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于禁投降,關羽說了一句狠話,龐德聽完:我還是死吧!

于禁投降,關羽說了一句狠話,龐德聽完:我還是死吧!

三國亂世,從東漢末年到司馬懿竊取曹魏再到一統天下,延續了一兩百年。群雄割據,百姓流離失所,生死可以說實在是太正常了。諸侯征伐幾乎每天都在進行,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兵將們的主公也是換來換去。有的人換了主公被人說成「良禽擇木而息」,有的人換主公卻被罵貪生怕死,怕死而降。當然,也有寧死不降的忠勇之士。

公元219年,關羽攻打樊城,曹仁告急。曹操急派名將于禁支援,龐德請命為先鋒同往。龐德更是買下棺材,意欲決一死戰。但天有不測風雲,此時天降大雨,又逢秋雨綿綿之季,襄江之水暴漲,困住了于禁和龐德,被圍困的于禁軍隊頓時鬥氣全無,慌亂不已。於是關羽立刻在勘察地勢後採取水淹的方法,將兩城拿下,大敗敵軍,還活捉了于禁和龐德。

然而讓人意料不到的是,跟隨曹操多年的于禁投降了,而效命不久的龐德卻寧死不降。龐德原本是馬騰、馬超父子帳下的將軍,屢立戰功,後來馬超被曹操打敗,帶著龐德投奔了漢中張魯。在夏侯淵擊敗馬超之後,馬超害怕張魯的部下會害他,於是就帶領自己的部下跑到了氐中,再後來就投降了劉備。

當時馬超跑到氐中是為了逃難,並沒有想和張魯鬧翻,因此就沒有帶走家屬。所以沒有帶龐德也就沒什麼好意外的,因此龐德沒有入蜀國並不是因為和馬超關係不好。當時故主馬超和兄長龐柔都在蜀國為官,而且龐德只是副將,在主帥于禁已經降蜀的情況下投降不能說是失節,所以他大可不必受死,但是他為何還是寧死不降關羽?

龐德一直以來就是關中軍閥的手下,馬超叛亂後,他的身份就成了亂臣賊子,而張魯在劉焉在世時就公然反對朝廷,身份一直很尷尬,做什麼都不對,這對血性方剛的龐德來說是不能忍的一件事,後來投降了曹操,雖然曹操有挾天子的嫌疑,但終究是名正言順的朝廷丞相,代表的是當時的正統力量,所以龐德投降曹操對他來說是自己一次翻身的機會,可以徹底洗刷污名。即便最後戰敗,龐德也不願再成「叛賊」。

龐德歸降曹操時,曹操就封龐德為關內候,食邑三百戶,可謂器重。後來龐德要前去攻打關羽,但是曹操手下的將軍多數認為龐德的故主馬超如今在蜀漢,同時龐德的哥哥龐柔也那蜀漢,所以對龐德不那麼信任,但是曹操卻很信任龐德。龐德為了報答曹操的知遇之恩,當眾表態:「我受國恩,義在效死。我欲身自擊羽。今年我不殺羽,羽當殺我。」這也意味著龐德沒了退路,一旦投降,豈不是被天下人恥笑。

馬超的境遇也給了龐德一劑醒神針,馬超投靠劉備後一直被賦予閑職,一沒兵二沒權,光有個左將軍職位和虛領的涼州刺史頭銜,鬱郁不得志,自己就算投降了,如果被劉備重用,那如何面對自己的舊主馬超,如果不被劉備重用,那還投降來幹嗎?

更要命的是,在於禁投降之後,關羽說了一句話,堅定了龐德赴死的決心。「吾殺汝,猶殺狗彘耳,空污刀斧!」關羽對於禁說的這句話,實在是過於狠毒,于禁是主帥,投降後仍被如此侮辱,龐德投降,豈不是比于禁更慘?難怪龐德會罵不絕口,果斷求死了!「關公大怒,喝令刀斧手推出斬之。德引頸受刑。」所以,不是龐德不怕死,而是龐德的形勢,不允許他投降。

曹操聽到龐德被殺後,心裡很悲傷,因為龐德忠義,謚號為壯,封龐德的兩個兒子為列侯,曹丕封龐德兒子龐會等四人關內侯的爵位,各食邑一百戶,並且和五子良將以及曹氏集團的各位中樞之臣一起從祀於魏太祖廟庭,可以說是得到極高的榮譽了。(參考資料:《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我在評論區等著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秘聞趣事 的精彩文章:

1881年,慈安太后突然暴斃宮中,真正的死因是什麼?
看到這張地圖才知道,日本鼓吹的「大東亞共榮圈」,是個什麼玩意

TAG:歷史秘聞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