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大宋提刑官」服飾太丑遭批:宋朝文官到底會穿何種官服?
最近,被稱為「中國版福爾摩斯」的《宋慈洗冤錄》上映了。在此之前,宋慈這個名字被搬上熒屏一共有兩次:
第一次是歐陽震華飾演的《洗冤錄》,第二次是何冰飾演的《大宋提刑官》。對「宋慈迷」們來說,這兩部電視劇都十分經典,幾乎在中國推理乃至古裝類電視劇中「封神」了。
歐陽震華版《洗冤錄》
相比之下,新版的《宋慈洗冤錄》一出,網友們就直呼「接受不了」。為什麼呢?比如有網友就說:
網友評價
類似的觀點在頭條評論中多不勝數。我們從劇照中確實也能看出,《宋慈洗冤錄》的服裝完全不符合歷史,不僅不倫不類,而且奇醜無比。在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在如今這個審美逐漸趨高的大環境下,還是有不少頭條網友有傳統文化「覺悟」的。
確實,對古裝劇來說,尤其是對有明確歷史背景的古裝劇來說,保證服飾的正確或基本正確,不僅是尊重觀眾,也會讓自己在中國影史上留下好名聲。那麼,作為「大宋提刑官」的宋朝文官們,到底會穿什麼樣的衣服呢?
新版《宋慈洗冤錄》的劇照確實讓人提不起觀看的興趣
朝服:宋朝的「中山裝」
大家從新聞聯播裡面應該也能看到,一般遇到重大的紀念活動,比如閱兵,或者是祭奠剛剛去世的「先烈」,領導人們一般都會身穿象徵中山裝,而不是西裝。
中山裝外觀大方、莊重,基本上就是我國現在的「國家級禮服」。其實在古代,朝服就是類似於「中山裝」的存在。宋朝當然也不例外。
沉穩、莊重的中山裝
按照《宋史·輿服志》中的記載,官員上朝:
上身朱衣,下身朱裳,即身穿緋色羅袍裙、襯以白花羅中單,束以大帶,再以革帶系緋羅蔽膝,方心曲領,掛以玉劍、玉佩、錦綬,著白綾襪黑色皮履。朝服時必戴「進賢冠」、「貂蟬冠」。
先來看貂蟬冠。
明代畫家吳彬在《南薰殿歷代聖賢名人圖》當中,畫了一幅《韓琦像》。這幅《韓琦像》雖然是明朝所畫,但是對照《宋史·輿服志》可以看出,其中的貂蟬冠基本符合史實。
《韓琦像》
韓琦,北宋著名政治家,曾同范仲淹一起主持「慶曆新政」,為北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在這幅《韓琦像》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宋朝文官的朝服的貂蟬冠上:
最頂端有一個蒲公英狀的小「球」(圖片顯示不是特別完整),這個小球叫「筆立」或者「納言」,意思大概就是是「正直公正,廣納群言」。從漢代開始,官員的朝服上就開始有這樣一個小「球」,唐宋兩朝都對它進行了繼承。
帽子右上角還有一根「羽毛」狀的配飾——這叫貂尾。帽子正中間還有一個「蟬」狀的配飾。這個配飾下邊是一個「四角星」。我在明朝官服的帽正問題中曾經提到,唐宋明三朝,官員的帽子上百分百沒有帽正。有些讀者說袞服(皇帝的公服)上面有——其實這不是帽正,這只是按照古制所做的配飾。
帽子兩邊是網狀的方巾,這種方巾被稱為「龍巾」。在左邊的龍巾,有一個「玉柴」,這個叫做笄(讀「積」)。古人用來束髮的東西,叫做笄。
歷朝歷代的貂蟬冠稍有不同,但基本上遵從古制。當然了,這張圖片不完整,網上也很難找到類似的圖片,下面這張比較模糊,但是可以窺見一斑:
貂蟬冠朝服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方心曲領是朝服的主要特色。當然了,貂蟬冠只有一品二品且在朝廷中地位比較高的官員才能戴。
方心曲領也是進賢冠的主要特色。
什麼是方心曲領?《西遊記》中東海龍王穿的就是方心曲領,大家可以同上圖比對一下:
《西遊記》劇照
同貂蟬冠相比,進賢冠的帽子要簡單一點——基本上就是把兩側的籠巾、貂尾以及頂端的納言給去掉了。
在電視劇《精忠岳飛》當中,羅嘉良飾演的秦檜身穿的就是進賢冠朝服。
《精忠岳飛》中的秦檜
當然了,這裡也有一些錯誤。錯誤主要在帽子上。
寧波東錢湖有一大批南宋石雕,在這些石雕當中,既有武將,也有文臣。這些文臣,身穿的正好就是進賢冠朝服。
大家可以比對一下,秦檜戴的進賢冠和石像以及去掉納言、貂尾和籠巾的貂蟬冠有何區別。
寧波東錢湖南宋石雕
在這裡提一下,進賢冠是根據帽子正中間的橫樑來判斷官員品級的。一般在朝廷的重大活動上,品級最高的親王、公 相、三公三師等地位較高的大臣,會頭戴貂蟬冠——這種帽子正中間會有七梁;而第二等的大臣則戴進賢冠,也是 七梁;第三等戴六梁進賢冠,後面以此類推。
《精忠岳飛》中秦檜所戴的進賢冠,除了紋飾的錯誤,也並不能看出品級,所 以總體上而言也是錯的。
但是,相比於其他電視劇,服飾能還原到這種 ,已經非常不錯了。
《精忠岳飛》中的服飾可圈可點
常服:宋朝的西裝
我們現在不論是政府官員還是企業領導,一般情況下在辦公室辦公,或者外出開會,都會穿西裝。
在古代其實也是類似的——一般的普通朝會、普通的活動,包括審理案件,開會,等等,文臣們也都會身穿常服。
《精忠岳飛》劇照
《大宋提刑官》劇照
《精忠岳飛》劇照的右側秦檜和《大宋提刑官》劇照左側的宋慈,身穿的都是常服。
宋朝常服的特點有三:第一,圓領;第二,寬袖;第三,長袍;第四,戴直腳硬襆(讀「服」)頭,雙翅較長。
宋朝的繪畫給我們現代人研究宋朝服飾提供了不少便利。結合史料和繪畫,我們基本上就能研究出宋朝服飾是什麼樣子的。
宋朝文官繪畫
從圖片當中也能看出,宋朝文官服飾,主要是紅色。為什麼是紅色呢?
北宋剛剛開國時,趙匡胤「黃袍加身」,所以開國之出,宋朝還是以「黃色」為尊。但到了宋真宗時期,朝廷把大宋定為「火德」,所以開始崇尚紅色。從此以後,皇帝和文官的朝服主要以紅色為主,五品或六品以上官員都可以穿紅色,其下則是綠色。
但是,三品以上官員一般使用紫色(宋神宗時改為四品以上)。為什麼呢?因為紫色衣服的染色技術比較難,所以從唐朝開始,官員品級較高者一般就身穿紫色官服,宋朝也沿用了這一套。
中間官員身穿的就是紫色常服,兩側是紅色常服
所以,宋慈到底會穿什麼樣的衣服呢
宋慈作為一名文官,長期奔走在司法第一線。公元1247年,宋慈走馬上任,任直秘閣、湖南提點刑獄使。也是在這一年冬天,他寫成了著名的《洗冤集錄》。
《大宋提刑官》中的「提刑官」,基本上也就是這麼來的。
那提點刑獄使是個什麼官呢?提點刑獄使的辦公機構叫做提點刑獄司,是中央派往地方的「省級」司法機構,相當於現在的省級檢察院,同時也兼任部分法院工作。它的長官提點刑獄使,或者叫提點刑獄公事,一般是正三品或者正四品。
宋慈是南宋人,所以,在宋慈最輝煌的時候,他是可以身穿紫色常服的,如果遇到重大活動,他也可以頭戴進賢冠。
在宋慈當上提點刑獄使之前,穿的則是紅色朝服。
身穿紫色官服的宋慈
所以,在《大宋提刑官》這部劇當中,除了最初身穿的紅色朝服,宋慈最後身穿的紫色朝服也是對的。
在這裡順便提一下,宋朝崇尚雅素,宋朝官服上沒有綉了「禽獸」的「補服」,也不會在衣服的領口或者中間雕龍附鳳,所以,《將軍在上》當中范仲淹等人身穿的官服,顏色是對的,但服飾錯了。
《將軍在上》中的范仲淹
陸毅版的《蘇東坡》當中,不僅帽子上多了個帽正,衣服的紋飾、帽子的紋飾等等,統統大錯特錯。
陸毅演的蘇東坡
因此,也更加顯得《大宋提刑官》的珍貴。在此,也向《大宋提刑官》劇組致敬。
它不僅還原了宋朝的司法進步,同時也還原了一個古色古香的宋朝服飾。在中國浮躁且良莠不齊的電視劇市場上——
這樣的精品實屬難得。
當然了,我們並不祈求每一部歷史題材電視劇都能做到這樣盡善盡美,但最起碼,也應當做到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