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妻子無法生育,他堅持14年不納妾,岳父知道後:養女嫁你為妾

妻子無法生育,他堅持14年不納妾,岳父知道後:養女嫁你為妾

古語云「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婚姻自古被人們視為是一件神聖的大事,也是人生的三大喜之一,因此,古代文人雅士無不將其融入詩情畫意之中,展現出愛情的唯美和不易,來告誡世人,男女雙方在茫茫人海中相遇,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不管生活多麼艱苦,境遇如何的差,夫妻雙方一定要互相扶持,不離不棄,最終才能迎來美好的日子!

而說起民國時期,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那是一段軍閥割據的年代,同時也是英雄輩出的時期,許多有能力,有勢力的人,無不佔據著一席之地,實現所謂的「夢想」,同時也享受一番「封疆大吏」的榮耀。其中,山西的閻錫山算是比較特殊的一位,他在一生堪稱傳奇,但也飽受爭議。

1883年,閻錫山出生在山西五台縣河邊村,家中是以經商為主的小地主家庭,經濟方面,算是不錯,一家子人吃喝不愁。閻錫山到了9歲,便被父親送入了私塾學堂,14歲輟學歸家,參與了家族小生意,17歲投資失利,背負巨債,父子二人被迫遠遁他鄉躲債,19歲考入了山西武備學堂,20歲被官費報送日本留學,22歲加入同盟會,參與了「南響北應」的戰略對策。從此,閻錫山登上了政治的舞台,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

從1911年擔任山西都督開始,到1917年兼任山西省長,閻錫山開始了主政山西長達38年的時間,他也因此被世人稱之為「西北王」,而就是這麼一位具有傳奇色彩,同時又飽受爭議的近代人物之一,他在感情方面,對無法生育的糟糠之妻始終不離不棄,不願再納小妾,這一份對感情的忠貞,可令當時的其他動輒七八個,十幾個姨太的軍閥汗顏了。

閻錫山在15歲那年,娶了一位名叫徐竹青的女孩,當時,這徐竹青比他大6歲,標準的「女大三抱金磚」,當然,這徐家在當地本就是大戶人家,而徐竹青更是自小受到了嚴苛的教育,不僅長相清秀貌美,同時也知書達理,頗有大家閨秀的風範。而在嫁入閻家後,徐竹青更是打理家庭的一把好手,古人常說的「相夫教子」用在徐竹青身上,可是不為過,她將閻家打理得井井有條,內外分明,閻錫山自然是看在眼裡,愛在心裡。

不過,兩人在結婚多年後,卻一直沒有孩子,徐竹青的肚子始終平平,沒有一絲動靜,古人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思維,在此刻,顯得對徐竹青是不利的,畢竟在當時社會,雖然明面上是一夫一妻制,但是三妻四妾也是常態。因此,儘管閻錫山與徐竹青二人不著急,可架不住閻母抱孫子的要求,她先後多次的要求閻錫山務必再納幾房小妾,也好幫閻家開枝散葉。

閻錫山怕徐竹青因為此事而傷心難過,因此,他並未將母親的要求告知徐竹青,同時將母親的話拋棄一邊,不予理會,如此,二人在互相扶持,相濡以沫中走過了14年的時間。而閻錫山也從當初稚嫩的少年,轉眼變成了30歲的中年油膩大叔。但是,此時徐竹青依舊無所出,閻錫山膝下無一兒半女。

閻錫山的岳父名叫徐一敬,他看到了女婿閻錫山都到30歲了,卻一直膝下無子,心中也很為他著急,同時也感覺有點對不住他,畢竟自己女兒徐竹青肚子不爭氣,無法為閻家誕生一兒半女,而且,難得閻錫山這十幾年來,對徐竹青一直不離不棄,疼愛有加,如此深情之人,世間很難得。於是,為了不至於這閻家斷了後,徐一敬思來想去,決定幫上一把。

就這樣,徐一敬特地找了一個14歲的女孩,將其收為養女,取名徐蘭森,然後,他將徐蘭森帶到了閻家,將她交給閻錫山,提出讓他納為小妾,剛開始,閻錫山也頗感意外,面對老丈人的好意,顯得有些不知所措,但又不好拒絕。最後,想了想,閻錫山只好答應了徐一敬的要求,將徐蘭森納為了小妾。要筆者說,這徐一敬堪稱「民國好岳父」,竟然主動幫女婿納妾的,真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而徐蘭森也沒有辜負養父徐一敬的期望,她進入閻家後肚子很是爭氣,先後的為閻錫山生了5個孩子,閻錫山也樂得開心,而徐一敬此刻卻表現的相當自私,他竟要求這5個孩子要管徐竹青叫媽,而稱呼徐蘭森為姨,這點上,其實還是很不地道的。但是,現實如此,畢竟徐蘭森在閻家毫無地位,並且,不管是閻錫山或者徐竹青,都很認同徐一敬的要求。

有一次,閻錫山與徐竹青外出歸家,當他們一踏入大廳時,無意間聽到了孩子們在稱呼徐蘭森為媽媽,頓時惹得徐竹青是暴跳如雷,生氣萬分,直接拿起雞毛撣子就是一頓吵鬧,最後無法,閻錫山為了讓徐竹青能消消氣,竟然對徐蘭森大動肝火,毆打了一番,這才讓徐竹青的怒火給壓了下去,此事才算完結。

面對閻錫山的無情,徐竹青的蠻橫,徐蘭森漸漸地變得了鬱鬱寡歡,最終,在毫無親情溫暖,飽受冷眼的環境之下,徐蘭森於1948年病逝了。而面對徐蘭森的去世,閻錫山並無表現出太過多的悲傷,看出了他對徐蘭森的無情。後來,閻錫山帶著徐竹青去了台灣,最後兩人在百年後,合葬在了一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煮酒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煮酒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