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這些經典筆法並非你所想像的意思,古人是這麼找到書法用筆的

這些經典筆法並非你所想像的意思,古人是這麼找到書法用筆的

很多學習書法的人大概都能說出幾個古人曾經說過的筆法用語,比如"千里陣雲"、"高峰墜石"、"萬歲枯藤"等等,這些不僅是學習書法的基本方面,更是指導學習的指南,但是,有的人對此一知半解,以為"千里陣雲"就是寫出來的筆畫像是雲一樣起伏波瀾,"萬歲枯藤"就像乾枯的老藤干烈扭曲,實際上這是大錯特錯了。

古人對書法的理論見解,一般都是採用比喻的形式,使書法的點畫、字形更加擬人化,這是便於人們理解的,但絕不是要求人們寫出來的字、點畫就必須是所比喻的物體,這就叫筆觸擬物。何謂筆觸擬物,就是指毛筆觸紙後所形成的點畫與自然中的物體是比較相近的,因此就採用了比喻借代的方法來描寫書法中的一些筆法。

最早採用這樣方式的是晉衛夫人的《筆陣圖》,其中有這麼一段話:

一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丶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丿陸斷犀象;弋百鈞弩發;丨萬歲枯藤;ㄟ崩浪雷奔;フ勁弩筋節。

意思是說,在寫"一"的時候,要寫得"如千里陣雲",就像天空的雲那樣舒展有餘,但並不是要求把這個點畫寫的歪歪扭扭像真的雲彩那樣;"丶"畫要像高空中的墜石,落地時非常有力,並非是寫得要像一塊石頭那樣;"丿"則是要像犀角象牙的外形,還要像象牙那樣感到犀利、堅硬;"弋"要像弩弓一樣表現出弧狀,也要像弩弓那樣有一定的彈性;"丨"書寫的感覺就像萬年不倒的老藤那樣,堅而實,中而立;等等。

古人在書法中還有很多這樣的論述,都是為了防止人們在書寫中出現更多的敗筆,要這樣,則不要那樣。因此,在學習書法中要從古人的原意上正確理解書法的筆法述論。書論中常說的"如印印泥"、"如錐畫沙"、"如折釵股"等,相信大多數人都對此理解成形象的物,如:"錐畫沙"一語,人們往往都理解成用鋼錐在乾燥的沙子里划過,實際上,鋼錐在前面劃,而後面的沙子粒去又埋了前面的痕迹,此時,這根線又顯得模糊了,但古人只是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要求寫字時要做到中鋒用筆,而不能理解為朦朧漶漫,點畫模糊。

唐蔡希綜在《法書論》中是這樣理解"錐畫沙"、"印印泥"的:

仆嘗聞褚河南用筆如印印泥,思其所以,久不悟。後因閱江島平沙細地,令人慾書,復偶一利鋒,便取書之,嶮勁明麗,天然媚好,方悟前志。此蓋草正用筆,悉欲令筆鋒透過紙背,用筆如畫沙印呢,則成功極致,自然其跡,可得齊於古人。

蔡希綜在這裡說得很清楚,他一直不能悟透古人所講的筆法,但有一次去江邊瀏覽,看到很細的濕沙,就用一利鋒在上面寫畫,感到十分嶮勁明麗,而此時他便悟出了前人所說的"錐畫沙"的意思了。這個感覺與我們坐思的干沙是兩回事,寫出來的效果自然也是兩樣了。而"印印泥"則是把印壓在印泥上,此時,拿掉印章後,印泥上筆畫輪廓稜角分明,和錐畫沙在干沙上的效果則是完全相反的,這就告訴人們,學習書法除了要深得古人理論外,還要在實踐中多加探究,才能深入其精髓之中。

從上述事例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示,這就是在學習書法中必須要研讀一些古人的書法理論知識,並有效地予以理解掌握,只有這樣,才能在書寫中不會走偏路、走彎路。

本文由《太一智慧書畫藝術》平台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一智慧書畫藝術 的精彩文章:

書法追求古意,把這兩個字練成習慣,下筆就是高手

TAG:太一智慧書畫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