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安盛數億元投連險巨虧95%遭清盤,內地赴港投保需三思

安盛數億元投連險巨虧95%遭清盤,內地赴港投保需三思

花了幾百萬甚至數千萬買了一款保險產品,一夜之間暴跌95%,甚至還倒欠保險公司巨額管理費,看似離奇的事情卻在現實中真實上演,而且還涉及到全球保險巨頭——安盛保險公司。

近日,一紙聲討安盛保險的投保人公開信備受關注。根據公開信內容,數百位來自中國內地、新加坡等地的投保人在投保了安盛保險發行的Evolution HKIF保險產品幾年之後,數億港元保費被虧空殆盡,在後續繼續扣除賬戶建檔費、管理費等費用後,保單的凈值成為負數,投保人認為安盛保險在整個過程中沒有盡到相關義務。

而安盛保險則幾度對此事發表聲明,稱在銷售和此次發生虧損的基金選擇上沒有參與任何意見,並正在協助香港警方就該基金涉嫌欺詐所進行的刑事調查。

一時之間,誰對誰錯,激起千層浪。

什麼產品?

到底是什麼產品虧損巨大,讓一直以穩健和管理風險著稱的保險產品竟成了風險的源頭?

綜合投保人和安盛保險的聲明內容,涉事產品是安盛保險一款名為Evolution的非保證連繫式壽險產品,該產品可以讓專業投資者在其配置的1000多種不同資產中選擇與其保單掛鉤的資產,安盛保險稱該產品主要由獨立保險經紀分銷。而此次發生虧損的資產是由東航國際金融(開曼群島)有限公司管理的WorldwideOpportunitiesFundSPC旗下的HongKongInvestmentFundSP(下稱「HKIF」)基金。

安盛保險在聲明中表示,有約200名Evolution客戶要求將HKIF基金納入其保單中,而其中大部分是從獨立保險經紀AsiaOne的管道購買的,而這支基金近月跌幅顯著並清盤。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這支基金的投向是香港銀行業按揭業務延伸,以及收購及改造有潛質的物業用以出租的租金收益,鎖定年限包括2年、5年、8年或無年期,首次保費最低為150萬港元。

其實,這個名叫Evolution的「非保證連繫式壽險產品」就是市場上已存在多年的全稱為「投資連結保險」的投連險。

資深精算師婁道永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無論是香港還是內地,人身保險產品按照產品設計方式分類,可以分四類:傳統險、分紅險、萬能險和投連險,這四大類產品最大的差異就在於產品風險由誰承擔上。傳統險產品保障收益確定,所有經營風險由保險公司承擔;分紅型和萬能險有保證部分的收益,但最終結算利率或分紅不保證,保險公司承擔部分經營風險;而投連險客戶承擔全部經營風險,保險公司不承擔任何經營風險,收取的各類管理費用和賬戶經營成果有一定掛鉤。

「簡單來說,投連險結構中,客戶所交的保險費包括成本和投資資金兩個部分。保險公司扣除了一小部分成本,將其餘資金放入專門的投資賬戶,並且由保險公司代為管理投資。這部分投資資金,在保險公司扣除投資管理費用後,其投資所得收益全部歸客戶所有。這就是為什麼香港安盛的虧損客戶除了本金損失之外,還倒欠香港安盛公司巨額管理費。」婁道永解釋稱。

婁道永稱,選擇投連險需要進行風險測評,只有風險測評測試為激進型的客戶,才能購買這種高風險的資產。一般來說,這類型的客戶在答題時,會選擇可以接受本金損失50%以上。

一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香港保險業人士稱,從產品性質和風險性質來說,內地和香港的投連險是相似的,但香港在投資選擇上更為靈活。類似Evolution這類身故利益為保單價值105%的投連險在香港被稱為「105投連險」,除了這5%的身故利益對應的保障成本之外,其餘在扣除管理費等各種費用後全部進入投資賬戶,而投資部分就類似於一個基金定投,可以在安盛的上百個基金組成的資產池庫里進行挑選,對於准專業投資者來說非常方便,手續費較低,但缺點是短期不能贖回。

誰的責任?

投保人和安盛保險都把自己描述成受害者,不過,接受第一財經採訪的業內人士意見較為一致,認為此次事件中保險公司、投保人、基金管理方、產品銷售方都有責任。

從保險公司來說,安盛在三次聲明中反覆表示,該產品主要由獨立保險經紀分銷,且專業投資者可自由及獨立地選擇保單掛鉤資產,安盛在銷售和資金選擇上並沒有參與任何意見,且HKIF基金是應客戶要求納入保單。該基金可能涉嫌欺詐,安盛保險正在協助香港警方進行刑事調查,並在開曼群島對WorldwideOpportunitiesFundSPC委任獨立清盤人以確定基金是否存在管理不善和不當行為。

但業內人士認為,安盛保險作為保險產品的提供方,同時也是一家老牌保險巨頭,雖然銷售渠道外包、資產可能也確實是投保人自行選擇,但將可能存在問題的基金納入自己的資產庫,背景調查方面的責任無法推卸,且在銷售管控及售後監控方面是否存在失當也令人懷疑。

根據原香港保險業監理處(現為香港保險業監管局,下稱「香港保監局」)發布的《承保類別C業務(即投連壽險)指引》(下稱《指引》)規定,獲授權保險人應設立適當的監控制度,以確保客戶獲得公平對待,並對這些政策及程序的遵行情況加以監察。

作為HKIF基金管理方,東航國際金融(開曼群島)有限公司對其「一夜清零」難辭其咎。香港保監局在《指引》中就表示,就投連壽險產品而言,很容易出現以不當及過度進取的手法銷售產品的情況。此外,也有人可能利用這類產品進行詐騙及洗錢活動。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香港警方已介入,是否涉嫌欺詐有待調查結果。如果涉嫌欺詐,也將是投保人進行索賠的重要條件依據。

作為銷售方,asiaone在整個過程中是否參與欺詐或者有不當行為也需等待進一步調查。在第一財經記者獲取的產品推薦數據資料中,存在誇大宣傳的部分。根據監管要求,保險人應向客戶詳述投連險產品的各項特點,尤其是費用和收費、退保罰款以及產品和投資風險。而在推薦材料中,這款產品被描述成「專業投資者的離岸平台、私人銀行級的保險業務」,表明Evolution受香港保監局、香港證監會監管,同時所有投資產品進入Evolution受安盛保險審核、查驗資質。而HKIF基金的兩大投資方向,「香港銀行業按揭業務延伸」被描述為18%~24%的年收益,收購及改造有潛質的物業的保證租金收益則為4%,在預期回報演示中僅以9%一檔列示。整個推薦資料中並沒有提示任何產品和投資風險,極其弱化基金管理人,只是更多地將安盛保險加以渲染。

「雖然投連險產品的風險需要客戶自擔,但仍需要確保前端銷售傳遞正確的信息。」婁道永稱。

不過,該推薦材料中的數據並非出自官方,第一財經向安盛保險及其授權的公關公司求證,但截至發稿,一直未獲回復。

投保人在公開信中申訴到,在持有該保險產品期間,安盛從未主動寄送過該保險產品運行情況的相關數據;該保險產品每到申購日,凈值就大幅上升,每到贖回日,凈值就大幅下跌。該產品在沒有通知投保人的情況下,變更了投資方向,投資於金融衍生工具。此投連險產品僅為專業投資人提供,而安盛保險並未對投資人做專業資格審核。

針對上述申訴內容,安盛保險在公開聲明中並未給出回應。但業內人士認為,投保人雖然可能遭遇詐騙而本金全損,但是對於在投資時受到高收益誘惑而做出欠妥投資決定,也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產品本身並無好壞,只有適不適合。投保人應該了解清楚產品情況、投資情況以及了解清楚自己的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再去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婁道永表示。

要避免類似風險事件再次發生,一方面需要更嚴厲的監管以及保險公司對產品質量、銷售渠道、售後的進一步把控,另一方面也需要投資者對產品特性和風險的充分了解。

赴港買保險還靠譜嗎?

此事一出,「香港保險不靠譜」的說法再次甚囂塵上。但接受採訪的內地及香港保險人士都認為,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由單一事件推翻所有香港保險。事實上,香港出售「105投連險」的保險公司不在少數。但總體來看,投連險並非是香港保險的「主力軍」,香港保監局的一季度數據顯示,一季度長期有效業務保費收入總額為1322億港元,其中個人人壽及年金(投資相連)業務的保費則僅為66億港元,佔比不到5%。

根據香港保監局數據,今年一季度內地居民赴港購買新增保費為127.71億港元,同比增長7.9%,但其香港保險市場佔比為26.39%,佔比較2017年、2018年後繼續下滑。

多數市場人士表示,買保險應該遵循「風險在哪裡,就在哪裡買」的原則,內地居民在去香港市場購買保險時需要謹慎。原中國保監會曾發布過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的風險提示,包括香港保單不受內地法律保護、存在匯率風險和外匯政策風險、保單收益存在不確定性、保單前期現金價值低,退保損失大等風險,並建議投保人需認真閱讀保險產品條款。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內地也有許多設計不錯的保險產品,與香港保險產品相比各有特色。隨著大灣區、保險通的推進,兩地的保險產品和保險市場進一步融合也是大勢所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誰勸也不聽!特朗普突然對墨西哥動刀,變向逼美聯儲降息?
專訪滿幫王剛:物流行業價值尚未體現之前不會上市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