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巴西聖保羅,富人們乘直升機購物,窮人們卻永遠在尋找一方度日

巴西聖保羅,富人們乘直升機購物,窮人們卻永遠在尋找一方度日

文 |知衡

形容巴西城市聖保羅,你需要用到很多「最高級」:巴西乃至南半球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南美最富裕的城市,拉美最大的工業中心等等。但說到巴西,首先被提起的不一定是聖保羅。東南沿海的里約熱內盧和探向內陸的聖保羅,與北部高原上的巴西利亞,構成了國家印象的鐵三角。無論是「上帝之城」的聖光,還是新都的崛起,都模糊了聖保羅的存在,但實際上,恰恰是它的氣質更加貼近巴西。

巴西聖保羅,富人們乘直升機購物,窮人們卻永遠在尋找一方度日

聖保羅的貧民窟。遠處高樓林立與貧民窟的破敗低仄形成對比,巨大的貧富差距是整個巴西的社會問題

1888年以前,奴隸是聖保羅咖啡種植的主力,奴隸制廢除後,大量的移民成為新型開拓者。到1889年11月15日巴西成為共和國時,咖啡出口仍然是聖保羅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地位反映在政壇上,便是來自聖保羅和來自米納斯吉拉斯的選手輪流擔任巴西總統,米納斯吉拉斯生產乳製品,也因此這種兩地人才輪流執政的現象被戲稱為「咖啡和牛奶」聯盟。

為了緩解奴隸制終結帶來的勞動力匱乏,聖保羅在19世紀末迎來了一股移民潮,來自義大利、日本和葡萄牙的人們紛紛參與到咖啡農場的開墾中,並成為工業發展的潛力。1920年,聖保羅市近80%的人口由移民組成,尤以義大利人居多,當時盛況是「如果聖保羅每個房子的主人在屋頂上展示原產國的旗幟,那麼從聖保羅上面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義大利城市」。日本移民也不在少數,如今去聖保羅旅行的人,通常會慕名而至充滿異域風情的「東洋街」。現在這個更像是一個亞洲風情區,燈籠式的街燈、漢字廣告牌,都會把人帶到遙遠的東方國度。聖保羅還保留有一座移民博物館,作為曾經在1882—1978年的移民收容所,來自世界80多個國家的移民在此正式融入聖保羅的發展浪潮中。

巴西聖保羅,富人們乘直升機購物,窮人們卻永遠在尋找一方度日

聖保羅移民博物館,作為曾經在1882-1978 年的移民收容所,來自世界80 多個國家的移民在此

進入20世紀的聖保羅,在工業化的推動下越來越接近現代都市的形象,人們稱它是「南美芝加哥」,從裡到外都透露著高速發展的野心。建於19世紀末的保利斯塔大街是聖保羅的門面和實力象徵,2.8公里的長度,德國進口瀝青鋪設,兩側被豪宅、私立學校、奢侈商店、高樓大廈所佔據,聖保羅當地人也會稱自己是保利斯塔人。1891年建成時,人們預言,「這將是一條引導聖保羅走向未來的光明之路。」如同香榭麗舍之於巴黎、第五大道之於紐約,聖保羅最光鮮的一面都匯聚在此,是城市中的流動盛宴。

電影《上帝之城》讓人們認識了里約熱內盧的貧民窟生活,同樣的景象在巴西許多城市都在上演。在發達的聖保羅,貧富造成的巨大反差更為明顯。不同的是,里約的貧民窟散布在城市裡,聖保羅的貧民窟則更多地被「拋棄」在城市邊緣。在2012年前,聖保羅一度是世界上基尼係數最高的城市,富人們乘坐直升機購物,窮人們卻永遠在尋找一方度日。1971年,聖保羅的貧民窟數量是163個,3.9萬人;到 1983年,已經到達1086個,41.45萬人。1933年,巴西社會學家吉爾貝托·弗雷雷創作的《華屋與棚戶》震動巴西,「華屋」與「棚戶」,至今仍是聖保羅,乃至整個巴西的嚴峻話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工業先聲:北海道如何從貧瘠的「蝦夷地」變成風水寶地?
清末「肝膽總督」岑春煊被一張PS照陷害,但他真的「清白」嗎?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