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27到1937,真實的「民國黃金十年」,含金量到底有多高

1927到1937,真實的「民國黃金十年」,含金量到底有多高

國民政府抗戰前十年(1927-1937),到底算不算「黃金十年」?這是一個撕吵了幾十年的歷史話題。1928年,隨著張學良宣布改旗易幟,國民政府完成了全國形式上的統一。而此時的西方世界爆發了大規模的經濟危機,列強後院著火自顧不暇,此時的中原大地獲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環境,民國政府有了發展經濟的衝動,邁開了發展經濟的步伐。

「黃金十年」一說,最早是由駐華美軍指揮官魏德邁提出來,後被台灣史學界廣泛使用,專指1927-1937年間建都於南京由中國國民黨領導的國民政府執政的時期。他們認為這十年交通進步了,經濟穩定了,教育推廣,其他方面也都有進步,中國在那一個階段,似乎走上了比較理想化的資本主義道路。

就交通進步、經濟穩定、教育推廣這三項事務而言,「黃金十年」似乎確實名副其實。交通方面,以公路為例:1932年築「蘇浙皖三省聯絡公路」、「蘇浙皖贛鄂湘豫七省聯絡公路」。1934年築「川黔湘鄂陝五省聯絡公路」。至1937年已成功構築起一條貫穿大半個中國的公路交通網,計有京閩桂、京黔滇、京川藏等幹線21條,支線15條,總里程接近12萬公里,較之1927年之前增長了一倍有餘。

經濟穩定:北洋時代,國家財政主要靠借債度日,南京國民政府繼承了北洋政府遺留的所有外債,但因成功推動了收回關稅主權、創設中央銀行、實施幣制改革等措施,到1936年底,財政已實現正常運轉——北洋時代外債的7成,用於支付軍政費用和償還舊債;國民政府「黃金十年」的外債,絕大部分用於鐵路、棉麥、航運電訊等建設事務。

教育推廣:據1936年的統計數據,這10年間,小學、普通中學、師範類學校的數量有了大幅度增長,專科、大學在數量上增幅不大。咋一看,民國這十年功績不小,全國上下一片繁榮氣象,中國似乎走上了正軌,然而繁華的背面又是什麼?

1、戰火不斷。相比於北洋軍閥,以蔣為首的新軍閥同樣沒有放棄窮兵黷武的打算。晉奉之戰、二次北伐、河湟事變、蔣桂戰爭、兩廣戰爭、蔣唐戰爭、中原大戰、討伐石友三、四川二劉之戰、福建事變、兩廣事變;再加上蔣一直在進行的五次剿共行動,這十年間中國就沒消停過,沒有和平穩定的環境,哪來的經濟大發展?

2、農村全面崩潰。「農村破產」是當年報端最常見的辭彙。這種破產,不單單是指普通農民,連地主們也全都包括在內。經濟學家薛暮橋1932年考察無錫禮社鎮,驚訝地發現:「中等地主之能收支相抵不致淪入債叢者,亦已寥若晨星。……今年農民、新華兩銀行之抵押貸款,幾全以地主為其對象,且所借款項,無一投資農業,多用於還債、押會及各種消費事項。」地主都活不下去了,更加窮困的百姓會怎樣?

1928-1930年北方八省大饑荒,死1300多萬人。1931年饑荒,災民1億人,因飢餓、瘟疫而死亡的人數達300萬。1934年旱災,導致饑荒,餓死過600萬人。 1936年-1937年川甘大饑荒,受災大約3700餘萬人,死亡人數沒有精確統計的數字,僅四川萬源縣人口就驟減三分之一,可見一斑。

3、黃金十年最大的「成果」,或許就是宋子文主導的貨幣改革了。宋子文在1935年更是實施法幣制度,使幣值脫離銀價。可惜宋子文雖然有才,架不住蔣窮兵黷武。為了打內戰的軍費,國民政府不顧經濟規律瘋狂印刷法幣,國統區通脹率創造世界紀錄,貨幣瘋狂貶值,百姓民不聊生。中國近現代史最成功的幣制改革間接成了掠奪了民財的工具,鑄就了四大家族的滔天財富。

所謂「黃金十年」國家財富大多掌握在財閥和軍閥手裡,國家對於他們來講不過是個最大的獲利工具之一。什麼來錢快他們就搞什麼,重工業和軍工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且回報慢,遠不如金融、輕工業這些合算。於是,在這十年間搞得最多的就是麵粉廠、繅絲廠這些輕工業,重工業和軍工業少得可憐。僅僅一個鋼產量,十年間的總量甚至還不如洋務運動時期。

蔣控制的江滬地區,確實有了經濟增長,同時陝西河南甘肅山東等等內陸地區經濟停滯,甚至負增長,假裝看不見嗎?不和落後地區平均一下嗎?「黃金十年」是蔣的黃金十年、是四大家族的黃金十年,而不是老百姓的黃金十年。(參考資料:《斯諾的中國》、《民國財政論》、《劍橋中華民國史》)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我在評論區等著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秘聞趣事 的精彩文章:

同是安史之亂叛軍首領,安祿山臭名昭著,史思明又是什麼人物?
看看寧古塔如今在哪,就知道,為什麼古代犯人寧死不願去!

TAG:歷史秘聞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