出便入圍了戛納的最佳短片競賽單元。兩年後的長片處女作《小鎮》一舉拿下柏林電影節卡里加利獎。目前,錫蘭執導的八部長片,已五次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在2014年憑藉《冬眠》摘得金棕櫚大獎。

土耳其是錫蘭電影靈感不竭的源泉。他曾說:「生活的本質就是具有戲劇性的,特別是在土耳其。」他的電影作品始終紮根於這片具有悠久歷史的土壤上,孜孜不倦地藉由壯闊無比的土耳其歷史地貌和豐厚的人文積累,與觀眾探討生存於大自然中的人們,面對生死、社會、生活本真等問題時的應對方式。

錫蘭的電影總是流露出俄羅斯文學式的大氣之感。這歸因於其酷愛俄羅斯文學,尤其是俄國文學巨匠契訶夫的作品。他的影片糅合極簡主義的風格,常以人物局部大特寫敘述故事,時而點綴的幽默又能令人意猶未盡。其影像畫面每一幀都令人美到心碎,而詩意長鏡頭串聯起的情緒更迭亦是無人複製。

感受一下《冬眠》

1

(1995)

YEAH SHANGHAI

錫蘭的短片處女作,奠定了他的早期電影風格。本片由錫蘭自編自導並親自攝影,以默片的形式講述一對夫妻因生活隔閡而日漸疏遠,當他們面臨再次重逢的機會時,將如何面對?影片由錫蘭的父母擔任男女主角,通過兩人真實照片與自然消亡圖景構成的碎片式剪輯,將夫妻關係、生存死亡和自然規律有機結合,展現人類衰老與孤寂命運的不可抗力,黑白攝影為影片營造了呼之欲出的神秘特質。錫蘭在創作本片時頗不自信,其在剪輯室內試圖創造一個概念或故事,可是一度認為成片不是電影。幸運的是,本片受到戛納電影節的青睞,最終入圍該電影節最佳短片競賽單元。

2

小鎮

(1997)

錫蘭的長片處女作,「外省三部曲」首部作品。錫蘭將本片獻給其父母,劇情根據其姐姐艾敏·錫蘭的自傳體小說改編而成。該片通過交替的四季,以孩童的視角講述一個普通土耳其家庭的生活和個人成長。影片中,錫蘭用迷幻夢境營造神秘氛圍,利用碎片式的生活鏡頭映現土耳其政治生活全貌,以此表現他對人類社會、命運與信仰等問題提出的哲理性思考,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土耳其的歷史縮影。全片成本僅耗費了15000美金,錫蘭採用二人拍攝模式,非同期聲錄製,親朋好友傾情出演,耗時一年製作完成。由於當時土耳其缺少黑白膠片沖印技術機構,錫蘭將膠片帶至匈牙利才得以沖印。本片榮獲柏林國際電影節卡里加利獎。

3

遠方

(2002)

YEAH SHANGHAI

「外省三部曲」之三。本片可視為錫蘭最接近自傳的作品,講述獨住城市的攝影師因失業表兄的突然到來,打破了生活原有的寧靜發生的故事。錫蘭親自掌鏡,在他的伊斯坦布爾公寓中進行拍攝。影片對白極少,通過有限空間和精妙構圖,冷靜營造人類內心疏離感,以此反映土耳其社會經濟大蕭條。片中奇巧嵌入的塔科夫斯基《潛行者》片段,成為了本片的幽默註腳。錫蘭的建築師好友穆扎菲·奧德默和表兄伊敏·托普拉克第三度出演錫蘭影片擔任雙男主,出色的對手戲使兩人在戛納電影節雙雙榮獲影帝稱號,可惜托普拉克不幸在獲獎前因車禍去世。本片還榮獲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4

三隻猴子

(2008)

YEAH SHANGHAI

錫蘭一改往日自傳體電影風格,攜手妻子埃布魯·錫蘭合作編劇,執導這部文藝范兒十足的黑色犯罪片。本片片名來源於孔子的「三不猴」,寓意影片人物逃避現實的精神狀態,以小格局敘事技巧,通過四個人物相互交織展開故事,講述政黨要員撞死路人後,讓其司機充當替罪羔羊,司機一家因此事而相互關係變得複雜。錫蘭大膽藉助高清攝像機低色調拍攝,以紅、綠、黃作為色彩基調,製造強烈反差,在絕美風景反襯出無聲的暴力驚悚,直指人心迷宮和自我毀滅的不歸路。錫蘭在剪輯本片期間,每晚只睡兩小時,辛苦的工作換回了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5

冬眠

(2014)

YEAH SHANGHAI

YEAH SHANGHAI

錫蘭電影風格轉型之作。錫蘭為改編契訶夫短篇小說《妻子》準備了十五年,創作中融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和托爾斯泰小說元素,與妻子在六個月內完成影片劇本。該片講述一位經營酒店的退休演員與妹妹、妻子之間矛盾不斷升級的困獸生活,是一出精心設計的室內劇。錫蘭用兩個冬季,在美到窒息的卡帕多細亞進行拍攝,蜿蜒錯綜的室內建築使影片幽閉迷宮的氣質呼之欲出。影片通過不同階層人物立場,探討存在主義議題,深刻反映當代土耳其社會局勢。為了這部影片,錫蘭還一反常態地置入大量對白,耗時半年對兩百多小時素材進行剪輯。本片榮獲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其他評委

展映影片

夜上海工作室

作者 | 孫佳音

編輯 | 文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晚報 的精彩文章:

TAG: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