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羽去世後,張飛怒斥劉備的一段話,為蜀國的衰敗埋下了伏筆

關羽去世後,張飛怒斥劉備的一段話,為蜀國的衰敗埋下了伏筆

關羽去世後,張飛怒斥劉備的一段話,為蜀國的衰敗埋下了伏筆

導語:蜀漢衰敗的轉折點便是夷陵之戰,眾人皆知,當初劉備不聽勸諫,非要對東吳用兵,這才身死白帝城。可是劉備並非不聽話,而是被張飛激的去打東吳。劉備平時最聽諸葛亮的話了,諸葛亮也曾勸過他不要去,然而這次劉備是鐵了心要打東吳,即使諸葛亮說話,也不管用。劉備之所以如此堅定,與張飛有關係。張飛看到劉備不準備報仇了,非常怨恨他,於是對他講了一句話,正是這句話,改變了劉備的決定,並為蜀國的衰敗埋下了伏筆。那麼張飛到底說了什麼,竟然可以說過蜀國那麼多大臣呢?

當日關羽在臨沮被斬首,劉備聽聞噩耗,大悲,他想立即整兵去攻打東吳,可是諸葛亮與趙雲等大臣都勸說他別去。蜀漢之所以要忍下這口怨氣,就是因為需要東吳去平衡三國的關係,劉備與東吳的這場大仗,無論是哪一方贏,最終得利的都是魏國,所以為了大局考慮,劉備不應該去攻打東吳。等到日後統一三國,也算是為關羽報仇了,這樣時間雖然延後,可是卻是現下最好的辦法。

張飛性格魯莽,他從來不在乎這天下誰做主人,哪怕劉備不是皇叔,只要劉備想當皇帝,那麼張飛就願意為他打天下,張飛看重的是兄弟義氣。因此當他聽說劉備不去打東吳了,很生氣,立即跑來找劉備,指責他忘記當年的桃園情誼。劉備不知道該如何回絕張飛,就將責任推到了大臣的身上,說他們不讓自己去。

劉備一直以仁德著稱,正是因此才有不少將領投降於他,可有時候,這優點也會變成弱點。關羽和劉備、張飛在桃園結拜,三人許諾過不能同生,但求同死,可是自古以來,有多少兄弟是一起死的,很少很少。關羽死了,作為結義大哥的劉備哪怕不死,也得為他報仇,這才對的起當日的誓言。於是張飛怒斥劉備,「他人豈知昔日之盟?若陛下不去,臣舍此軀與二兄報仇!若不能報時,臣寧死不見陛下也!」劉備一看,張飛竟然如此重情重義,也備受感動,於是當下重燃復仇的想法,任憑誰勸都沒有。

張飛的一番話,讓劉備想起了年輕時的熱血,當初他們都是小商販,就可以結拜闖天下,如今劉備坐擁蜀漢幾十萬大軍,竟然不敢為兄弟報仇,劉備也自覺羞愧,因此張飛說完這句話,劉備才會如此堅定的去報仇,從他的想法來講,那就是兄弟情大於天。

當然劉備也沒想到自己會敗,他想以蜀漢現在的實力去對抗東吳,應該是有七成獲勝的把握,可是他卻輸給了東吳,陸遜火燒連營,讓劉備葬送了蜀漢的75萬精兵,為蜀漢的亡國埋下了隱患。

結語:張飛看重的是兄弟情,他不會去顧忌蜀漢的發展,但是劉備作為蜀漢的主公,他不應該如此衝動。其實站在劉備的角度想,他也挺為難的,不去會被後人指責忘記結義之情,去又會被後人指責不顧蜀漢大局。歷來忠義的劉備,選擇了義,他不是一個好的領導,卻是一個好的兄弟,關羽有此兄長,可以瞑目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三國 的精彩文章:

徐庶離開劉備時,才想到推薦諸葛亮,為何不早推薦?原因很複雜
他成功「忽悠」了劉備,劉備就是聽了他的話,最後才輸得那麼慘

TAG:看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