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標病死後,朱元璋才明白,17年前劉伯溫為何送他一本書一筐魚

朱標病死後,朱元璋才明白,17年前劉伯溫為何送他一本書一筐魚

從古至今,智者無數,能人如雲,但真正能稱為神乎其神的,也只有兩個人而已。一個是三國孔明:布衣為謀,一把羽扇,讓漢家死灰復燃。再一個就是劉伯溫,亂世紛紜,卻能一眼識真龍,隻身投奔朱元璋,成了開明勛臣。雖然兩個人都是大智之人,但境遇卻大不相同,劉備對諸葛亮是言聽計從,無比信任,但是劉伯溫卻只能「鳥盡弓藏」。

劉伯溫於公元1311年出生在浙南青田武陽村。他有三大特點:一是天賦高。《明史》上說,劉伯溫「幼穎異」, 「基博通經史,於書無不窺,尤精象緯之學」。天賦極高,再加上他自幼聰穎好學,還拜石門鄭復初先生為師,學習天文和兵書,很快便成了滿腹經綸的大才子。劉伯溫12歲就已經考中了秀才,這在當時算是一件了不得的事兒了,很多人可能努力一輩子都考不中,但他小小年紀就學有所成,前途一片光明。

劉伯溫赴入仕途後,一開始還是元朝的官員,後來跟隨過陳友諒,最後才投靠了朱元璋。劉伯溫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在許多重要的決策中,他極其準確的判斷力,起到了制勝的關鍵作用,是朱元璋奪天下、建明朝的第一謀士,被稱為「帝師」、「王佐」。然而,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只封了劉伯溫「誠意伯」,俸祿也是眾伯爵之中最低的。相比諸葛亮高居丞相之位,皇帝都要尊稱相父,兩相懸殊,不可同語。

但是劉伯溫的厲害,就在他能知時命,諸葛亮最後勞民傷財一心北伐,卻忘了自己早已勘破了三分大勢,最後逆勢而行,蜀漢成了曇花一現。反觀劉伯溫,在朱元璋成就帝業後,寡言少語,他已經看到朱元璋的心裡,藏著一把刀。功成名就之後,自然就是鳥盡弓藏。劉伯溫自然也成了朱元璋的眼中釘肉中刺。局勢穩定之後,他便請奏辭官歸家。《明史》記載劉伯溫辭了三次官,最後一次才被批准。

洪武八年(1375年)時,劉伯溫生病在家,朱元璋派胡惟庸前往探視,還給他送了補藥。劉伯溫吃過補藥,病情不見好轉反而日益嚴重,不久之後病逝。劉伯溫在「冤死」前,親自去垂釣了一些鯉魚,他吩咐兒子劉璉在自己死後,魚入筐,筐入缸,然後又拿出一本《時務十八策》,一併拿去南京送給皇上。

劉伯溫死後,家人按照劉伯溫的囑咐,把鯉魚放到他親手編織的筐里,然後置於水缸中,連同《時務十八策》,一併拉到南京,獻給了朱元璋。對於劉伯溫留下來的那本《時務十八策》,朱元璋表示很欣慰,但是卻看不懂魚的意思,只好吐槽劉伯溫,說他就是一肚子玄機的人,死了也不消停。《明史》:上知誠意伯薨,涕袍而悲,撫籍而嘆,獨不知魚為何意,喟左右宮人:劉基善弄巧謀,影弓昭危,死亦為之,其性如此」。

直到17年後,朱元璋想起了這筐魚,終於恍然大悟。公元1392年,太子朱標因病去世,年近七十的朱元璋深受打擊,一方面是為國事擔憂,另一方面為繼承人的問題煩惱。皇家最怕的就是皇子爭儲,遠有李世民殺兄滅弟,近有趙光義燭影斧聲,太子之位必須儘早決斷。四子朱棣有歷練,有城府,有人心,脾氣性格和朱元璋最為接近,皇位傳給他,老朱還是比較滿意的。

但是權衡之際,朱元璋忽然想到了劉伯溫那筐魚。雖然那筐魚早已死了17年,但是朱元璋仍記憶猶新:那筐魚雖然放在水缸里,但是卻有竹筐限制,導致這些大魚都十分兇猛地游來游去誰也不讓誰,生存空間太過於狹小,擠在一起不出三天,就都死完了。想到這裡,朱元璋臉色大變,他想起了《時務十八策》的終篇之語:勢有所梏,則小柔可以服大力;形有所格,則大猛不能破小堅

朱元璋恍然大悟,原來劉伯溫的一筐魚,是在告誡他,到了形勢桎梏時,必須要變猛為柔,變密為疏,這樣才能用小柔破大力,用小堅守大猛,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以柔克剛」。朱棣心性和朱元璋一樣,都是大猛之人,而此時的天下更需要的是朱標太子這樣的仁君柔心。

朱允炆性情溫和,有容納百川之心,經過一番思索後,朱元璋放棄了才學過人的朱棣,選擇了立朱允炆為太孫,命朱棣鎮守邊關無旨不可回京。朱允炆執政期間增強文官在國政中的作用,寬刑省獄,嚴懲宦官,同時改變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秉承「以柔克剛」的準則,贏得了廣大文武百官以及老百姓的讚譽。之後朱棣奪取天下,戰火紛飛,百姓苦不堪言。(參考資料:《明史》、《明太祖實錄》)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我在評論區等著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秘聞趣事 的精彩文章:

「闖王來了不納糧」,李自成打天下時,百姓們真的不用納糧嗎?
宋朝明明打了大勝仗,宋真宗為什麼要求和,簽下檀淵之盟?

TAG:歷史秘聞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