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草原大米翻身逆襲記,阿里數字農場告訴你,能行!

草原大米翻身逆襲記,阿里數字農場告訴你,能行!

說起東北大米,人們首先會想到黑龍江的五常大米、遼寧的盤錦大米,但同樣處在北緯45°水稻黃金帶,內蒙東部的科右中旗興安盟卻只能種著1元2-3角收購價的國家儲備糧。如今阿里巴巴數字農場的出現,卻很可能撼動了這樣一個荒誕的現象。

興安盟看得見的改變

作為農牧業大盟,興安盟實有耕地面積1895萬畝、森林面積2792萬畝、草原面積3918萬畝,這裡即是東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和生態服務區,也是著名的「有機食品之鄉」。與此同時,興安盟晝夜溫差大、雨熱同季的氣候條件和豐富的水資源,讓這裡的大米不僅口感綿軟,有機質含量也更豐富。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成就了興安盟大米產業,但多年來,當地大米產銷仍然沿用傳統方式,在科右中旗當地傳統的種植模式下,一畝地產糧一千斤,當地大部分農民1.3元一斤賣給工廠,一畝地只能賣1300元,豐富的米業資源多年來更多以原糧的方式被各大米加工企業收購,以其他品牌的身份出現在全國糧食市場。

興安盟大米在市場上的品牌影響力並不突出,這種情況持續了很長時間。去年9月,為了呼籲國家精準扶貧政策,阿里巴巴大農業團隊與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政府、當地企業達成合作,共同建設「淘鄉甜數字農場—興安盟大米標準示範基地」,通過訂單農業方式承包了興安盟4萬畝優質產區水稻,並聯合阿里生態內天貓、聚划算、零售通、盒馬等線上線下渠道,提升「興安盟大米」的品牌影響力。

阿里巴巴淘鄉甜數字農場興安盟大米標準示範基地

興安盟大米品牌的出現,實際上是阿里巴巴助農系統化的表現,把內蒙古大草原以往粗放、分散的務農模式,改變成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的一條道路。具體來看,標準化是幫米農們建立種植、施藥、收割、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的標準;規模化是把各個分散的農戶集中在一起,集中優勢的資源,一起種,一起收,一起來吃技術和訂單農業的紅利;產業化主要是幫忙打造內蒙古興安盟大米的品牌,以品牌農業樹立產業標籤。

阿里巴巴給興安盟帶來的改變立竿見影,在2018年阿里巴巴電商扶貧以來,僅興安盟杜爾基鎮水稻利潤就比往年增長了10%。當地農民王梅花表示,「政府和阿里巴巴合作以後,我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大米好賣了,價格也貴了一些。按照現在的單產和收入計算,每畝大約能收1200斤大米,每斤大米比原來多賣0.2元,100畝地,僅種水稻一項,我們家就會增收2.4萬元」。

去年「雙十一」當日,「興安盟大米」當日實現線上銷售13萬單,銷售額達600多萬元,品牌影響力進一步得到提升,而當地貧困戶的生活也得到了質的改善。興安盟商務口岸局局長孫書濤這樣總結道,「2018年,興安盟每斤普通水稻價格上漲了4錢,中高端水稻上漲了2毛錢左右。經初步測算,全盟水稻銷售同比增收1.22億元,稻農的種植收入普遍增高」。

阿里的底氣在哪裡?

在阿里巴巴淘香甜數字農場技術的支持下,越來越多興安盟當地貧困戶實現了脫貧,種植的水稻面積越來越大,產量越來越高,收入也越來越高,而這正是農村淘寶「畝產一千美金」計劃的縮影。

早在2018年3月,農村淘寶就推出了「畝產一千美金」的計劃,這個計劃致力於通過訂單農業鏈接供需兩端,實現農貨品質的穩定和銷售的可持續,從而實現每畝地產出的農產品的價值能達到1千美金,這是國內首個把畝產折算成收入金額提出來的。一諾千金背後,阿里有足夠的底氣:

1、強大的零售渠道

銷售是產業扶貧的關鍵一環,農產品上行,賣不出去、運不出去是制約很多地方產業發展的瓶頸。農產品從生產到消費交易鏈條過長,交易成本、運輸成本較高,交易的不確定性大、損耗也較高。農民種的出好糧食,卻爛在地里,賣不出去。

阿里巴巴通過生態內天貓、聚划算、零售通、盒馬等線上線下全渠道,通過訂單農業方式包銷科右中旗4萬畝優質產區水稻,解決農戶銷售難題。目前興安盟大米一共覆蓋線下全部盒馬渠道、大潤發359家門店、零售通1萬多家店。

因為解決了銷售難題,今年天貓618,阿里淘鄉甜與興安盟大米推出「30天小鮮米」計劃,即30天內才脫谷的大米,這樣的大米保持16%左右的含水量,吃起來口感更佳。而傳統流通渠道中消費者購買的大米往往脫谷3個月以上。

2、數字農場技術支持

阿里一直在思考如何把互聯網技術或者新技術應用到農業里,從而提高農產品標準體系和生產效率。比如,在種植端,運用數字化設備去監控水源、溫度、風力,用無人機,用衛星遙感的方式,通過紅外線,去觀察當前農作物的情況。

田間地頭的數字化設備

阿里巴巴大農業發展部高級運營專家章新光在介紹興安盟大米時表示,「數字農場是農村淘寶「畝產一千美金」計劃的重點項目,建成後將從生產源頭開始,農戶從選種、播種、除草到灌溉、施藥,全部都有針對性和差異化的指導,大米從田間地頭到城市餐桌的過程,也會有銷售渠道的匹配方案」。簡言之就是實現農業產區的「產-供-銷」全鏈路數字化升級,從源頭管理農品品質,並最終實現品質升級、產業沉澱、農民增收。

阿里巴巴數字農場旨在推動農業產區實現「產-供-銷」全鏈路數字化升級

3、高效的物流倉儲體系

農產品上行過程中,物流是最大的痛點所在,以興安盟大米為例,在和阿里合作之前,興安盟大米運到消費者手裡超過10天的時間,這種物流時效對品牌打造、對溢價是很難的,但如今這個時間最快縮短到3天,通過在長春搭建集群倉,阿里實現了大批量的方式把興安盟米運到銷地,不僅幫助農戶物流成本降低一半,也為消費者帶來20%-30%的物流時效提升。

其實早在2014提出了「千縣萬村」計劃時,阿里就計劃通過「村淘」 「菜鳥」的農村物流實現農村物流上行和城市物流下行的雙向體系,為城鄉消費者、中小企業、電商平台提供商品到村配送、縣域流通等綜合性解決方案。據菜鳥官網顯示,截止到2018年8月,菜鳥農村已經覆蓋了29個省700多個縣,近30000個農村。

4、品牌賦能能力

「興安盟大米」在過去幾年並沒有品牌概念,但如今隨著品牌影響力的提升,國內很多一線城市的大型超市貨架上,都有了「興安盟大米」的身影。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吉林安圖的黑木耳、內蒙古鄂倫春的黃芪、黑龍江海倫的玉米、雲南雲龍的大蒜、新疆吉木乃的麵粉、甘肅禮縣的蘋果……

藉助阿里的品牌影響力,農產品可以獲得不錯溢價,再配上AI技術提升農產品品質,這是阿里形成的一個閉環。如今作為阿里巴巴集團農村事業的核心,農村淘寶已孵化2500多個農業品牌,而這些都是阿里巴巴品牌賦能能力的體現。

精準扶貧背後的社會責任

如今農村電商正經歷「四大轉變」:從工業品下行向農產品上行轉變,從單純的電商交易向農村綜合服務轉變,從注重農村經濟發展向助力美麗鄉村建設轉變,從電商公益扶貧向可持續的系統性扶貧轉變,這些轉變背後即是巨大的挑戰,也是農村電商的巨大機遇。

農業對阿里一直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每一次國家呼籲扶持農業,阿里都是鼎力支持。回顧阿里走過的18年,一部阿里史,就是一部阿里公益史,商業和公益,更像是阿里的一體兩面,電商扶貧也是阿里重要的工作之一。三年前,阿里巴巴提出了農村戰略,並與全球化和雲計算一起,作為未來20年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

在去年的社會責任報告中,阿里巴巴表示充分整合生態體內的資源,在淘寶開設專門的「興農脫貧」頻道,搭建起供需之間的橋樑,使貧困地區的優質農產品與消費者需求精準匹配。阿里巴巴CEO張勇還曾提出,希望2018年能在全國範圍內樹立10個電商脫貧的示範縣。

「基於阿里生態幫助脫貧在戰略上實現創新,不僅利用互聯網增加銷售,同時實現新的產業創新機會,走出貧困,走向可持續發展」,圍繞當地經濟發展所需,打通「從農場到餐桌」的數字化產業鏈。這很大程度上也是阿里巴巴經濟體成長至今的思路,而如今的興安盟正初步感受到阿里巴巴電商脫貧的成果。

從商業的角度講,農村電商農產品上行並不容易,這需要對農村商業基礎設施和商業生態進行重塑,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也是為什麼農村電商農品上行不僅僅是產業,更是一種社會公益,農業文明和商業文明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形成脫貧的有效手段,而這或許正是馬雲一直強調的「公益的心態、商業的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俊 的精彩文章:

滴滴程維:繼續加強安全保障工作,管理者要親赴一線!
誰說恆大造車不認真?許家印豪砸1600億建基地,賈躍亭怎麼看

TAG:李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