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此人多次科舉不中,跑到海外建立一國家,臨終遺言:想要歸順大清

此人多次科舉不中,跑到海外建立一國家,臨終遺言:想要歸順大清

在中國古代,科舉考試是普通人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但是真正通過這一條路改變命運的只佔少數,因為科舉考試實在是太難了。列舉一個數據:


在中國長達1300年的科舉制度中,一共產生出了700多名狀元,近11萬名進士,數百萬名舉人。

1300年的時間,加起來還不如中國現在每年高考的錄取人數多。古代能夠考中舉人的,比現在考清華北大的難度可能還要大一些。所以,大部分讀書人都無法走上仕途。

此人多次科舉不中,跑到海外建立一國家,臨終遺言:想要歸順大清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清朝時期,有一個名叫羅芳伯的廣東讀書人,年少時期就與眾不同,文武雙全,立志要建功立業。可是事與願違,羅芳伯雖然才華橫溢,滿腹經綸,可是在考中秀才後,多次考舉人都沒有中,一直考到了30多歲,依然還只是一個寒酸的讀書人。

這樣的結果對羅芳伯打擊是極大的,這與他的艱苦付出完全不成正比,他開始對科舉考試這條路有了動搖。正好這時候,羅芳伯掀起了「出洋開金山」的熱潮,大量中國人到東南亞等地區開發金礦,賺了不少錢。羅芳伯於是下定決心,到南洋闖出一番天地。

此人多次科舉不中,跑到海外建立一國家,臨終遺言:想要歸順大清

他駕船來到婆羅洲,當時的婆羅洲還非常貧窮落後,於是他瞅準時機,組建了「採金公司」,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通過採金改變了當地人的生活水平,羅芳伯迅速建立威望,得到了當地人的信賴和支持。

在解決了溫飽問題後,他又召集當地土著首領,共同打擊侵略者和海盜,隨著聲望越來越高,當時的蘇丹王國都直接歸順了他,還要把王位讓給他,只是被他給拒絕了。

此人多次科舉不中,跑到海外建立一國家,臨終遺言:想要歸順大清

1777年, 羅芳伯建立"蘭芳大總制"共和國,擔任首任"大唐總長"。"蘭芳大總制"共和國成為了亞洲地區第一個共和制國家,他們有自己的國旗、制度,開創了歷史。

建國初期,羅芳伯就派人前往大清,面見當時的清朝皇帝乾隆,希望歸順大清,將婆羅洲劃歸大清版圖。可是,當時的乾隆皇帝目光短淺,看不起這些「清朝棄民」,此事也就無果而終了。

此人多次科舉不中,跑到海外建立一國家,臨終遺言:想要歸順大清

19年後,羅芳伯病重,臨終前他交代國民,以後不管是誰做領導人,都一定要想辦法歸順大清。

可惜的是,羅芳伯願望始終沒能實現,1886年,"蘭芳大總制"共和國被荷蘭吞併,歷時110年。在如今的印度尼西亞等地, 有"蘭芳大學"、 紀念廳、墓園和廟宇,以此來紀念羅芳伯的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評說 的精彩文章:

《鴻鵠歌》背後的迷局:漢高祖劉邦晚年傳位之謎

TAG:歷史評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