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老子的智慧:道的形象是什麼樣?

老子的智慧:道的形象是什麼樣?

《道德經》第四章: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意思是:道沖虛,而它的實用從未盈滿。淵深啊,好像是萬物的宗主。虛靈啊,好像是無卻實有。我不知道它是從哪裡產生的,似乎是出現在上帝之先。

這章講的是道體與道用。道的沖虛,說的是道的體;而用之不盈,則是道的實用。

這種關係,其實涉及兩種情形,一是一般意義上的體用關係,如物體之體、物體之用;二是本體的體,本體的用。雖然都可以體用來說,但意義迥然相異。

在第一種情形下,凡是物體、器物,皆有其功用,如第十一章所說的「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陶質的器皿、開門戶的房屋,都算是器物、實物,這是它們的實體;而這器物、實體的空虛之處,就是它們的功用。所以說,凡有一物之體,就有這物的功用。

但是,作為道的本體,和它的用,則抽象玄妙,它的體是沖虛不實的,它的用則是實在的,之所以「用之不盈」,就因為它的體是沖虛的,似乎任憑你往裡面填東西,永遠也不會盈滿。

這裡當然是比喻的方式,也如同說,道能生萬物,也就能容得下萬物。

「淵兮,似萬物之宗」,是在描述道與物的關係。淵之深,足以生養、包納萬物,好像它就是萬物的宗主。

在描述道與物的關係的時候,也就表達了道是一個境域、境界,在這個境域、境界裡面,沒有什麼不接受道的長養的。

「湛兮,似或存」,是描述道的存在樣式或狀態,似乎是虛無,其實是實有,虛無是表達無所不在、無所不入,實有是表達它是真實的存在,只是看不見而已。這也如同第一章講的那樣,無與有,其實都是玄,都是道的存在方式。

由於老子所描述的道具有這兩個方面,故而後人在理解「道」的時候,容易各執一端,有的人從實有方面(如元氣),有的人從虛無與抽象方面。「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這是從時間關係上描述道。

「誰之子」,有兩種理解,一是把「子」理解為「似」,也就是說,我不知道這個道似誰;

二是我不知道「道」是怎麼產生的,依照常識,什麼事物都是有生有滅,都是產生出來的,那麼道呢?「象帝之先」,「象」在這裡也是「似」的意思,與「似萬物之宗」、「似或存」相近。「帝」,古今多理解為「天帝」。

依老子的意思,這個道似乎在天帝之先就存在了。老子這裡既設問、又自答的方式值得玩味。

依照常識設問,回答卻是非常識的,常識的要求是無論什麼都有生滅,都是某人、某物之「子」,但「道」卻存在於生滅之外,它在天帝之前就存在了。

為何要用「似」、「似或」、「象」呢?這種語氣表達的是不甚肯定的意思,老子是否不肯定?

其實是肯定的,只是兩個因素使老子採取了這種語氣:一是表達的對象是「道」,而非具體的物,所以不能夠用「是」、「乃」等直言判斷句式,而只能採用描述的語言,而描述就只能用「似」、「或」和「象」了;

二是老子把自己擺在一個「道」的描述者的身份,他只是述道者,並沒有說「我」、「吾」就是道,這與《老子想爾注》把「我」、「吾」理解為道的態度是不同的。

道體與道用的關係,以描述的語言表達雖然不夠清晰準確,但符合對象以及這種關係的實際。由此也滋生了對這種關係的無限想像和推測。

在這段話里,道既是「用之而不盈」,那麼道應當是一種境域與境界;道既是「萬物之宗」,那麼道應當是萬物的生成者;

道既是「似或存」,那麼道既是有,也是無;道既是「象帝之先」,那麼它應當是一個久遠的存在,它與萬物之間有時間關係。

這些關係,說到底,集中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生成關係,一個是體現關係。

對於前一個關係,老子說得比較透徹;對於第二個關係,莊子說得透徹一些。

如《齊物論》里說「已而不知其然謂之道」;《天地》里說「夫道淵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

《天道》里說「廣廣乎其無不容也,淵淵乎其不可測也」;《知北游》裡面有一段東郭子與莊子的一場對話,更清楚而形象地表達了道的普遍存在。

東郭子向莊子請教:

「人們平常所說的『道』,在哪裡啊?」

莊子回答:「無所不在。」

「請說說在哪裡。」

東郭子想要莊子說的具體些。莊子說:「在螻蟻那裡。」

東郭子感到困惑,又問:「為什麼那麼低下?」

莊子則不理會東郭子,繼續說:「在稊稗那裡。」

「為什麼更低下了?」

「在瓦甓那裡。」

「為什麼越來越低下了?」東郭子更不解了。「在屎溺那裡。」

東郭子不再問下去,乾脆不吭聲了。看到東郭子這樣子,莊子這才回過頭來對他說:「先生剛才問道,沒有問到實質。主管市場的官員『正獲』向負責屠宰的吏卒問如何才知道豬的肥瘦,吏卒用腳踩了踩豬的腿就知道了,

說什麼『越是下部越知豬的肥瘦』。您只是不要說一定有某種東西是逃於道的。

至道是這樣的,至道之言也是這樣的。周、遍、咸,這三者名稱相異,其實相同,指的是同一個東西。」

莊子之所以在回答東郭子的問道時,把道的存在往低賤的東西上說,就是想表明,既然道存在於螻蟻、稊稗、瓦甓、屎溺當中,那就沒有什麼東西道不存在其中了,這正好體現了道的周延、普遍與圓成。

作者簡介:李大華,男,陝西紫陽人。武漢大學哲學博士,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兼職教授,四川大學客座教授。本文摘自《老子的智慧》(北京大學出版社)。

(編輯:西銘)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救陳洵天降紅燈
道的可說與不可說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