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6.17 別動不動就哭了,有些「魔鬼」就喜歡吸小朋友的眼淚

6.17 別動不動就哭了,有些「魔鬼」就喜歡吸小朋友的眼淚

不久前有一名女子去掃墓,結果有四隻蜂飛入了她的眼睛。幸運的是,治療之後,何女士的視力還是可以恢復的。

鑽進何女士眼睛的四隻蜂,屬於隧蜂科(Halictidae),英文俗名「sweat bee(汗蜂)」說明了它們的獨特喜好。隧蜂最愛爬到人或其他哺乳動物身上,舔食汗水和淚水。除了隧蜂以外,喜歡眼淚的昆蟲還包括蜜蜂、蛾、蝶、蒼蠅、果蠅。一種學名Augochlora pura的隧蜂,甚至會散發外激素,吸引數以百計的同類前來,像人類吸貓一樣聚眾「吸人」。

Augochlora pura,這種蜂喜愛汗水和淚水裡的鹽分 | 圖片來源:Judy Gallagher / Wikimedia Commons

給你一個「辣眼睛」的吻

人類的「秋波」為何對昆蟲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眼淚里的成分,主要是水和鹽(氯化鈉)。對許多蝴蝶和蛾子來說,鈉是雌蟲產卵必不可少的營養。雄蟲會在體內儲備鈉,在交配時傳遞給雌蟲。能提供足夠的鈉作為禮物,直接決定了雄蟲能不能成功「脫單」。所以,有些雄蟲追求鈉的手段,可稱得上喪心病狂。一種舟蛾科的蛾,學名Gluphisia septentrionis,雄蛾為了獲取鈉,會趴在水坑邊上,狂飲泥水,吸收其中的鈉,再把水排出體外。在三個半小時內,它可以喝下(和尿出)超過體重600倍的水。

眼淚的鈉含量比泥水更高,所以毫不奇怪。人眼睛、牛眼睛,甚至烏龜的眼睛,都是蝴蝶和蛾子趨之若鶩的「網紅飲品」。在馬達加斯加,有一種學名Hemiceratoides bieroglyphica的蛾,偏愛睡著的鳥的眼淚。它的長喙上長著倒鉤和小刺,可以掛在鳥的眼皮上,然後再一點點伸入眼皮縫裡,夠到寶貴的鹽分。

Hemiceratoides hieroglyphica的蛾子吸食鳥的眼淚 | 圖片來源:Roland Hilgartner et al.

營養不夠,眼淚來湊

蜜蜂科無刺蜂族的一些蜂,是另一類鍾情眼淚的昆蟲。清邁大學的昆蟲學專家漢斯·本齊戈(Hans B?nziger)和他的同事在泰國研究蜂類時,發現Lisotrigona屬的無刺蜂,對「吸人」非常執著,能追著人飛出200米,但它們很「挑食」,幾乎只吸眼淚,對汗水興趣缺缺。

如果「吸人」是為了補充鈉,眼淚和汗水都一樣含鹽。為什麼無刺蜂不吸汗水呢?顯然它們另有所求。100毫升眼淚含有0.67克的蛋白質,是汗水的200多倍,本齊戈猜想,無刺蜂想要的不是鈉,而是眼淚里的蛋白質

為了收集證據,證明他的猜想,本齊戈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以身飼虎」,主動吸引蜂來吸。科研人員站在野外,無刺蜂紛紛飛落在他們的睫毛上,口器伸到眼睛上吸眼淚,而他們趁機活捉一些蜂,用於觀察。實驗有時會持續幾小時。有一次,科研人員正在捨身喂蜂,實驗場地忽然出現了一條狗,幾隻蜂被狗眼吸引,但狗毫不客氣地把它們趕走。可憐「科研狗」只能一動不動,任憑蜂來吸。

大多數蜜蜂科的蜂,在需要蛋白質的時候,會食用富含蛋白質的花粉。它們還會把花粉收集起來帶回蜂巢,就像買菜一樣。但鍾情眼淚的無刺蜂,似乎特別不擅長採集花粉。研究人員活捉了262隻Lisotrigona屬的蜂,發現只有24隻蜂身上攜帶了少量花粉。另外,許多蜜蜂科的蜂,後腿上有類似「籃子」的結構來攜帶花粉。Lisotrigona屬的無刺蜂也有「籃子」,但腿上的毛髮數量較少,這會削弱它們搬運花粉的能力。換句話說,愛喝眼淚的蜂不太會「買菜」。

另一方面,喝眼淚的蜂,收集眼淚的能力卻特別出眾。蜂類的腹部有一個用來儲存食物的「袋子」,叫做嗉(sù)囊。Lisotrigona屬的無刺蜂嗉囊很有彈性,吸飽眼淚之後,腹部會膨脹到原來的兩倍大,表面幾乎透明。有趣的是,喝飽之後,這些蜂很快還會空著肚子回來,有的蜂一天會反覆出現100多次。顯然,一隻蜂消化不了這麼多眼淚,無刺蜂不光要喝眼淚,還要外帶,它把嗉囊當成飲水桶,將眼淚運回蜂巢給同伴分享。

「吸人」有害嗎?

講到這裡,怕蟲人士肯定會擔心,蟲子喝我的眼淚,會不會對我有害呢?像何女士這樣的案例,在世界範圍內都屬罕見,所以一般來說,我們不用擔心隧蜂會鑽進眼睛裡。

Agapostemon屬 | 圖片來源:insects unlocked / Flickr

「獻身」給無刺蜂的本齊戈表示,被無刺蜂「吸」過幾個小時以後,研究人員的眼睛會發紅,還有點刺痛,可能是蜂的分泌物刺激了眼睛,但一天半之後就痊癒了。無刺蜂不接近人,它們的分泌物又有殺菌作用,所以不太可能攜帶人類的病原體。但是,本齊戈提醒我們,有些喜歡吸眼淚的昆蟲,可能會傳染疾病

一些喜歡眼淚的果蠅,比如岡田繞眼果蠅(Amiota okadai),會攜帶結膜吸吮線蟲(Thelazia callipaeda)的幼體。在果蠅吸食眼淚的時候,線蟲就進到人(或其他哺乳動物)的眼睛裡,這種線蟲可能導致嚴重的視力障礙。總的來說,對於「吸人」的昆蟲,我們不必要過分恐懼,但還是保持謹慎比較好。

排版:Ruiying

題圖來源:amalavida.tv / Wikimedia Commons

文章來源: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物種日曆」,轉載請聯繫原賬號。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微信:SquirrelClub

微博:科學松鼠會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松鼠會 的精彩文章:

市場上的的蛋那麼多,到底應該如何選?
枇杷不是琵琶,琵琶就是枇杷

TAG:科學松鼠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