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每天上朝竟然有「工資」?還是月入三十六萬的「高薪職業」

皇帝每天上朝竟然有「工資」?還是月入三十六萬的「高薪職業」

工資是工錢的一種類型,工資即員工的薪資,是固定工作關係里的員工所得的具有發放上的時間規則的薪酬,是僱主或者法定用人單位依據法律規定、或行業規定、或根據與員工之間的約定,以貨幣形式對員工的勞動所支付的報酬,是勞務報酬(勞酬)中的一種主要形式。

常言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封建社會「家天下」的制度使得世間萬物都成了皇帝的私產。然而,許多朝代卻有這樣的現象,那就是:皇帝每月會從左藏庫中支取「工資」。既然普天下的財產都是天子的,皇帝們為何要多此一舉呢?

北宋時期,宋太宗立下了這樣一個奇怪的規矩。皇帝每個月都會從左藏庫中支取一千二百貫的「好用錢」,而「好用錢」就是皇帝的工資,這項制度幾乎貫穿了整個宋朝統治。為什麼說是「幾乎」呢?因為,宋仁宗發揚風格,主動放棄了自己的「好用錢」,這也是宋仁宗被後世奉為仁君的原因之一。

那麼,這一千二百貫相當於多少錢呢?

根據宋朝的兌換比例來看,十貫錢相當於一兩黃金。換算下來,每個宋朝皇帝一個月能領到一百二十兩黃金。當時的斤兩制與現在不同,且當時的黃金純度也無法與現在相比,饒是如此,宋朝時期的一兩黃金仍相當於今天的三千塊人民幣。由此可見,宋朝皇帝是月入三十六萬的「高薪職業」。

皇帝的工資取自「左藏庫」,因為,皇帝日理萬機,所以,沒時間親自領錢,這筆錢通常由皇帝指定的內臣領取。

那麼,左藏庫中的銀錢又是從何而來呢?

通常其他藩國進貢的金銀都會被充入左藏庫,此外,皇莊稅租亦會被充入左藏庫。除此之外,朝廷專賣商品的利潤也是左藏庫收入的重要來源。宋朝時期,鹽、鐵、茶、酒都屬於禁止私人販售的商品,不過,這些商品並不是朝廷專賣品,而是國家專賣品,並不會充入左藏庫。什麼商品屬於朝廷專賣商品呢?其實,只有土地而已。

由此可見,皇帝的工資,大部分來源於朝廷直屬的土地收入,並不會影響國家財政,是獨立於國庫之外的。也正是因為左藏庫的收入有限,所以,皇帝在其中支取的工資數量有限。朝廷土地專賣這一制度一直延續到清朝,從宋朝以後,元、明、清三朝均在民間開設了「樓店務」這一機構,這個機構的主要職能,就是向老百姓租售朝廷專屬的土地。

因為這個機構得到了朝廷的授權,所以,全國各大城市的閑置土地樓店務均有權進行開發,再將開發後的土地出租給老百姓。因為,宋朝官僚制度腐敗,所以,在地方樓店務收取了租金後通常會被地方官訛詐一筆,所以,流向左藏庫的租金並不多。據史料記載,宋太宗時期樓店務每天能夠從老百姓手中獲得「日百千」的利潤,這些錢全部作為「供禁中脂澤之用」。

換算下來,這筆錢在支付了皇帝的工資後尚有盈餘,甚至,可以滿足皇宮的日常開銷。

由此可見,國家使用國有土地搞創收,並不是近現代首創的經營模式,早在一千年前宋太宗就已經如法炮製了。

自宋太宗以後,凡是自詡有道明君的皇帝,都不再從國庫中拿錢,堅決不動賦稅,而是通過朝廷專賣來搞創收,「以增歲用」。不過,歸根結底,皇帝們搞創收的方式還是太單調,不過是將相中的土地圈中,並用一紙詔書賦予土地「國有」的特性,然後,再利用這塊土地賺取利潤罷了。

到了清朝,皇帝的工資已經演變為「體己銀」,而負責給皇帝發工資的部門也變成了內務府,雖然名義變了,但實質上還是換湯不換藥。不過,清朝皇帝工資的來源大部分是民間賦稅,每年戶部都會向內務府撥付一筆銀子,用於皇帝及後宮嬪妃的吃穿用度,皇帝在犒賞大臣時也會用到這筆錢。

不但,清朝皇帝能拿到工資,就連後宮中「答應」以上的嬪妃,都有工資可拿。到了後來,連宮女都能從內務府領到工錢,宮人們領的工資與皇帝的工資叫法相同,都被稱作「體己銀」。雖說,內務府每年能夠從戶部支取大量銀子,不過每年年末內務府相關人員必須做賬,到戶部進行核銷。

紫禁城中住著幾千人,想要算清這些人的吃穿用度和工資並不是一項輕鬆的工作,為此內務府專門成立了會計司。不過,皇帝通常不會過問會計司做賬的問題,所以,清朝內務府經常會出現貪污腐敗的現象。內務府經常中飽私囊,可是,皇帝們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是因為,有些皇帝會與內務府人員相互勾結多拿些「體己銀」。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在乾隆時期,內務府來了一個理財高手和珅,由於辦事幹練,深得乾隆皇帝的寵幸。和珅來之前,內務府入不敷出;和珅來了後,發明了一種「議罪銀」,讓銀子像水一樣流進內務府,內務府賺得盆滿缽滿。後來,乾隆皇帝六次到江南視察工作,沒從戶部支取銀子,全從內務府開支,內務府還有盈餘。

不過,並非每個皇帝都如此,例如:鐵面無私的雍正和吝嗇摳門的道光,每年都會詳查內務府的賬目,嚴禁一切中飽私囊的行為。

參考資料:

【《宋史》、《官署名:左藏庫》、《清代戶部與內務府財政關係探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劉邦身邊的最強帝師張良:以出世心做入世事,最終,立於不敗之地
春秋五霸中最搞笑的人,處處講究「仁義」,結果卻被「仁義」所滅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