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父母這幾表達方式看似無心,其實是軟暴力的一種,說出口即傷害

父母這幾表達方式看似無心,其實是軟暴力的一種,說出口即傷害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不像肢體暴力,會對人立刻產生傷害,語言暴力卻像是一把刀,父母的語言暴力就好比拿著這把「刀」在孩子的心口狠狠的拉上一道,戳進他們心裡,這個傷口,很快結疤,有些孩子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好。

長期生活在父母語言暴力下的孩子最後怎麼樣了

「你成天好吃懶做的,就是個廢物!我要是你老師,肯定也看不上你!」

濤濤由於昨天貪玩,今天早上起來晚了,迷迷糊糊中被媽媽的「批評」驚醒。濤濤坐了起來,覺得心情很糟糕。

因為老師看上去本來也不喜歡他,這讓他很沮喪,他本來把這些不開心跟媽媽說了,誰知道,媽媽卻站到了老師的一面,並借著老師的「角度」罵他廢物。

這天他遲到了,被老師罰了不說,之後的一個星期,濤濤媽媽沒和兒子說過一句話。

濤濤沒錢買好吃的,只能看著同學吃,自己饞著。濤濤需要交活動費了,只能跟同學借,要不就乾脆不去;每天放學回家,都感覺心裡空空的,又有點恐怖,因為家對他來說,根本就不是個溫暖的地方,在家裡,他只會覺得自己是個「廢物」。

直到一個月後,老師找到濤濤媽媽,說濤濤經常逃課,如今跟不良少年打架,被打折了腿,濤濤媽媽才知道自己對兒子造成了多大的傷害!

父母哪幾些表達方式是屬於軟暴力的

諷刺、挖苦、貶低

廢物,這麼簡單的題都做不出來?蠢死了,就知道吃,我寧可沒有生過你,丟人,走開走開,怎麼這麼笨?……這類中傷、貶損、侮辱、罵人的語言,是常見的家庭軟暴力的方式,這些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差。

做什麼都不行,長相不行、學習不行,交際不行、馬虎、粗心等等,沒有一句是肯定的話,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認可。這樣近似於侮辱的言語,是對孩子最惡劣的精神虐待。

剝奪孩子自由

有些父母真的會把自己的孩子當成私有產物,孩子的一切由家長替決定,吃什麼、和什麼人交朋友 ,每天幹什麼,穿什麼,未來做什麼事業等等,孩子根本都做不了主,家長卻認為是理所應當,也不給孩子自由,還把孩子變成「媽寶」這種任父母操控的玩偶。

而這種一切全都由家長決定,是對孩子自我的一種摧毀,同時也是一種暴力。

讓孩子背負「負罪感」

「都是因為養你,我們家才這麼窮,你還這麼不聽話?」「要不是為了帶你,我才不會放棄我那份有前途的事業」等類似的話,都是給孩子帶來負罪感的罪魁禍首。

在競爭力很大的當下,所謂「優秀」的人,層出不窮,當下的孩子要「更優秀」才會給自己爭取更多的競爭力,其實負擔是很重的,即便如此,依然要承載家庭、學校過大的期望。

再加上這些負罪感,都會造成孩子非常嚴重的心理負擔,讓孩子小小年紀承受難以承受的痛苦。

父母對孩子說話藝術的重要性

過份苛貴、干涉、不準、代勞、限制強迫聽話等都是一種拔苗助長,沒有科學的教育理念作為支撐,一些家長自認為的「誨人不倦」其實只能產生「毀娃不倦」的結果。其實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一味的限制,只會適得其反。

教育的目的不僅是傳授本領,也不是讓孩子變成家長想要變成的人,最重要的是喚醒與激勵,而非挖苦諷刺。教育不是填鴨,而是點燃。父母的話,往往會影響孩子很多,甚至一生,做父母的要明確教育的真正意義,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在不傷害孩子的情況下,來授人以漁。

為何溝通如此重要

溝通是情感的交流,父母的視角畢竟和孩子的視角不一樣,多和孩子溝通,是搭建親子關係的最好的橋樑,父母在主觀的自以為孩子是「那個樣子」或者「那樣想」的情況下,問問孩子,是不是真的是「那個樣子」或者「那樣想」的呢,通過交流客觀的判斷問題,更容易讓人接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果媽媽 的精彩文章:

7歲兒子在外面打架輸了,回家告狀後,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學習
「雙獨」家庭,寶媽提出二胎跟我姓,婆家人的選擇很現實

TAG:糖果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