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書寫的習慣

書寫的習慣

文/吳周劍

書寫的習慣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倪瓚 容膝齋圖

都說習慣成自然,養成一個習慣就很難改變。然而這習慣,有好的,也有壞的。好的習慣,可以說是「熟能生巧」;而壞的習慣,書法上我們稱之為「習氣」,是一種弊病。

經典力學中把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屬性叫做慣性。從這裡的慣性引申到個人的生活習慣,人們一旦習慣某種行為或某種事物,總是保留原狀容易而難以做出改變。並且,習慣形成的時間越久,越難去改變。

書寫的習慣

許多書法老師寧願去教零基礎的學生也不願意教任筆為體多年的學生。一方面,若是沒有研習經典而是任筆為體的話,時間一長,陳舊迂腐的觀念很難去改變。另一個就是多年習慣養成的用筆習慣等等很難改變。二者結合,可以說一個人寫的時間越久他的積習越深,越難回到正軌上來。因為方向是錯的,看似越努力,造成的偏離只會越大。這種情況,懸崖勒馬、迷途知返的及時性,就關係到一個人的習書生涯了。好在現在信息的流通很方便,多去接觸新的、專業的觀點和事物能夠有效避免任筆為體的情況。但如果知道研習經典的重要性而不去實踐,那就是無藥可救了。

書寫的習慣

倪瓚作品有仙氣,不俗

研習經典只是起步。若這過程中不夠精細,思考、實踐的不夠,而只是重複著錯誤或者說不到位的動作,久而久之還是會形成不良的習慣。對於研習不到位的地方,取而代之自己的習慣用筆,時間長了,慣性形成,字寫的越是熟練,則越是俗氣。這一點是更需要警惕的,因為習書者幾乎難以避免的會遇到這個問題。董其昌有「熟後求生」的說法。其所謂「生」即淡,「熟」即工。然學書者需要一個「熟」的過程,需要一個充分汲取「他神」的過程,與古為徒,而後才有「熟後求生,以生破熟」的過程,從而升華為自己「精神血氣」。

書寫的習慣

▲ 倪瓚《漁庄秋霽圖》

若習書者長期只攻一體,同樣會有趨於流俗的危險。《書譜》讚譽鍾張「專精一體,以致絕倫」。然而,「伯英不真,而點畫狼藉;元常不草,使轉縱橫。自茲己降,不能兼善者,有所不逮,非專精也。」書法各體之間有一個互補相通的關係,應有一個借鑒提高的過程。可以專攻一體,然而應該在適當的時機學習一下對其有裨益的書體,從而對原有的書寫習慣做有益補充。若精力不夠,此時可以分清主次,循序漸進。

書寫的習慣

▲ 倪瓚 畫作

習書者都嚮往著那個「通會之際,人書俱老」的境界。當技法解決之後,到達這個境界更多的是一個思考和領悟的過程。歲月的滄桑,思想的深度會加持於筆端,賦予線條更深的含義。與古為徒,保持思考,而後無間臨池,方能得悟翰墨之妙。

書寫的習慣

▲ 倪瓚 《幽澗寒松圖軸》

- end -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資料來源網路,為傳播而發

若侵權請聯繫後台刪除

總監丨馮錯

編輯丨凌晨 Anna

責編 | 凌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屋 的精彩文章:

臨創過渡不能守株待兔
字帖 | 徐渭《野鞦韆詩十一首》墨跡欣賞

TAG:書法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