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踮腳尖養腎、喝粥降低膽固醇……健康生活的小竅門速速學起來!

踮腳尖養腎、喝粥降低膽固醇……健康生活的小竅門速速學起來!

生活當中,我們難免會碰到各種瑣碎小難題。掌握一些健康生活的小竅門,也許就可以讓生活難題迎刃而解。今天健康榜就為您出謀劃策,用「小心機」化解「真危機」。

來源:綜合自人民網、人民健康公眾號以及網路等,(本文配圖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養腎踮踮腳尖

踮腳尖在古代就早已被運用,原稱「敦踵法」,新出土的西漢初期的《引書》中就有「敦踵以利胸中」和「敦踵,一敦左,一敦右,三百而已」的記載。具有800年悠久歷史的導引養生術八段錦,其最後一勢動作名為「背後七顛百病消」,這個動作也正是通過顛腳跟的方式,刺激腎經系統,誘發全身震蕩,柔和地按摩五臟六腑,從而起到消除百病的神奇功效。

腳跟與人體的腎經關係密切,踮起腳尖可刺激足少陰腎經(起於足小趾下,斜行於足心湧泉穴,沿足跟部上行)、疏通足三陰經,使體內的氣向上運行,從而溫補腎臟、激發中氣、改善腎功能,不僅能促使血液供給心肌足夠的氧氣,還有保護心血管健康、鍛煉小腿肌肉、增強踝關節穩定性等作用。

具體做法是:踮著腳尖走路,或者把足尖翹起來,用足跟行走,這兩種踮腳走路方法可交替進行,次數和間隔時間根據自身情況控制,循序漸進,以感覺舒適、輕鬆為宜。

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和較嚴重的骨質疏鬆症患者,應避免在練習時站立不穩而摔倒,建議最好選擇坐位或平躺時練習,保持膝蓋與大腿平行,用力踮腳尖或勾腳尖,重複30~50下。

每天吃核桃防心臟病和腸癌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吃少量核桃可預防心臟病和腸癌。

研究人員分析認為,核桃中所含高纖維可促進腸道內好細菌的生長,儘管核桃的熱量相對較高(每個核桃約含0.12千焦熱量),但僅有80%會被吸收,腸道內的好細菌會消耗剩餘的20%。此外,每天吃少量核桃的人體內產生的次級膽汁酸較少。不同於在肝臟內生成的初級膽汁酸,次級膽汁酸在腸道內生成。在結腸癌發病率較高的個體中,次級膽汁酸普遍較多。

新研究還發現,核桃可以增加腸道中三類菌群的水平:柔嫩梭菌、羅斯氏菌和梭菌。在動物實驗中,這些菌群能夠減少炎症發生,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將其視為潛在的益生菌。

養好肺學五招

防寒保暖避免感冒

當人體受涼感冒時,呼吸道血管收縮,血液供應減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許多氣管炎、肺炎都是感冒治療不及時或者不徹底導致。應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防止受涼感冒;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尤其感冒後更要注意多休息,咳嗽厲害及發熱要及時就醫;大風、霧霾天等空氣渾濁的情況下,盡量少出門,即使外出要戴好口罩,做好防護措施。

充足營養增強體質

充足合理的膳食營養攝入,能夠增強體質,體格強壯了,自然抗病能力就增強。飲食上應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葷素搭配可以提高營養的吸收率。可多吃滋陰潤肺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梨、蜂蜜等。多吃含維生素A及含胡蘿蔔素豐富的食物,防止呼吸道反覆感染,如雞蛋、肝、魚類、胡蘿蔔、綠色葉菜等。

注意衛生規避感染

呼吸道傳染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飛沫傳染,也有分泌物傳染如痰液或是接觸性傳染,為此,注意衛生對避免感染尤顯重要。要勤洗手,咳嗽、打噴嚏時捂住口鼻,防止污染空氣,盡量少到擁擠的公共場所,同時要戒煙限酒,香煙的煙霧能使支氣管上皮受損,纖毛脫落,導致肺的防禦功能降低,加重呼吸道感染,誘發急性發作。經常飲酒也會刺激呼吸道,生濕積痰,使病情加重。

耐寒鍛煉提升免疫

加強身體的耐寒鍛煉,以適應外界氣候的變化,增加自身的免疫力,如散步、慢跑、做廣播操、打太極拳、騎自行車等均為不錯的辦法。但不管採用哪種方式方法,都應「因人而異,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持之以恆」。同時,適當休息避免過度勞累、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減少心理壓力,也可提高機體抵禦疾病的能力。

敷貼按摩養肺護肺

按摩大杼穴、風門穴、肺俞穴,可以預防呼吸道系統疾病。大杼穴、風門穴、肺俞穴,分別位於脊柱兩旁第一胸椎、第二胸椎和第三胸椎旁開1.5寸,左右兩邊各一個。由於這三對穴位在後背上,操作時需要別人幫助,被按者坐著或趴著均可,每天一次,每次時間以15~20分鐘為宜。按壓時,力度適中偏大,以局部酸脹發紅為度。

喝粥降低膽固醇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一碗粥比一片全麥麵包提供更多纖維,脂肪含量也更低。粥還比藥物更能降低膽固醇,甚至可預防癌症。

研究表明,一碗粥真正的健康益處來自一種叫做「倍他葡聚糖」的可溶性纖維。這種纖維在燕麥里含量最高,它會在腸道形成一層厚厚的膠狀物質,給人帶來飽腹感和滿足感,從而降低人的食慾。它同時還能補充腸道里的有益菌,有助於提升免疫力、降低膽固醇,甚至可預防癌症。

研究人員稱,倍他葡聚糖最重要的功效,就是降低膽固醇。一天攝入2克倍他葡聚糖(大約70克粥中所含的量)能將人體內有害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降低7%。

提高骨密度防骨折可這樣做

1.散步時加快步速。

「美國護士健康研究」網針對6萬多名絕經後婦女進行觀察後發現,那些每周至少快走4次的婦女髖部骨折風險遠低於那些走路速度慢的女性。因此,建議散步時嘗試「間歇走」,即散步時注意加入3~5次各2分鐘的快步走,速度以無法與他人對話為宜。每次快走後,要持續約1~2分鐘的緩步走;如此交替循環。這種緩急交替的散步方法還能緩解背痛,避免高衝擊力的運動所造成的傷害。

2.散步橫著走。

發表在《國際骨質疏鬆症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橫著走與高衝擊力的運動一樣,都能增加骨密度。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凱尼休斯學院的運動機能學助理教授查爾斯·佩利泰拉建議,散步3~5分鐘之後,再花30秒用腳後跟(或前腳掌)橫著走。

3.散步時連續跳躍20下。

一項研究發現,25~50歲的女性如果連續跳躍20下,每天2次,僅4個月後其髖部密度就會明顯增加。建議散步時在手機上設置定時器,每散步5~10分鐘,就要跳30秒、休息30秒,然後繼續散步、再跳躍,如此反覆。跳躍前,雙腳併攏,雙膝彎曲,雙臂向後擺動,利用爆發力向上跳起。

4.爬樓梯或陡峭小山。

比起在平地走路,快步上下樓梯和爬陡峭的小山更能鍛煉骨骼的強度。若經常散步的周邊有很多小斜坡,那就「不走尋常路」,找2~3個坡度適中的斜坡,或在大型建築物外的樓梯附近,花2分鐘爬個坡或樓梯。一段時間後,骨密度就會有所改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壽經 的精彩文章:

TAG:長壽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