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般人知道關內鬧饑荒闖關東,那麼關東鬧饑荒靠吃什麼度日?

一般人知道關內鬧饑荒闖關東,那麼關東鬧饑荒靠吃什麼度日?

編者註:一般人都知道關內鬧饑荒闖關東,因為關東那邊土地多,糧食多。但很少人知道關東也有鬧饑荒的時候,那麼關東鬧饑荒靠吃什麼度日?

本文作者就是遼東鳳凰城白旗後堡子老滿洲旗人,這事就要從老滿洲旗人的五月鮮說起。

遼東鳳凰城白旗後堡子的五月鮮

老滿洲旗人在遼東鳳凰城的老營子老堡子,五月中就熱了,鏟二遍地的時候,最缺的就叫人手,干農活找不到幫工,因為天兒太熱,沒有人願意下地幹活。

五月中是一年最靠硍的時候,秋糧沒有下來,頭年的餘糧吃了對頭快一年,一般人家也就吃了了,倉里沒糧,心裡發慌,看著滿山綠盈盈,能吃嘴裡的就不多。頭些年困難的時候,有功夫弄點補充食品的人家不多,挨餓還真是有。那會兒叫公社,就是人民公社。最苦巴巴的是教師,教師多一半是民辦教師,本人還是農業戶,可是因為當了教師,就不再是農民,在生產隊里不僅沒有地,連很多農民自產自用的小開荒也享受不到。五月中真斷頓的時候,還真就是兩眼鼓著,乾瞪眼,沒有什麼周章。

那會兒遼東鳳凰城白旗老滿洲旗人人家家口多,十口八口,五七六口的,還真就是愁壞了瑪瑪,難壞了訥。

公社裡的文教領導下了幾天鄉,挨個大隊,甚至小隊跑一趟,就一個是,籌土豆,用現代化的辭彙說就是攤派土豆。沒有兩天,各個生產隊的牛車就到了白旗後營子大街上,同時各個大隊的村小學的牛車也來到後營子中心小學操場。就一件事,公社通過攤派,籌集了新土豆,一個教師一百斤,那叫發,不要錢,就是發給教師。

一百斤土豆,能吃到秋天秋糧下?吃不到。也就是一個救命救急。有,就能對付到秋,沒有興許就能餓死人。

一個教師一百斤土豆,在那會兒也就三塊錢。說三塊錢多不多?也不多。民辦教師一個月工資13塊錢,也不是個小數,可是在那個什麼都缺的年代,一百斤土豆可不是錢可以衡量,是活命的機會。

什麼叫五月鮮?遼東鳳凰城白旗老滿洲旗人人家五月鮮有三種東西,第一種是芸豆;第二種是餑餑,一種菜餑餑;第三種五月鮮就是土豆。土豆能成為鮮,恐怕現在的人都不會想到,甚至都不會信。土豆有什麼鮮啊?五月的土豆是未成熟的新土豆蛋子,個頭不大,比乒乓球大,不過也大不了多少。吃這樣的土豆就是當菜吃,可以炒蔥,可以拌蒜。

在遼東鳳凰城白旗老滿洲旗人人家,吃五月未成熟的土豆,那都是不得已而為之,是救急救命。是大罪過一遭,屬於敗家和不會過日子的行為。所以五月的土豆一定得做出來精心精細,才對得起這五月的鮮土豆。做土豆泥餅子,兩參的面,豆面和玉米面,燙出來,再往裡面揣烀熟的土豆泥,這樣的土豆餅子顏色黑,特別哏,咬一口硬正正的,耐餓,味道好,是渡荒的最佳美食。

說土豆能吃成美食,那也就是饑荒年代。說旗人人家還有度饑荒的時候?還真有。咸豐爺三年之後,旗人的罪是沒有少遭,大清倒了以後也更是經歷過幾次的饑荒。土豆成了美味佳肴,遼東鳳凰城白旗老滿洲旗人人家有記憶,身邊的蒙古人、朝鮮人,在民的南人、漢人也有過度荒年月土豆救命和土豆美食的故事。

遼東鳳凰城白旗老滿洲旗人人家五月鮮的土豆真是美味嗎?真是。那叫稀罕和應季。要是說吃不飽飯的時候能做什麼美食,鬼都不會信。把五月中的鮮土豆做成美食,那一定得是富裕人家,老滿洲旗人大戶,精心琢磨著出來的美食。先說這個稀罕,稀罕是因為土豆五月中並未成熟,只是剛可以吃,屬於嫩土豆,漿剛剛掛足,澱粉積累還沒有完成,土豆是甜的,又甜又脆。這個時候的土豆用叉板叉成細絲,連漿子一起和面,面是用蘿過的最細的細苞米面,和上土豆絲,加入粑蒿碎、蔥花、鹽,要好是再打入三五個雞蛋,做土豆餅,下油鍋炸。炸出土豆餅,那確實是鮮。京旗人家最道地的是做好的土豆餅,下油鍋炸之前,類似現在做披薩一樣在土豆餅的麵皮上鋪上大蝦仁。然後再入油鍋炸至金黃。

前面故事說的遼東鳳凰城白旗老滿洲旗人老營子里,度荒的年歲,一百斤配給的土豆怎麼就成了五月鮮?那就是滿族傳統美食,扒拉土豆餑餑,是一種玉米面、土豆絲、蘿蔔鹹菜條做的一種糕,滿語叫散狀。玉米水面子,經過發酵,完全酸化,膨發,再和上土豆絲,拌入鹹菜絲,一層一層撒在蒸鍋里的大蒸屜上,大火蒸半小時,蒸熟,就成了一種美味的糕。切一塊一塊,乾糧。

作者鳳城白旗三台

滿族文化網原創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烏拉街的歷史
大清朝嘉慶帝璽印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