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沙漠化防治,我國科學家一直在努力

沙漠化防治,我國科學家一直在努力

編者按:6月17日是聯合國第25個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我們邀請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王濤撰寫此文,介紹關於沙漠化防治的情況,以及科學家們為服務國家需求和學科發展所做出的努力。

沙漠化是荒漠化的主要類型,作為極其重要的環境-社會-經濟問題正困擾著當今世界,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根據1996 年生效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UNCCD)》:「荒漠化是指包括氣候變異和人類活動在內的種種因素造成的乾旱、半乾旱和亞濕潤乾旱地區的土地退化」。荒漠化過程影響著全球陸地面積的1/4和世界近10億人口,荒漠化土地每年還以5-7萬km2速度擴展(UNCCD 2000)。

我國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約為167.3萬km2。根據我國實際情況,我們定義的沙漠化概念為:沙漠化是乾旱、半乾旱及部分半濕潤地區由於人地關係不相協調所造成的以風沙活動為主要標誌的土地退化。

我國的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北方乾旱、半乾旱和部分半濕潤地區,從東北經華北到西北形成一條不連續的弧形分布帶,尤以賀蘭山以東的半乾旱區分布更為集中。

沙漠化主要是由不合理的人類活動與脆弱的生態環境相互作用所造成,表現為土地生產力下降、土地資源喪失、地表呈現類似沙漠景觀的土地退化。

沙漠化土地發展的速率不斷加快,20世紀60-70年代為1560 km2/年,80年代為2100 km2/年,90年代達到2460 km2/年,到2000年,沙漠化土地已達38.57萬km2。

沙漠化給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帶來極大危害:一是破壞生態平衡、使環境惡化和土地生產力嚴重衰退,危及當地人民的生存發展;二是導致大面積可利用土地資源的喪失,縮小了中華民族的生存空間,每年因沙漠化的擴展導致損失一個中等縣的土地面積;三是嚴重威脅村鎮、交通、水利、工礦設施及國防基地的安全,影響工農業生產,每年因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40億元,嚴重製約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

我國正式提出以「沙漠化」為對象開始多學科綜合研究與防治實踐是在1977年聯合國沙漠化大會(UNDC)以後。實際上,1950年國務院就成立了治沙領導小組,並在陝西榆林成立陝北防沙林場,直屬西北林業局、在河北、豫東、東北西部、西北等地著手建設大型防護林。

隨著北方地區國民經濟的發展對防沙治沙工作的需要,科研工作者很快就涉及到沙漠化和防沙治沙的研究,如1952年由鐵道部鐵道勘測設計院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合作,在對擬議中的包頭至蘭州鐵路線路進行踏勘,開始了對騰格里沙漠南緣風沙地貌和風沙活動的初步觀測。

也是自1952年起,為了防治東北平原西北部風沙活動對農田的危害,中國科學院瀋陽林業土壤研究所就組織科研人員在遼寧省彰武縣章古台地區進行了樟子松的引種實驗和護田林網的建設。

1954年初,中科院科研人員在寧夏中衛縣沙坡頭村西北的茶房廟建立了我國最早的風沙觀測站,並於1955年在這裡成立了中國科學院沙坡頭沙漠試驗研究站,開始了以沙漠環境、風沙地貌、風沙運動規律、沙漠植物、土壤、氣候等多項內容為主的沙漠與沙漠化科學研究,為穿過騰格里沙漠東南流動沙丘地段的包蘭鐵路風沙防治的實驗與防護體系建立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撐。

1958年10月,國務院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召開了內蒙古、新疆、甘肅、青海、陝西、寧夏六省(區)治沙規劃會議。

1959年元月,中國科學院治沙隊成立,隨後的幾年間,科技工作者在沙漠自然條件與資源、風沙運動規律、農田草場防風治沙、沙區水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踐推廣工作,為以後在北方地區大規模開展沙漠化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自1977年聯合國沙漠化大會以後,中國的沙漠化研究進入到全面、系統和綜合的階段。沙漠化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下面幾個部分:

(1) 中國北方乾旱半乾旱及部分半濕潤地區土地沙漠化發生、發展過程及其類型、特點的研究,特別是從人地關係角度,對脆弱生態環境下人類活動頻繁地區進行較多的研究,對半濕潤地帶土地沙漠化的研究等。

(2) 沙漠化現狀、分布特徵及其所引起的環境變化研究;沙漠化的成因、危害、指征體系的研究,確定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在沙漠化過程中的作用、沙漠化以風沙活動為主要指標的多層次綜合指征體系。

(3) 選擇沙漠化嚴重危害地區,以沙漠化防治試驗研究為主,建立不同自然條件下不同類型的沙漠化土地防治試驗研究示範基地,如乾旱地帶綠洲邊緣的臨澤、荒漠草原地帶的鹽池、半乾旱農牧交錯地帶的奈曼、半濕潤地帶的延津和大興等。

(4) 開展我國北方地區大範圍的遙感與地面調查,進行沙漠化的動態監測與評價工作。

經過近60年的努力,我國已建成多個國家級沙漠與沙漠化機構,彙集了許多優秀的科研團隊,創建了我國比較完整的沙漠和沙漠化科學及其研究體系,在風沙物理與沙漠環境、沙漠形成演變與全球變化、沙漠化過程及其防治、沙區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沙漠化遙感與信息系統綜合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積累了豐富的研究資料和數據,並在全國主要沙漠和沙漠化地區設有一批長期野外試驗站和示範基地,為國家在有關防沙治沙工程方面的決策和實施提供了大量的理論依據和成果積累。

中國沙漠化科學研究的理論和實踐也為世界同行所矚目。在流沙固定原理與技術領域、沙漠化土地防治方面等方面均取得較大成績。沙漠化防治的模式和經驗尤其受到重視,早在1984年的聯合國第12屆環境理事會的報告中就指出:「中國在沙漠化防治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就,可為發展中國家學習的榜樣」。

國際沙漠化培訓班學員在中科院沙坡頭站實習

1987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與我國簽訂協議,以蘭州沙漠研究所為依託建立「聯合國國際沙漠化治理研究培訓中心」,作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正式確認的國際性沙漠化治理研究培訓機構。這是至今唯一受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指導和支持並一直開展研究和培訓工作的機構。

該中心受聯合國環境署(UNEP)、開發署(UNDP)第三世界科學院和其他組織委託,30年來已經舉辦了20多期「國際沙漠化防治培訓班」,培訓500多位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員。培訓內容包括從理論上搞清沙漠化發生髮展的原因、過程和防治的可能性;介紹我國防治沙漠化的基本原理、技術體系和管理經驗。

據跟蹤調查表明,許多國家都因地制宜地推廣一些技術,如以沙坡頭站利用至極的草方格固沙技術為基礎,形成的各種綜合「固、阻、輸、導」的防沙治沙技術體系,在全球數十個國家廣泛應用。

以中科院沙漠與沙漠化重點實驗室為主體,我國多次派遣科研人員參加聯合國召開的沙漠化專家顧問會議和承擔聯合國環境署委託的專項任務,為聯合國項目決策提供諮詢意見;還根據聯合國環境署和荒漠化公約的要求,派遣專家組幫助若干發展中國家(如馬里、衣索比亞、蘇丹、咋得等)制定「荒漠化防治國家行動計劃」。作為亞太地區沙漠化研究培訓中心網路在中國的聯絡處,還與有關國際組織如: UNEP、UNDP、FAO、ESCAP/UN、WMO、第三世界科學院、世界實驗室等保持密切聯繫。1988年被聯合國授予「全球環境500佳」的光榮稱號。1998年又榮獲聯合國「拯救乾旱荒漠化土地成功業績」獎。已初步成為國際沙漠和沙漠化研究領域的中心之一和高級人才的重要培訓基地。沙漠與沙漠化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還擔任國際沙漠研究協會(IDRA)主席、聯合國荒漠化公約(UNCCD)科技顧問委員會(SAC)和科學與政策協調委員會(SPI)委員、UNCCD科學技術委員會獨立專家、聯合國環境署國際沙漠化治理研究與培訓中心(ICRTDC/UNEP)主任等職,顯示中國沙漠化研究在國際舞台佔有的重要學術地位。

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沙漠化培訓班學員在中科院臨澤站實習

近40多年來,中科院沙漠與沙漠化重點實驗室與50多個國家開展了有關沙漠和沙漠化方面的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每年都有許多外賓來參觀訪問,其中有專家學者,也有政府首腦、外國駐華使節和國際組織的官員。他們大部分來自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主要是考察、觀摩和學習,把中國的經驗應用於本國;另一部分來自發達國家和國際組織,主要是開展合作研究、考察中國的經驗應用於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中東和中亞的可能性。「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實驗室科研人員加大了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交流與合作,近3年已經舉辦3次「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沙漠化防治國際培訓班,並與埃及、以色列、哈薩克、俄羅斯、蒙古、約旦等國家實施實質性的合作項目,力圖把沙漠化防治理論和技術作為中國的解決方案服務於相關國家。

順利獲得聯合國大學聯合培養碩士學位的研究生

我國非常重視沙漠化防治,特別是自1979年開始實施的「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1997年開始實施的「退耕還林(草)」工程等,已經取得明顯的效果。據遙感監測和評估,到2010年,北方沙漠化土地為375.900 km2,較2000年減少9800 km2。

在2017年聯合國荒漠化公約締約國第13次大會(COP13)上,研究成果顯示,就沙漠化土地防治而言,中國已經提前完成聯合國荒漠化公約(UNCCD)2015年提出到2030年實現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長(LDN)的目標,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Erik Solheim)為此稱讚道,「中國在防沙治沙領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中國防沙治沙經驗對世界具有廣泛的借鑒意義」。

COP13 期間,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UNCCD)》執行秘書長莫妮卡?巴布(Monique Barbut)也高度評價中國治沙成就,肯定中國在防治荒漠化工作中的成就在發展中國家處於領先地位,認為中國創造了「生態、民生和經濟平衡驅動」的荒漠化防治成功模式,提出「世界履約看中國」。

保障「包蘭鐵路」安全運營60年的風沙防治體系

中國的沙漠化團隊當繼續努力,在服務國家沙漠化防治工程的同時,也為世界貢獻荒漠化防治的中國方案。

來源: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高效圓偏振發光研究取得新進展
動物雌性攻擊行為研究獲進展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