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晉初期,同時生活的四位皇帝都是誰?哪一個才是真龍天子?

西晉初期,同時生活的四位皇帝都是誰?哪一個才是真龍天子?

咸熙二年(265年),曹魏皇帝曹奐被迫禪位給晉王司馬炎,改元泰始,是為晉武帝。司馬炎建立的晉朝是歷史上很特別的一個朝代,因為當時在中國境內同時存在著四位皇帝,可謂四條真龍天子同時舞動。他們分別是晉武帝司馬炎、後主劉禪(安樂公)、曹魏元皇帝曹奐(陳留王)、東吳皇帝孫皓。這樣的特殊時代,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多見。

天下主宰: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

作為西晉王朝的建立者,司馬炎自然是那個時代的主宰,其餘的皇帝基本都是被他征服的對象。司馬炎皇位的得來,靠的是祖上的積累,歷經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兩代三人數十年的經營,最後司馬家完全掌握了曹魏的大權,成為曹魏政權的實際控制人,所以到司馬炎接手時,他稱帝已經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即位為帝,建立西晉王朝,改元為泰始。司馬炎由於出身豪門世家,其家族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其周圍早已形成了龐大的權貴集團,這些人簇擁著司馬家族共同執掌西晉王朝的所有資源,分享著資源成果。西晉王朝的建立雖然也經歷了流血犧牲,但相比其他王朝又大有不同,到公元280年滅掉孫吳政權後,司馬炎及支持他的權貴集團,認為主要的敵人都沒有了,剩下的日子就可以享受了,所以,西晉幾乎從統一全國開始,權貴集團就進入了奢侈腐敗的模式,政治黑暗、賄賂成風,從上至下貪贓枉法很平常。

西晉除了內政治理有問題,在處理邊疆的游牧民族人口時,也出現問題。東漢時期,由於允許邊民內遷,東漢末的軍閥混戰更是導致人口下降很多,所以,當時中國北方的漢民族人口死的死,逃得逃,這給北方游牧民族進一步內遷創造了條件。司馬炎建立西晉時,關中和涼州的外族人口已佔當地人口的一半,這些游牧民族人口多數都被世家大族收編成自己的奴隸。由於這些人口的比例數很高,所以為後面五胡亂華埋下了隱患。

總的來說,司馬炎一方面是一個有所作為的皇帝,另一方面也是一個貪圖享樂,缺乏遠見的皇帝。所以,司馬炎在歷史上算不上優秀皇帝。

樂不思蜀:安樂公蜀後主劉禪

劉禪投降後的生活比較簡單,舉家遷到洛陽後,司馬炎父子封其食邑萬戶,為其分配了大宅院,賜給絹萬匹,奴婢百人,給予其很高的待遇,所以,當上安樂公的劉禪,晚年生活除了享受依舊是享受。跟他投降的兒孫待遇也不錯,很多都被封官,享受一定的待遇。難怪他會說出「此間樂、不思蜀」的名言。

放下包袱:幸運活命的曹奐

作為曹魏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曹奐能夠得以善終,實在是幸運。曹奐禪位給司馬炎後,司馬炎將其遷居到金墉城居住,並封其為陳留王,食邑萬戶,還給予他使用天子旌旗,備五時副車,行魏國正朔的權力,其地位、待遇和結局可以說是歷代亡國之君中最好的。退位37年後,曹奐病逝於封地。曹奐的前半生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但後半生能過上衣食無憂的逍遙生活,也算福分不小。

最晚歸來:東吳末代皇帝孫皓

孫皓是孫權的孫子,他當皇帝得益於當時一些大臣的擁立。23歲的孫皓繼位後,施行了一些英明的改革政策,但當時的東吳已經是積重難返,所以,孫皓很快就開始沉淪,不把治國放在首位,而將注意力轉移到享樂上。他主政東吳之後,依然沒有阻止東吳落寞的態勢,到280年,孫皓向司馬炎投降,也來到洛陽朝見司馬炎,被封為歸命侯,居住在洛陽。孫皓投降後的待遇是比不上劉禪的,因為他的投降不像劉禪投降那樣有示範作用。到284年,孫皓在洛陽去世,享年只有42歲。

這四位真龍天子屬於同時代的人,雖命運各有不同,卻成就了西晉初期的奇異景象。司馬炎後來志得意滿,應該與他接連征服這些皇帝有關,他認為魏蜀吳三家,無論是誰都不是他的對手,最終都成了他的俘虜,所以他才認為自己有享受生活的資本,但卻苦了天下的百姓。

參考資料:《晉書》《三國志》《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圖影 的精彩文章:

萬沒想到,曹丕善待漢獻帝還有這個好處,是他挽救了侄子曹奐

TAG:歷史圖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