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ABC理論-溝通與情緒管理

ABC理論-溝通與情緒管理

之前的文章介紹過查理芒格的一個觀點:我們要學習在所有學科中真正重要的理論,並在此基礎上形成所謂的「

普世智慧」,以此為利器去研究各領域的重要問題。這種普世智慧在我看了就是底層規律,掌握後,可以讓我們觸類旁通,解決不同領域的諸多問題。

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個非常簡單易懂的心理學小秘籍—ABC理論,從我多年教授該理論的經驗及實踐中,我越來越發現,這個理論具有普世智慧的特點,可以解決很多領域的類似問題。我今天就通過該理論在情緒管理、人際溝通及創新思維三個方面起到的作用給大家展開分析。

首先給他們大家簡單介紹下這個理論。

ABC理論

ABC理論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埃利斯(A.Ellis)於20世紀50年代首創的合理情緒療法中的核心理論。

A(activating events)代表誘發事件

B(belief)代表個體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及評價-信念

C(consequence)代表繼這一事件後,個體的情緒反應和行為結果

ABC理論的簡單解釋是這樣的:

我們通常人都會認為,一個誘發事件(A)是引起一個人的情緒反應或行為結果(C)的主要原因,但埃利斯的研究發現,其實並不是這樣,真正引發一個人產生不良的情緒或行為,是我們對這個事件的看法(B),也就是我們如何去解釋這件事情引起了我們的後續反應(C)。詳見下圖:

光看這個理論的解釋,可能有點不好理解,我們還是用一個案例展開。

小張和小林一起去酒吧喝酒結識女生,他們在進入酒吧後同時在吧台看到一個美女,美女看了他們一眼,趕緊將頭低下,拿起酒杯喝酒。

於是小張就想:「那個美女一定是對我有意思,我看她一眼,她馬上害羞低頭,一會過去搭訕」。

小林則剛好相反,他心裡想:「這個女生好漂亮,可惜對我沒興趣,一看到我就馬上低頭避開視線,看來沒戲」。

於是後來小張果然過去跟這個美女打招呼,而小林則因擔心而放棄。

在這個案例中,事件(A)就是:美女看到他們後低頭喝酒

小張對此的解釋(B)是:那個美女一定是對我有意思所以才害羞低頭

小林對此的解釋(B)是:那個美女一定是對我沒興趣所以才趕緊低頭

所以產生了兩種不同的後續行動:

小張勇敢地上去搭訕(C),最終抱得美人歸。

小林則放棄嘗試並獨自喝悶酒(C)。

看,實際上發生了同一件事,但因為兩個人對此的解釋不同,導致最終兩人採取的行動是不一樣的。

接下來,我們看看這個理論分別在情緒管理、人際溝通及創新思維方面可以如何應用。

情緒管理的應用

我們還是用一個實際案例展開:

事件A:小林失戀了,女友提出分手,說雙方不合適

情緒C:小林感覺非常憤怒,怨恨甚至想報復他的女朋友

信念B:小林的信念是,我那麼愛她,可她竟然要跟我分手,太可恨了

看起來是不是合情合理,但實際上呢?我們通常認為小林的怨恨及報復心理是因為女友跟他分手,但實際上真正引起小林憤怒的是小林怎麼去看這件事情。

我們回頭看看小張,他也遇到了同樣失戀的事情,但結果完全不一樣,小張是非常開心的,為什麼呢,原來情況是這樣的:

小張其實跟女朋友老早就貌合神離了,自從酒吧結識了新美女後,小張早就希望跟原來的女朋友分手,但小張又是一個極愛面子的人,怕主動甩了別人被周圍的朋友說,所以那天女朋友跟她說分手的時候,小張真是滿心歡喜,雖然他還假惺惺地做了一些挽回,最終還是偷笑地接受了這個結果。

大家看,同樣失戀這件事情,在兩個人身上產生了完全不一樣的結果,一個憤怒,一個開心,原因就是兩個人看這個事情的觀點是不一樣的。

ABC理論讓我們認識到:是我們的信念導致我們的情緒或行為,因此我們需要將情緒及行為的責任完全收回到自己身上,我們要意識到,不是某件事導致我們這樣的結果,而是我們怎麼去解釋這件事情。解決情緒問題的根結就是要對我們的信念(B)進行調整。

古希臘哲學家愛比泰德有句話特別適合這個理論:「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擾,而是被其對事情的看法所困擾。」

人際溝通的應用

接下來我們看看,ABC理論在人際溝通方面的應用。實際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經常會出現矛盾甚至產生分歧,是因為我們沒有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觀念,也就是ABC理論中的B,而且每個人維護自己觀念的那種慾望是非常強烈的,我們往往很容易陷入到爭論誰對誰錯這樣的情境中,其實原因就是我們沒有理解到,對方有他完全不一樣的觀念(B)。學習了ABC理論,最大的幫助是,我們可以理解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觀念(B)在溝通,我們往往有意見的不是對方這人,而是對方所持的觀點而已。而每個人的這個觀點其實都是可以轉變的,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了解了這一點,我們才可能真正意義上做到換位思考,人際溝通能力自然會上一個層次。

創新思維的應用

將ABC理論繼續放大,我們就會意識到,我們每個人看這個世界其實都是受到我們的觀念(B)影響的,這其實也是我們的局限性,為什麼有這種說法:你的知識也是你的牢籠。因為任何一門知識,其實只是從一個很窄的側面去解釋這個世界,當你將這個無限放大,就會犯查理芒格經常說的那種錯誤:「在手裡拿著鐵鎚的人看來,世界就像一顆釘子。」這也是那種缺乏創新思維的人最容易犯的錯誤。所謂的創新就是我們必須打破固有的思維,超越原來的觀念。我們要從一個手裡只有鎚子的人,變成手裡拿著各種各樣的工具,也就是我們要有非常多的(B)來解釋這個世界,這樣我們才可能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這也是創新思維的基礎。

按這樣的邏輯展開,實際上ABC理論還可以在更多方面起作用,我就不一一分析,希望大家理解好ABC理論,並掌握其核心,這樣你就可以觸類旁通,解決更多領域的相似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腦魔法師 的精彩文章:

NLP-為你解開人生困局的金鑰匙
那些專註的冥想者,冥想時都在想什麼?讀完讓人醍醐灌頂

TAG:全腦魔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