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說文解字》第173課:細說「唐」字

《說文解字》第173課:細說「唐」字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73課,專講《說文解字》「口」部中的一個漢字:唐。詳情如下:

唐。讀táng。《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唐,大言也。從口,庚聲。啺,古文唐,從口、易。」形聲字,本義指大言、大話。雖然是形聲字,但因為這個字的特殊性,我們也額外說一下它的字形演變(本系列課程內,一般情況下,形聲字不做字形分析),唐的字形演變如下圖:

《說文解字》第173課:細說「唐」字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唐的字形演變)

商時期,不管是甲骨文還是金文字形均與小篆字形相仿,在甲骨文中用為殷先王大乙之專名,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各種文獻里的「成湯」。此外並無他用。到戰國時,在戰國古璽中又出現了左「口」右「昜」的字形,即《說文》古文的前身推翻夏朝統治的商王成湯在殷墟卜辭中被稱作「唐」(或者「武唐」),文獻中作「成湯」(或單稱「湯」)湯的字形與古文唐字形相關。「湯」與「啺」,字形近似。

《說文解字》第173課:細說「唐」字

(孫恩道畫作《商湯崛起·湯誓》)

關於一方印的小討論:

說到唐的字形,在篆刻界有一個一直有爭議的問題,就是那方著名的燕系烙馬古璽究竟釋文是「日庚都萃車馬」,還是「唐都萃車馬」?就是這方印(實物在日本人手裡,我們看到的只是印譜里的):

《說文解字》第173課:細說「唐」字

(燕系烙馬印)

在早期的大部分文獻里,這方印一直都被標註為「日庚都萃車馬」但近期有專家認為,開頭的兩個字,「日庚」應是一個字,即「唐」字的戰國文字,但實際情況是:1、「唐」字的戰國文字依照現在有的資料,如果是「啺」字這種寫法,「口」在字左側,三晉系的「口」部又在下方,並不在上方(當然,戰國文字常常移形換位),再有,唐字裡面是「口」不是「日」;2、「庚」字雖然在甲骨文里與唐相似,但在楚系簡帛中的寫法與這方璽印中的先前斷定的庚字寫法基本一致,如圖:

《說文解字》第173課:細說「唐」字

(庚與唐的早期文字比較)

因此,我在多數情況下提到這方印時,仍然稱之為「日庚都萃車馬」,因為字形如此,兩字合成一字的說法,並未見有確鑿的證據,只是專家的論斷。或者未來會有新的資料出來證明專家是對的,但目前,我仍這樣認為。

回到唐的解說,「唐」字的本義是大言、大話。比如《莊子.天下》:「莊子周聞其風而悅之,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時恣縱而不戃,不以觭見之也。」陸德明《莊子釋文》稱:「荒唐謂廣大無域畔者也。」這句話的大意是:(莊周)用虛誕悠遠的學說、廣大空闊的言論,沒頭沒腦、沒邊沒緣的辭句來說教,乃是高談闊論,而不直言了當,不用一端表達。這當然是對莊子的稱道,為什麼呢,因為天地之初,空虛寂靜,沒有形象;而萬物既生,又千變萬化,沒有固定。莊子的方法合適。韓愈在《送孟東野序》里也說:「莊周以其荒唐之辭鳴。」意思一樣。上面《莊子》這一段話,也是現代漢語「荒唐」一詞的出處,荒唐:一般指行事比較離譜,不正常,不符合一般的規則,或指思想、言行錯誤到使人覺得奇怪的程度;也可指行為放蕩,沒有節制,總之,他轉變了詞的感情色彩,大部分情況下是貶義詞。

《說文解字》第173課:細說「唐」字

(荒唐的莊子)

本義之外,唐還有很多用法,舉常用的說說:

(1)廣大貌。這是引申義。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稱:「唐,引申為大也。」比如《論衡.正說》:「唐、虞、夏、殷、周者,功德之名,盛隆之意也。故唐之為言蕩蕩也。」「唐」是堯的國號,取的就是廣大之意。

(2)空;虛空。進一步的引申,段《說文解字注》又稱:「唐,又(引申)為空也。如梵書云:『福不唐捐。』」所謂的「福不唐捐」,指對如來、諸菩薩的善念信力不會是白白無意義的,都會得到福果相應的。胡適先生經常說一句「功不唐捐」,也來自這裡,就是為世界上的所有功德與努力,都是不會白白付出的,必然是有回報的。

《說文解字》第173課:細說「唐」字

(胡適先生)

(3)池唐。後作「塘」。顯然,這是由虛空又引申出來的意義。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稱:「唐,凡陂塘字古皆作唐,取虛而多受之意。比如劉向的《九嘆.遠遊》:「枉玉衡於炎火兮,委兩館於咸唐。」王逸注說:「咸唐,咸池也。」這一句大意是:迴轉車駕繞過大火山啊,我在咸池兩次駐馬暫停。古書里發現池唐,不是寫錯了,也不是通假,它就是唐。

(4)堤防。《淮南子.人間》:「且唐有萬穴,塞其一,魚何遽無由出?」高誘注稱:「唐,堤也。」堤防上有很多洞孔,堵塞其中之一,魚怎麼會不出來呢?

(5)道路。分別又指兩種道路:其一,庭院中的道路。比如《詩經.陳風.防有鵲巢》:「中唐有甓。」《毛傳》稱:「唐,堂塗也。」哪有庭院瓦鋪道(古代這是反常現象)。

《說文解字》第173課:細說「唐」字

(《詩經》防有鵲巢詩意)

其二,廟中路。《爾雅.釋言宮》:「廟中路謂之唐。」不另舉例。

(6)草名。就是菟絲草。也稱「蒙」、「唐蒙」(在「艸」部詳細解釋過這種植物了)。比如《詩經.鄘風.桑中》:「爰采唐矣,沬之鄉矣。」《毛傳》:「唐蒙,菜名。」孔穎達疏稱:「《釋草》云:『唐蒙,女蘿。女蘿、菟絲。』」這句詩的意思是起興:採集女蘿去哪方?在那衛國的朝歌鄉。

《說文解字》第173課:細說「唐」字

(菟絲草)

(7)朝代名。在中國歷史上,共有四個國號為唐的朝代:<1>傳說中帝堯政權的稱號;<2>李淵在618年建立的唐朝,後為後梁滅,這是我們最常說的唐朝;<3>五代之一。923年李存勗稱帝,國號唐,史稱後唐,也簡稱唐,後禪位給後晉;<4>五代時十國之一。937年李昪在南京稱帝,國號唐,史稱南唐。後為宋所滅,最後一個皇帝就是那位寫了絕命詞「春花秋月何時了(《虞美人》)」的後主李煜。這幾個不再舉例,詳細了解,請翻查歷史書。

《說文解字》第173課:細說「唐」字

(虞美人花)

此外,唐還可作古國家名,地名。唐還是現在常用的姓,不再一一舉例。

唐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73課:細說「唐」字

(唐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173,部分圖片引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說文解字》第164課:細說「唱」字
唐詩閑讀:「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TAG:談藝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