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這兩種孩子,最喜歡和家長談條件,不糾正將來受苦的是父母

這兩種孩子,最喜歡和家長談條件,不糾正將來受苦的是父母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家長發現,現在的孩子小小年紀就成了談判專家,而且專愛和父母以及其他親人談條件,如果不滿足娃的需求,那對不起,很多事情孩子都不會去執行。不少父母為了圖省事,或者由於溺愛孩子,對孩子的條件有求必應,滿口答應,最後孩子這種不好的習慣愈演愈烈,搞的家長也無法收場了。

這兩種孩子,最喜歡和家長談條件,不糾正將來受苦的是父母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講條件這件事娃做得很徹底,從家講到了幼兒園

就像4歲的小美,由於心疼孩子,她今年才被送去幼兒園。或許是因為在家呆的時間太久了,小美十分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而幼兒園的老師也同樣有些不適應小美的節奏。不管做什麼事小美總是愛提條件,老師滿足了才能往下進行,不滿足就大哭大鬧。

中午其他小朋友都在午休,小美卻大吵大鬧,還向老師提出讓她安靜也可以,但是必須要拿出平板電腦讓她看一集動畫片。吃飯的時候其他小朋友都自己吃,4歲的小美明明可以自己吃飯了,卻要求老師給爸媽打電話早點來接她才「就範」,凡此種種,讓老師感到非常頭疼。

老師無奈和小美的家長聯繫,表示「幼兒園不是講條件的地方」,希望家長能配合改進,實在沒效果那隻能退園了。

這兩種孩子,最喜歡和家長談條件,不糾正將來受苦的是父母

在現實生活中,愛講條件的孩子還真不少,他們往往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以提出的條件作為要挾,強迫父母執行。比如纏著媽媽不讓上班,除非下班後能給寶寶帶回新玩具;不看電視也可以,但是必須要拿出一顆糖果作為交換;父母再三教導不要搶其他小朋友的東西,孩子也答應,可前提條件是爸媽要帶他去遊樂場玩兩回。

不少父母發現,你越是滿足孩子的條件,他們的胃口就越大,而且還把這種情況當作日常,就像吃飯喝水那樣隨意,毫無心理負擔,張口就來。孩子總愛提出各種要求逼家長就範,你說煩不煩?

這兩種孩子,最喜歡和家長談條件,不糾正將來受苦的是父母


孩子為什麼總愛和家長講條件?

當然不是所有孩子都這樣,但的確有為數不少的父母被這個問題所困擾著。究其根源,主要還是受以下這兩點因素影響。

一是孩子自主意識爆棚,思維走向成熟的表現,從這個角度看還是有一些積極意義的。孩子能和父母講條件了,首先說明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思維邏輯性也有了質的飛躍。最關鍵的是娃的自主意識處於爆棚期,特別是3歲左右的孩子,開始主張自己的權利,認識到「這是我應該得到的」、「這是我想要得到的」,說明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在發展,孩子長大了。

二是受物質型父母的影響,孩子已習慣「被引誘」。一些父母物質獎勵使用不當,讓孩子做事情總是附加各種條件,本意或許是激勵孩子去完成,但長期下來卻讓孩子形成了一種誤解,認為只有物質獎勵才能去做事。

這兩種孩子,最喜歡和家長談條件,不糾正將來受苦的是父母

家長可能不太清楚,外在的獎勵會削弱一個人內在行為的動機,對孩子外在的獎勵越豐厚,孩子自主去做事的內在動力越不足。當家長習慣了用講條件的方式來對待孩子,難怪孩子會「反客為主」步步相逼了。

當家長和孩子說,「你好好學習爸爸就帶你出去玩」、「你今天把這些作業都寫完了媽媽就獎勵你個大雞腿」、「這次競賽只要得獎爸爸這個月的獎金都給你」,等於變相告訴孩子,你的努力其實就是在「索取」,再碰上個自主意識正在爆發期的娃,最終結果肯定是家長被「反控制」了。

  • 孩子做事總愛講條件怎麼辦?

孩子做事總愛講條件,固然有思維發展成熟的一面,但是家長不加限制地縱容,也容易讓孩子養成驕縱、以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慣,還可能變成物質娃,扭曲正確的價值觀,凡事都向「錢」看齊,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總是先開口談判再做事情,還容易讓孩子養成辦事拖拉的壞習慣。

家長總愛和娃講條件,看似是雙方處於平等地位,可一旦家長無法滿足孩子的要求,這種對父母的愛可能就會演變成「父母之恨」了,反倒影響了正常的親子關係,並不可取。



家長要學會見招拆招:

1、 激發興趣

很多時候孩子去上興趣班就是為了滿足父母的要求,當然這也是有條件的。一旦條件缺失,孩子就容易失去學習的動力,這是因為家長沒有從根本上對孩子進行促進,而僅僅是流於物質交換的表面。

父母要試著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自覺養成一兩樣興趣愛好,能為了榮譽和成就感以及自身成長而努力,並不是盯著物質獎勵不放。

2、 精神獎勵

因為買不起蘋果手機或者其他奢侈品,家長那裡得不到助力,孩子就鋌而走險去搶劫、偷盜,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這就是從小講條件、物質慾望膨脹的惡果。當然這並不是說完全不採用物質獎勵,而是主張盡量多採用精神獎勵,以物質獎勵為輔。

有的時候孩子更需要家長愛的抱抱和語言上的鼓勵,這比冷冰冰的物質獎勵要充盈的多。父母和孩子進行肢體上的互動,拍拍肩膀,其實是在告訴孩子我很相信你,我很欣賞你,希望你再接再厲。孩子也會接受到這種信息,變得信心十足。

這兩種孩子,最喜歡和家長談條件,不糾正將來受苦的是父母

3、 守住底線

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和家長講條件,而是家長率先就提出了獎勵條件,孩子是從大人身上學到的。而且家長在以這種方式「督促」孩子進步的時候,往往忘記了初衷,失去了原則,凡事都要以孩子的要求為前提。

無論何種獎勵方式,家長首先要守住底線,講規則,守規矩,將孩子的活動限制在規則的基礎之上,不要無限擴張這種「愛的滿足」,一旦變成「愛的泛濫」,孩子的行為可能連家長都無法預料和控制了。

4、 權責相符

在規則基礎上,也要讓孩子明白權利和義務的關係,不能只享受權利不履行義務。在家庭生活中,做家務和保持室內清潔是每個家庭成員的義務,並不能以額外的獎勵作為條件。作為學生,努力學習是責任也是義務,不要以此來談條件。

同時也應讓孩子了解自己家庭的經濟狀況,知道父母辛勤工作的勞累和不易,讓孩子在花錢方面能有自己的規劃和判斷,量入為出,少提無理要求。

5、 承擔後果

現在的家長有時過度呵護孩子,生怕孩子渴了、餓了,如果孩子一個勁兒地和家長談條件,那就不妨讓他餓一會兒,渴一回。比如孩子非要帶碳酸飲料去上學,拒絕喝白開水,那家長乾脆就連白開水都不給他拿了,讓他自己來承擔這樣做的後果。

有時候父母苦口婆心地說一百次,不如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體驗一回。讓娃認識到家長是不會和他講條件的,他自然就會閉嘴了。

其實,小孩子和家長講條件最開始都是試探性的,如果家長能守住底線拒絕談判,孩子也就不會養成凡事講條件的惡習。當然,家長也要分清孩子的需求是否合理,既不全盤否定,也不全部滿足,而是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措施,這樣才行。

我是糖果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