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周玉器的歷史文化背景及鑒賞

西周玉器的歷史文化背景及鑒賞

玉器的發展進程與人類社會同步。從遠古到近現代,人類社會是在不斷進步發展的,這種進步也同時帶動了社會方方面面趨於完善,西周玉器的發展比商代玉器更完美。引領玉器在西周進一步走向完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西周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王朝,其重要性是確立宗法制,創立典章制度,頒布禮儀法規,使中國走上禮儀和法制國家的道路。

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姬發,發動了「武王革命」,推翻殷紂王的殘暴統治,建立周王朝,定都鎬京,直到幽王,共傳11世12王,歷時260多年。因鎬京在洛邑的西面,故稱西周。

西周玉器在兩百餘年的歷史長河中漸趨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西周從商代那裡獲得大批奴隸玉匠及玉器,為西周玉器發展奠定了基礎。西周玉器有一部分是繼承先周傳統,但從商朝那裡獲得了大批商代手工業奴隸及大量商代玉器,其中不乏琢玉名匠。鑒於淫酒商亡的歷史教訓,周代社會實行禁酒令,對飲酒者格殺勿論,唯對手工業奴隸違禁者免除。據文獻記載,周武王俘商舊玉共「億有百萬」,清代學者校為「一萬四千」,均可說明周從商獲得的玉器數量是相當多的。西周皇室獲得商代舊玉,亦為西周玉器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資料,同時也說明了早周玉器接近晚商玉器風格的原因。

在西周手工業方面,設立琢磨玉器的專門工種,促進了西周玉器的專門化生產。雖然琢玉從制石或其他手工業獨立出來,出現很早,但從政治制度上對琢玉行業給予獨立的地位,並加以法律規定,應從西周開始。《考工記》載,西周手工業分工很細,當時六大手工業行業有工種30個,其中「刮摩之工」(雕工)就有「玉人」等五種。西周不僅皇室有琢玉工場,連分封諸侯國也有自己的玉作業。各地玉器的廣泛琢制,共同繁榮了西周玉器。

西周既有專門的琢玉工場,也有專門的管理用玉的機構及官員。這些機構的設立,使西周玉器製作更規範化、系統化、制度化。《周禮》規定,「玉府」是西周直接為王權政治服務的專職管玉、用玉機構,隸屬於天官,是天官的一個下屬機構,內有各種官員78人,其中還有明確分工。「玉府」的管理範圍相當廣,僅管理的玉器就有禮器、瑞器、喪葬器、服飾器和符節器等。

西周另一個主管玉器的機構是「典瑞」,隸屬於春官,專門管理瑞玉和禮儀玉。按《周禮》記載,「典瑞」中有17個管玉人員,他們負責王公大臣所執的瑞玉及禮儀玉的保管、提用、發放等。「典瑞」與「玉府」的區別,在於它們分管的玉器屬於不同的性質和用途。當時兩者有明確的分工,即法度之玉「典瑞」掌之,良貨賄之玉「玉府」掌之。

西周玉器趨於完善的另一個因素,是君臣的道德品行開始與和田玉聯繫在一起,加速了西周用玉制度的完善。據《竹書紀年》載,周穆王於公元前998年,曾至產和田玉的昆崙山。又據《穆天子傳》,周穆王到昆崙山後,攻其玉石,取玉版三車,戴玉萬隻。明高濂《遵生八箋》記載「上古用玉,珍重似不敢褻」。西周和田玉的採掘和用玉的廣泛,使人們把和田玉當作修身的標準和個人的品德象徵,成為一種具有社會道德含義的特殊物品,為東周玉器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明等級的瑞玉

西周實行的是分封制。從周天子到諸侯王及及卿士,權力、土地和人民一級一級分配到這些統治者手中,由此可見西周的等級制度更加森嚴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周實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普天之下的土地和臣民,都歸在周天子的名下。周武王逝世後,商代遺民曾發動叛亂,武王之弟周公大舉東征,滅了50多個小國,征服了商朝在東方的殘餘勢力,西周的勢力擴張到整個黃河流域。為了便於鞏固周朝的統治,加強管理,也為了權力利益的分配,周公將新征服的土地與人民分封給同姓和異姓的貴族,即所謂「授民與授疆土」。文王、武王和周公的兒子們和其他同姓的人多受封為大小諸侯,封地在今陝西、河南、山東、山西、河北、湖北等省境內。據古史記載,周公共封了71個諸侯,此外還有許多小國被西周征服,以附屬國的名義服從西周的命令並向周王納貢賦。西周的宗法制度確立了長子的繼承權。在西周,貴族的政治地位和財產由嫡出的長子繼承。已經繼承父親政治地位和財產的長子稱為宗子。周王是天下的宗子,諸侯是一國的宗子,大夫是一家的宗子。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度,對西周的玉器制度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除對玉器採取強有力的管理措施外,還對玉器的使用等級等作出了嚴格的規定。

西周由於分封制需要,對玉器進一步加以調整,使之系列化和規範化,正如考古學家郭寶鈞先生云:「既聯合璧琮沖牙組為雜佩,復抽繹玉之屬性,賦予哲學思想而道德化;排比玉之尺寸,賦以等級思想而政治化;分別上下四方,賦以五行思想而迷信化。」

由於分封制度的需要,周代的用玉制度在《周禮》中規定得很明確。按當時制度,王、公、侯、伯、子、男用圭、璧「六瑞」玉器。王、公、侯、伯、子、男所執的玉圭、玉璧,依爵位的高低而有別,名稱不同,大小不同,形式不同,等級森嚴。

物隨人貴。周代鎮圭、桓圭、信圭、躬圭,代表君臣之間不同的等級,其玉圭實物的等級之差,除名稱不同外,還表現在尺寸大小上。《周禮·冬官·考工記》載:「玉人之事:鎮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謂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謂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可能是五寸之誤),謂之躬圭,伯守之。」周代玉人治玉圭,按禮制標準化生產,天子鎮圭最大,超過一尺。諸侯所執之圭,均不能大於天子之圭。桓圭、信圭、躬圭與鎮圭在皇室統一琢制,天子向各貴公和各路諸侯封爵時,將玉圭連同土地、人民一起賞賜,帶有任命的性質,故稱「命圭」。《論語》云:「執圭,鞠躬如也,如不勝,上如揖,下如授。」

西周的分封等級制,亦體現在玉材的使用方面。《周禮·考工記》又載,「天子用全」,即天子在行禮時用純玉佩;「上公用瓏」,即上公一等使用「四玉一石」的玉佩;「侯用瓚」,即侯一等在行禮時佩戴「三玉兩石」的玉佩;「伯用將」,即伯一等行禮時用玉、石各半的佩飾。這就是說,西周實行分封制的用玉制度,不僅體現在命圭的大小尺寸上,也體現在行禮時佩戴玉組佩的材料上。考古出土的西周時期的玉石相雜的玉組佩,應是天子以下級別較低官員佩掛的玉組佩(因不用全玉,也稱玉雜佩)。

西周分封制對玉器的影響,還反映在穿系玉的絲織線繩的材料色澤上。《禮記·玉藻》載:「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綬,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組佩,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世子佩瑜玉而綦組綬,士佩瓀玫而溫組綬。」大意是說,天子、公侯、大夫、世子、—般人士佩服玉佩時,要用不同色澤的絲繩穿掛。

喪葬玉的單列

所謂喪葬玉,是指專為喪葬特製的玉器,用以殮屍之目的。

從玉器用途考察,最早出現的是裝飾玉。人們在長期尋找石料製作生產工具的過程中,發現了質地緻密、光澤宜人、有透明度的美石,這就是後人稱作的「玉」。玉不僅美麗,而且來之不易,長期侵蝕或盤玩,色澤會隨之發生各種變化,具神秘感,故又用作禮儀玉。用玉作喪葬,應是較後的一種用途,只有人們認識了玉石不易腐蝕變質後才會出現喪葬的特殊用途。西周以前的玉器,主要為裝飾玉、禮儀玉和用具玉。墓葬出土的玉器,大多數是生前用玉,死後才用於陪葬。西周以前雖也出現過一些含在口中的喪葬玉,但數量很少,有的生前還佩戴過,因有可穿掛的孔。嚴格意義的喪葬玉,是從西周開始的。

西周喪葬玉的重要特徵,是大量「綴玉面冪」的出現。河南省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的一套完整的「綴玉面冪」,選用青玉質構件,有形象的印堂、眉毛、眼、耳、鼻、嘴、腮、下頜、髭鬚等大小12片,並伴以梯形、長方形、三角形、塊形及不規則形玉片和大小玉環、玉珠組成。從大多數玉構件穿孔看,它們在當時可能是綴飾於織品上面,或用線繩相連結到一起,形成史書中常說的「冪目」形象。

近年在山西省西周晉侯墓地也出土了精美完整的多套「冪目」玉飾,如山西省天馬曲沃62號晉侯邦父墓,墓主人頭上的「冪目」,用眉、眼、耳、鼻、口等十分形象的50件玉片組成,是西周諸侯墓出土的結構複雜、玉件眾多、形象較佳的「綴玉面冪」。

古代將覆蓋於逝者人面上的玉飾稱為「冪目」,大多數用一些帶孔的玉石片,有的還做成眉、眼、鼻、口形狀,並按五官的形象排列,以象徵人的臉部。《呂氏春秋·知化》載:「(吳王)夫差將死,日『死者如有知也,吾何面以見於子胥於地下,乃為冪以冒而死。」原來春秋吳王夫差用玉「冪目」斂面,是無臉再見忠臣伍子胥。

形式美的風格

玉器在西周也是一種權力和地位的象徵,在普天之下用玉、褒玉的情況下,玉的自身價值也得到進一步的肯定與提高。玉器在從上到下受到普遍珍重的氛圍中,西周的玉器雕刻工藝變得更加精湛。

由於以前考古資料的貧乏,使我們對西周玉器缺乏全面的認識。通過對陝西省寶雞市西周貴族墓葬、河南省三門峽市西周虢國貴族墓葬、山西省曲沃天馬曲村一帶晉侯貴族墓的大規模考古發掘,出土了大批精美的西周玉器,總數已有數千件之多。這些寶貴的西周玉器資料,既反映了西周玉器雕刻技藝比商代玉器的進步,又反映出西周玉器的藝術風格和特點。

由於西周對玉石品質及色澤的使用有嚴格的等級規定,因此西周時期出現了一個五彩繽紛的玉石世界。玉有白、青、墨、碧諸色,但西周崇尚白玉,尤其珍褒和田白玉、青白玉。從西周玉器材質反映的玉料產地,除大量使用和田玉外,還可能使用中原地區藍田、獨山等地產玉,同時還較多地使用瑪瑙、水晶、綠松石等。西周雕刻使用的貴重玉器,一般多用和田白玉、青白玉琢制。級別較低的玉雜佩,多玉石並用。西周玉石的多樣性,既是分封制等級的需要,又是西周琢玉業發達的重要表現。

西周玉器的種類,儘管喪葬玉成套,但品種單一,數量較少,主要是禮儀玉和裝飾玉。禮儀玉以琮、璧、璜、戈為主。

西周玉琮飾紋較少,多為四方四面方柱形,四周光素無紋,與早期玉琮四周外壁通體飾紋明顯不同。西周玉璜流行的是商代幾乎不見的鳳鳥紋、雙龍首紋玉璜,龍身飾紋不像東周玉璜呈左右對稱等距狀,而是龍身尾呈相互交結狀,顯得更加活潑生動。系掛時雙龍首向上,與東周玉璜雙龍首下垂又不同。

文獻上大量記載的西周玉圭,目前反而不多見,估計是我們還沒有認識它。西周流行的一種所飾鳥紋或龍鳳紋柄形器、「玉刀」,即可能為西周玉圭,不僅大小適中,雕琢精美,而且有的柄端穿孔,既可系掛,又便於手握。更重要是的,所飾鳳鳥紋、龍鳳紋,也是西周滅商後華夏族與東夷族逐漸融合的歷史見證。因遠古華夏族崇龍,商族崇鳳。玉圭上畫鳥紋,可能表示崇鳥商族已握在周人手中,亦即周人已完全制服了商族的勢力。

西周裝飾玉中,引人注目的是結構複雜的玉組佩的出現,這是前所未有的玉器新品種,其特點有兩個:一是玉器件數量多,三門峽虢國墓地、曲沃晉國墓地出土的玉組佩,有的玉器總數達上百件,較少的玉組佩也在10件左右;二是玉石並用,玉常與瑪瑙、石珠、琉璃珠、綠松石珠等相隔出現,符合《周禮》中天子以下君臣不能使用純玉佩件的規定。

西周裝飾玉中最為生動活潑的是動物玉雕,品種有玉牛、鹿、魚、虎、兔等。西周動物玉雕,與商代動物玉雕強調裝飾性不同,而是寫實性強,注重刻畫動物的瞬間動態。玉魚或悠悠擺尾,或跳躍出水。玉鹿頭出多角或長角,有的凝眸遠眺,有的雙耳張開,有的飛速奔跑,有的靜坐回首,神態多樣,形象肖真。

比較能反映西周玉器雕刻水平的,要推龍鳳紋人物玉飾,這是西周玉雕技藝進步的重要標誌。這些龍鳳人物玉雕藝術作品,集圓雕、透雕、浮雕、鏤空、陰刻等多種技藝於一爐,所飾花紋精細流暢,所雕圖像玲瓏剔透,所表達的主題寓意深刻,反映出西周時期華夏崇龍部族與商代東夷崇鳳部族逐漸融合的過程,並可能還有周天子已牢牢控制天下大局之意,表達的思想內容比龍鳳紋柄形器、「玉刀」更深刻。

西周玉器裝飾花紋也非常有特點。西周早期基本上沿用商代的雙鉤陰線裝飾法,至西周中期形成獨特的西周裝飾風格。西周玉器在繼承殷商玉器雙線勾勒技藝的同時,獨創一面坡粗線或細陰線鏤刻的玉器裝飾技法,變商代的兩條垂直陰線出陽紋為一條垂直陰線和一條斜坡陰線相交出陽紋,剛柔相濟,利用不同的反光和陰影之差,使西周玉器裝飾更具立體感和圖案美,這在龍紋、鳥紋或獸面紋玉器上大放異彩,獲得極佳的藝術效果。

本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飾迦 的精彩文章:

遼寧古墓出土的鴨形玻璃注,全球僅此一件!
只因在眾佛像中多看了你一眼

TAG:飾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