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關於阿司匹林的九個常見問題,這裡一一詳細解答

關於阿司匹林的九個常見問題,這裡一一詳細解答

阿司匹林是一種水楊酸類製劑,它有兩個主要作用,一是解熱鎮痛,二是抗血小板凝固(常用於抗栓治療)。在心血管疾病治療中,凡是涉及到血栓性或動脈粥樣硬化相關,大多都會用到阿司匹林(動脈瘤破裂、腦出血患者除外)。那麼,阿司匹林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有哪些用藥的注意事項?下面就來介紹有關阿司匹林的常見用藥問題。

關於阿司匹林的九個常見問題,這裡一一詳細解答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阿司匹林怎樣發揮抗栓作用?

在血小板途徑引起的血栓當中,血栓烷A2(TXA2)的形成是一個關鍵的環節,而阿司匹林可以抑制TXA2,從而大大減少血栓的形成。

■有哪些常見的不良反應?

阿司匹林屬於水楊酸類製劑,服藥後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就是胃部不適,且潰瘍、慢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患者表現更為明顯。此外,還有少量對阿司匹林過敏的患者。以這兩類不良反應最為多見。值得注意的是,阿司匹林可能導致腦血管出血,所以,在用藥前需要排查患者是否有腦動脈瘤破裂等腦血管疾病,以防止意外發生。

■服藥期間有哪些注意事項?

首先,心血管疾病合併活動性胃潰瘍的患者,在消化道潰瘍沒有治好之前,不能應用阿司匹林,因為此時服用會產生刺激作用,損傷胃黏膜,導致出血增加。此外,對阿司匹林過敏患者以及合併哮喘患者也不能服用。阿司匹林不能與解熱鎮痛類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葯)一同服用,否則會加重出血以及胃腸道損傷的風險。服用阿司匹林期間應禁酒,以防加重胃黏膜損傷。

關於阿司匹林的九個常見問題,這裡一一詳細解答

■阿司匹林「低反應」如何處理?

臨床上,一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後,由於代謝、個人體質等問題,可能無法發揮阿司匹林的全部藥效,這種情況稱為阿司匹林「低反應」。此時須在醫師的指導下,考慮加大劑量、換一種葯或者將藥物聯用,主要藥物有血小板ADP受體拮抗劑(又稱P2Y12受體拮抗劑)、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普拉格雷等。

■急性心梗可以嚼服阿司匹林嗎?

對於急性心梗患者來說,嚼服阿司匹林是可行的方法,口服則會減慢吸收速度(故急診不推薦使用阿司匹林腸溶片,因其起效太慢)。阿司匹林起效一般需要20-30分鐘,如果採用嚼服的話,幾乎可以馬上起效,二三十分鐘效果就可以達到高峰。一般情況下,急性心梗患者需服用300毫克左右阿司匹林(150毫克以上為大劑量),但也應根據年齡、體重來區別對待。比如一位75歲以上,體重只有40千克的老人,就不宜給予300毫克的量,一般100毫克即可,否則會導致患者出血及胃黏膜損傷的風險增加。

■飯前服還是飯後服?

關於阿司匹林的服藥時間沒有明確的界定,醫師若無特別交待,一般飯後服用即可。因為吃飯之後,食物會對胃黏膜形成一定的保護作用,從而減少阿司匹林對胃黏膜的損傷。

關於阿司匹林的九個常見問題,這裡一一詳細解答

■阿司匹林並發消化道出血咋辦?

長期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消化道出血的概率可增加70%,與沒有發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相比,發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30天和半年的死亡率要高8倍。對於患者來說,一旦應用阿司匹林發生消化道出血,不管出血量大或小,一定要馬上停葯,在醫師指導下換藥或者加用胃黏膜保護葯(如質子泵抑製劑)。

■房顫患者可用阿司匹林來預防中風嗎?

房顫本質是血栓問題,但其與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血栓不同。房顫所導致的中風是由於心律失常,心房容易形成附壁血栓,血栓轉移到了左心室,再隨升主動脈掉到腦部及腸道血管而形成的。阿司匹林對於心臟支架所導致血栓的患者有效,但對房顫導致的附壁血栓的作用非常微弱。房顫患者需要聯用抗凝葯才能預防血栓,比如將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華法林聯用使用(即三聯抗栓治療),但這樣會增加出血的風險。因此,臨床上一般將三葯聯合使用4-6周後,需要減掉阿司匹林,單用氯吡格雷和華法林,這樣對於做過支架的房顫患者最為適宜。目前,沒有證據支持單靠阿司匹林能預防房顫導致的中風。

關於阿司匹林的九個常見問題,這裡一一詳細解答

■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預防心血管事件發生嗎?

疾病預防包括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一級預防指還未生病時防病,二級預防指得病之後如何防止進一步加重病情。目前國內外研究顯示,阿司匹林對發生心血管事件的中高危人群,即已有動脈粥樣硬化、需要防止血栓形成的人群可能有一定效果。而對於低危人群,即沒有動脈粥樣硬化、血壓和血糖基本正常的人群來說,服用阿司匹林並不能獲益。因此,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宜通過服用阿司匹林來預防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阿司匹林可能帶來消化道出血等副作用,還是應謹慎用藥。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冠心病中心主任醫師-顏紅兵)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采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衛生報 的精彩文章:

慢性病患者夏季鍛煉還應量力而行
芒種飲食以清淡自然、養陰生津為宜,切忌過咸過甜

TAG:大眾衛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