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國自行車廠商:想生意更加成功,還是要靠中國

美國自行車廠商:想生意更加成功,還是要靠中國

美國被稱為「車輪上的國家」,雖然這個車主要是指汽車,但是用自行車代步也是不少人的選擇。對於很多喜愛運動的美國人而言,自行車不僅是一個環保的交通工具,而且是健身的好器材、出遊的好伴侶。

今年5月10日,美國宣布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加征的關稅從10%上調至25%。由於自行車整車和部分零部件屬於被加征關稅的商品,這讓高度依賴中國供應商的美國自行車廠商叫苦不迭。

新華社記者近期走訪多家美國自行車廠商時了解到,加征關稅已經嚴重影響到了目前的生產與經營……

「美國挑起貿易爭端,遭罪的卻是美國企業」

「當頭一棒。」阿諾德?卡姆勒在形容美國對華加征關稅造成的影響時這樣說道。

卡姆勒的家族早在1907年就涉足自行車業。經過百餘年發展,當初的修車鋪已成為美國最大的自行車進口商之一,平均每年從中國進口約250萬輛自行車。

卡姆勒告訴記者,直接從中國進口整車成本低,省下來的錢可以用來僱傭更多工人、提升員工福利待遇等;更重要的是,中國製造的產品質量好、工藝佳、有保障。

據卡姆勒透露,10%的額外關稅讓其公司的整體運營成本增加了7.5%,他無力單獨消化,只能轉嫁給客戶,去年秋季銷量因此下降了5%。而隨著稅率升高,卡姆勒被迫再次漲價,他擔心今年下半年銷量會進一步下滑。

「美國挑起貿易爭端,遭罪的卻是美國企業,這太不公平了。」他抱怨地說。

美國非營利機構全國經濟研究所今年的一項研究顯示,由美國對其他經濟體挑起的貿易爭端使美國經濟在2018年損失78億美元,更高的進口成本則讓美國消費者和製造商損失達688億美元。

美國智庫卡托研究所貿易政策主管丹尼爾?伊肯森近期還指出,額外關稅已經抵消了2017年底美國政府出台減稅法案帶來的紅利。

不過,相比短期損失,令卡姆勒更苦悶的是,貿易爭端帶來的不確定性給他在南卡羅來納州組裝工廠的擴張計劃畫上了問號。他原打算依託中國進口零部件逐步把工廠的自行車年組裝產量從35萬提升至100萬。

「可在關稅問題得到解決前,這些擴張計劃只能被擱置。」他說。

「加征關稅並沒有幫到美國什麼」

「汽車之城」底特律曾是美國第四大城市、風光無限的重工業中心,但在勞資糾紛加劇、社會問題惡化、產業調整不當、城市管理不善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逐漸走向衰敗,並於2013年申請破產。

儘管經歷「重啟」的底特律正在緩慢復甦,但主要推動力是城市基建而非「老本行」製造業,這讓投身於自行車製造的扎卡里?帕沙克顯得有些「與眾不同」。

帕沙克的自行車廠位於底特律西部城郊。雖然他不從中國進口自行車整車,但是針對零部件的額外關稅也讓他面臨更高的採購成本。

帕沙克坦言,自行車製造業曾在美國消失了十幾年,他因此在建廠之初遇到很多問題。比如,找不到懂自行車製造的人,也沒有人會管理車間,更不知道去哪裡找設備……

儘管憑著對底特律的「情有獨鍾」和對製造自行車的「一腔熱血」把工廠開了起來,但很多年過去了,帕沙克仍未能實現盈利。他解釋說,這是因為美國辦廠成本很高、前期投入巨大,而且政府也沒有什麼鼓勵措施。

就白宮所謂加征關稅能把製造業和就業崗位帶回美國的說辭,帕沙克不以為然:「加征關稅只會從一定程度上影響美國廠商從中國進口的意願,但這並不等同於能大規模在美國創造就業,所以加征關稅並沒有幫到美國什麼

據英國諮詢公司IHS馬基特公司去年底一項針對美國製造商的調查,只有十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會因關稅等貿易因素減少海外生產,並把生產轉移回美國;超過7成受訪者表示,未來2年內不會改變在美國的就業崗位數。

此外,專家還指出,美國製造業工作崗位早在幾十年前就開始大規模流失,主要是因為產業升級、自動化技術普及等。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埃里克?赫斯特表示,設置貿易壁壘難以動搖製造業機械化運作模式,根本幫不到「藍領」人群。

「如果想生意更加成功,還是要靠中國」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中國已成為自行車製造業最重要的產業集群所在地,不僅具備海內外廠商追求規模化生產所需的產能、勞動力等,而且在自動化和高科技上有大量投入,產品質量、製造工藝、成本控制、生產效率等環節在全球範圍領先。

美國自行車零部件供應商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美國挑起經貿摩擦之前,美國每年從中國進口自行車整車的數量很穩定,差不多在1400萬輛至1500萬輛之間,約佔美國自行車整車年進口總量的90%。

美國自行車零部件供應商協會理事會成員鮑勃·馬格維丘斯表示,中國是全球自行車供應鏈中的重要一環,美國自行車廠商與中國合作夥伴多年來一直合作融洽。

但在貿易爭端陰霾下,一些美國自行車廠商被迫尋找備選方案,不少人把目光投向東南亞地區。「把生產轉移出中國會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而且我們很難指望其他國家和地區能夠複製在中國的一切。」 馬格維丘斯說。

在他看來,東南亞人工、土地等成本現在相對較低,可如果大家「一窩蜂」地湧向那裡,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優勢不僅會消失殆盡,還會變成問題。

卡姆勒則表示,轉移生產會帶來巨大風險,沒人敢拿產品質量和安全性下賭注。

帕沙克說,美國乃至全球自行車業都離不開中國,因為沒有任何地方具備能夠滿足整個行業需求的生產力,即便有一些替代進口源,但它們目前在效率、工藝等方面根本無法同中國相提並論,所以把中國排除在外根本不可能。

他還透露,由於他的底特律工廠具備一定生產能力,越來越多的美國自行車廠商聯繫到他並尋求合作。可他也明白,無論他們未來的合作以何種方式展開,供應鏈上繞過中國並不是一個現實選項。

「如果我想生意更加成功,還是要靠中國。」帕沙克說。

-END-

記者:孫丁 熊茂伶 胡友松 高攀

視頻:胡友松

編輯:金正 魯豫 唐志強

視頻剪輯:沈浩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國際 的精彩文章:

一年兩次大選,以色列怎麼了?

TAG:新華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