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行解相應,潭澄月映;心性如如,自信自敬

行解相應,潭澄月映;心性如如,自信自敬

覺悟玄宗門

若論此事,不在端坐無言處,不在刀耕火種處,不在持衣托缽處。且道:畢竟在甚麼處?(良久雲)是甚麼山?又是個甚麼?學人於此理會不下。各將本參話頭,依前所舉所疑,不必重述。只要話頭上會活弄,不可滯在一處,至於行住坐卧,著衣吃飯,搬柴運水,大小便利,語默動靜,折旋俯仰,迎賓待客,苦樂逆順,道在其中,須要自有方便始得。

會做工夫底人,譬如慣蹴球子者一般,著頭頭起,著肩肩起,著肘肘起,著手手起,著膝膝起,著足足起。蹩轉一腳,踢過球門輥上三十三天,十八梵天,四空天周而復始。無一處可收,無一處可著。何故?蓋皆因他活轆轆地,所以三界收他不得,無心拘他不得。有如是妙用,如是自在,如是安樂。又何況三界拘收他不得,盡十方虛空,微塵國土,亦拘收他不得,任性往來,得無罣礙。

學人且道:那個是球子,那個是蹴球底人。會么會么。且住且住。若逢阿逸多,親蒙得授記。設此一喻學人悟得及否。夫信與不信,皆出汝心,不信而信,如鏡照鏡。心鏡俱亡,何勞念靜。棄有著空,執法成病。百法十玄,千經萬論,誘引學人,皆歸十信。誠信實信,成佛有分。行解相應,潭澄月映。信性自心,信心自性。性本自心,本心自性。心性如如,自信自敬。

歸源實際門

已上所說,非余本意。推窮聖典,類聚群文,舉古驗今,見聞深實。所以多見四眾學者,用心差互,識見偏枯。邪正不分,是非罔辯。

噫!生逢季運,去聖時遙,不了目前萬緣差別。所以但凡做工夫底人,雖參話頭多眾不同,而於起疑處,無二用心,一切話頭必要起疑。古德云:無疑不悟。前不云乎,未有不疑而成事者也。

須具正知正見,莫墮野狐窟里埋沒一生。何止一生,百千萬生,菩提種子不復生芽。余咸居學地,不忍見聞。兩岐之間,決疑辯惑。前所將佛祖經教語錄中,機緣譬喻警眾之言。並余做工夫得力處,一一錄呈後學四眾。至於一言之下,心地開通;一句之中,性天朗耀。到此,方不負平生參學之志願也。

其或心地不開,性天不朗,各各緊把繩頭,依樣畫貓兒,驀直去也。忽若再逢親友,指示前因,一念相當,萬金消得。正恁么時,三塗苦趣,同證菩提。四重深恩,一時酬畢。智徹忝居同學,幸垂回顧提攜,誓在他生處處同為法侶。

《禪宗決疑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這是千古以來儒家談修養、佛家講修行最重要的中心
文化視角:藏在詩詞中的絕美名字,值得每一位父母收藏!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