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從林徽因身上看自我剋制:人有多自律,便有多自由

從林徽因身上看自我剋制:人有多自律,便有多自由

自律的人生最瀟洒,這件事,在林徽因的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一、對情感自律

建築師林徽因,最被人樹枝的,不是她的事業,也不是她的文采,而是她的感情生活。

16歲那年,她遇見了大她8歲的徐志摩。初遇愛情,便遇見了極度浪漫的詩人,那顆心自然而然被吸引。但當徐志摩的妻子張幼儀出現在林徽因面前時,她的做法和一般自詡真愛的第三者截然不同。

哪怕再痛苦,哪怕再難忘,她也快刀斬亂麻,逃離了這段感情。

她知道,一個有婦之夫,永遠不會是對的人。

徐志摩在婚姻里,辜負了髮妻,在愛情里,隱瞞真相辜負了林徽因,這個人,嘴上再說「我愛你」,心裡可能也最愛著自己。

那一年,林徽因也不過16歲,卻能夠剋制感情,斬斷錯誤的人,也難怪最終她能夠遇見梁思成,並且獲得事業上的成功。

女子的毅力和智慧從來不輸給男性,可那些敗倒在成功路上的女子,絕大多數都因為在感情上不自律。

如蕭紅,被魯迅譽為第一才女的女子,最終因為感情,將自己生活過得一團亂麻。

林徽因不是如此,哪怕再年輕,她也懂得孰輕孰重,懂得什麼是底線,也懂得「如果自己不對自己狠,那麼生活一定會對你狠」的真諦。

二、對學習自律

林徽因最厲害的地方,是永遠懂得自己最重要,永遠懂得學習最重要。

蔣碧薇為了徐悲鴻,遠走海外,卻放棄了學習。林徽因和梁思成,共赴國外求學,成就一段佳話。一個女子,倘若放棄了學習,甘願成為男人的附庸,她的生命,自此也失去了綻放光芒的可能。

每個人都先是自己,其次才是妻子或者母親。

林徽因自小跟著父親在外遊學,哪怕是和徐志摩火熱的那段時間,她依然沒有放下學業。後來跟隨梁思成出國留學,她同樣以不遜色於梁思成的成績拿到了畢業證。

她想學建築史,可學校因為她是女性拒絕了她,但林徽因沒有放棄,反而靠著極端的自律旁聽完所有的課程,最終成為一代建築大師。她的墓碑,是梁思成親手設計的,上面沒有誰的母親誰的妻子,有的,只有六個大字「建築師林徽因」。

「建築師林徽因」,這是梁思成,給自己妻子最高的評價。

因為對學習的自律,林徽因的一生都堅持有自己的事業。她和普通的閨閣女性不同,她能夠和丈夫共進退,可以和丈夫一起打天下,可以和丈夫以為為守護中國建築史而戰。

這樣的魄力,都是學習上的自律,給她鋪墊的底氣。

三、對人格自律

很多人說林徽因「綠茶」,可他們從來不了解一個真實的林徽因。

那一年日軍侵華,她不是沒有機會出國避難,卻選擇堅守在最苦的國內,忍受著疾病的侵襲,只為了「共赴國難」。她知道,國內還有太多建築等著自己去挖掘,她知道,戰火會波及這些人類共同的智慧。

那一年,她的孩子問她:「日本人打過來了怎麼辦?」她冷靜自持,說:「中國的讀書人,總有最後一條路可以走,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

為了國家大義,她可以置生死於度外,很難想像,這樣的女子會是一個沉迷於情感的。

她和她的丈夫梁思成,花了十幾年的功夫,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只為了繪製出那本《中國建築史》。那個時候,國際上都不承認中國有建築史,極盡嘲諷,是她和梁思成一起,甩了外國人狠狠一耳光。

上述的種種,不是躺在家裡談情說愛便能夠完成的。

《中國建築史》里的一字一句,還有翻譯成英文的字字句句,都是她和梁思成一起的功勞。若是完成了這麼多工作的林徽因,還能拖著孱弱的身子去談情說愛,那也真是奇蹟了。

而關於林徽因同時愛上兩個人的言論,來源是梁思成的後妻林洙的一本書《林徽因、梁思成和我》。這本書出版之際,林徽因已不在世,梁思成也不在世,甚至連當時所有能夠說得上話的人,都已經垂垂老矣。

一個後妻,甚至還會再公開場合抹黑前妻,並且以林徽因不會做家務為由對她進行嘲諷,人品到底如何,自有論斷。

林徽因是自律的,所以她的人生充滿了選擇權。

她可以出國,卻選擇共赴國難;她可以成為安逸的貴婦人,卻選擇和丈夫一起舟車勞頓;她可以選擇更輕鬆的生活,以此來換取長壽,卻選擇了奮鬥的一生,還因為北京城牆被拆,絕望到絕食而亡。

人有多自律,便有多自由。

如林徽因這樣的女子,值得每個人尊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貨二喵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林徽因和張愛玲,前者幸福後者流離,都是才女,只差一個好父親
蔡鍔與小鳳仙是真愛?不過逢場作戲,潘惠英才是他的終生難忘

TAG:貨二喵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