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如何讀懂嬰兒的體態語言?

如何讀懂嬰兒的體態語言?

嬰兒在會說話之前,有著豐富的體態語言,這包括面部表情和身體姿勢的變化。有時候孩子大哭大鬧,有時候孩子咧嘴微笑,有時候則緊皺眉頭,而家長們對有些體驗困惑不解,不能讀懂孩子的行為語言。其實,孩子的體態變化代表著不同的語言意義,家長們需要耐心地區觀察,積累相關的經驗。以下是常見嬰兒體態語言的解讀,以供家長參考。

如何讀懂嬰兒的體態語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一、癟嘴現象,有求相告

嬰兒癟起小嘴,好像受到委屈,也是啼哭的先兆,實際上,這是對成人有所要求。比如想吃奶了,寂寞了想找人玩,或者要大人抱起來換個環境或姿勢。大人就要觀察他究竟是哪種需求,進而滿足他的要求。

二、撅嘴咧嘴,小便報到

通常,男嬰撅嘴表示有小便,女嬰則咧嘴,或上唇緊含下唇。父母要細心觀察嬰兒嘴型的變化,這樣就能清楚嬰兒小便的規律,從而進行引導,這就有利於培養嬰兒的自控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發稀磨牙,缺鈣信號

孩子鬧夜、磨牙、頭髮稀疏、盜汗、發育遲緩等,都是佝僂病的早期癥狀。應該注意給嬰兒補鈣、補磷、補充維生素D,並讓嬰兒常曬太陽。因為,常曬太陽能促使自體產生維生素D,維生素D可促進鈣和磷的吸收。

四、睡覺出汗,正常之道

絕大多數孩子在睡覺時都會出汗,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因為兒童的新陳代謝要比大人旺盛,機體能夠把吸收到的各種營養及時轉化為機械能、化學能和電能,以供機體正常活動,多餘的部分則轉化為熱能,這樣能夠維持體溫。如果孩子吸收的營養較多,體內就會產生較多的熱量,孩子入睡後,身體表面的血管就開始擴張,散發熱量,導致孩子在睡覺中出很多汗。

五、呼吸快慢,應加關照

嬰兒正常呼吸非常平穩,安靜時嬰幼兒的呼吸頻率不超過40次/分鐘,兒童不超過30次/分鐘。如果孩子呼吸時快時慢,深淺不一,就應該格外注意。患肺炎者常常呼吸加快,伴有口鼻周圍發音、鼻翼扇動等癥狀;患氣管炎者可在喉部聽到「咕嚕咕嚕」的痰聲;患哮喘者則有一種特別響亮的喘鳴聲。

六、眼神無光,疾病先兆

嬰兒的眼睛一般總是明亮有神,轉動自如的。如果發現嬰兒的眼睛暗淡無光,獃滯少神,很可能是嬰兒的身體不舒服。這時父母要特別留意,有問題時及時帶嬰兒去醫院檢查,及時採取措施。

七、語言障礙,發覺要早

嬰兒語言能力的發育從小兒對聲音的應答開始,從出現不自覺的「咕咕」聲,到能說出第一個單字,都標誌著語言的發育。

八、嬰兒的愉悅表現

出生後8天,嬰兒就可看到室內的物品,他們喜歡鮮艷明快的顏色,紅色的蘋果,黃色的氣球都喜歡;他們喜歡聽到悅耳的聲音,喜歡洗澡,高興時會咧嘴笑起來。嬰兒的笑很突然,短暫快速,同時雙眼發光、兩手晃動、舒展。接著,笑容停止,等待父母的親吻。笑對嬰兒的身心發展都非常有利。

總結:嬰兒還不能用語言來表達自己,他總是通過體態語言向父母傳遞信息。嬰兒們的表達方式各有不同,父母應該留心觀察寶寶的體態語言,摸清寶寶體態語言的規律,了解寶寶的心理需求,及時滿足他。有些體態語言甚至還是嬰兒是否健康的徵兆,父母如果能夠留心到這些,就會及時地了解寶寶的身體狀況,不會讓寶寶受到委屈。讀懂嬰兒的肢體語言,就掌握了與寶寶溝通的渠道,父母們一定要多留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地帶親子網 的精彩文章:

通過飲食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母乳餵養發揮的「情感」作用

TAG:寶寶地帶親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