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媽媽,別催我」,孩子拖延磨蹭,可能是抗拒,和平處理會更好

「媽媽,別催我」,孩子拖延磨蹭,可能是抗拒,和平處理會更好

家長們坐一起,難免會討論孩子的做作業問題,都說「作業怎麼這麼多,孩子總是做不完,每天都要11點以後!」

但是老師卻說,「正常來說,現在的作業量做到9點半比較合適,如果孩子每天都做到很晚,說明孩子是拖拉磨蹭了!」

也確實有家長說孩子八九點鐘就做完作業了,這些早做完作業的孩子是每天回家後,立即做作業,不貪玩,不磨蹭,一心一意做作業,對待學習態度很認真。

家長們一聽這些孩子的表現,只有羨慕的份,都說「家裡有這麼做事利落的孩子,真是撿到寶了」。

孩子拖延磨蹭的表現

1、做作業拖延磨蹭

孩子放學後不想馬上做作業,先玩夠了再說。到了周末或節假日,作業不到最後不做完。有家長說開學的前一天晚上,都要陪著孩子做作業到12點多,不到逼得沒辦法絕不做。

2、睡覺、起床、上學拖拉

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不捨得睡,玩開心了再睡覺。早上日上三桿,該起床了不起床。上學時間到了,磨磨蹭蹭地不出門。家長們為此焦慮不安,經常因為孩子的磨蹭導致自己遲到。

3、和家長對著干

家長要求孩子打掃自己的房間、到時間去彈琴、睡覺前去洗澡。可是孩子根本不聽這一套,房間亂得都不能下腳,到了半夜才去彈琴,很晚了都沒時間洗澡了只能再往後拖。

孩子拖延磨蹭的原因

主要研究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心理諮詢師蔡建新老師認為,孩子的拖延磨蹭分有意和無意兩個方面:一方面,由於年齡的關係,孩子的認知偏於感性,理性的控制能力比較差;另一方面,孩子注意力持續的時間比較短,而且容易分散和轉移,這樣就會降低他目 前正在做的事情的效率。

從實際生活中來說,孩子的拖延磨蹭主要有下面6個原因。

1、家長總是催

家長內心焦慮,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指令去行事。

要求孩子早上必須7點10分就出門,孩子到時見不出門就會催「快點,快點,要不然你又是最後一個了!」

要求孩子回家後立即做作業,「吃飯完就做作業,別玩了!」

要求孩子做完作業就彈琴,「快點彈琴,要不然鄰居不高興了!」

要求孩子睡覺前洗個澡,「快洗個澡,渾身都臭了!」

要求孩子打掃自己的房間「快點收拾下房間,跟個豬窩似的!」

......

對孩子的催促太多,還總是加上「快」字,讓孩子感到受到限制,沒有自己的玩樂時間,很不情願。

2、家長替孩子幹得太多

家長對孩子要求高,是完美主義者,要求孩子做一些事,孩子不做,自己又看不過眼,沒辦法就替孩子做了。

比如孩子的房間從來不打掃、不整理,家裡亂糟糟的,又忍不住替他打掃。有的家庭可能爸爸媽媽不打掃,想逼孩子一把,但是爺爺奶奶會幫著打掃,總之總會有人替他干。孩子很聰明,知道拖延下去,就不用自己動手,拖延就是一個逼家長就範的、很好用的法寶。

3、孩子有畏難情緒或不感興趣

孩子拖延可能是因為對一些事有畏難情緒或者不感興趣。比如做作業,如果上課沒有好好聽講、放學後沒有及時複習,寫作業難度就很大,花費的時間就很多。人還有一個心理,就是會把簡單的事情放在前面做,困難的事情放在後面做。心理學上有個說法「壓力越大,效率越高。」作業放到最後做,因為壓力大而提高效率,會快速做完作業。

有的孩子興趣愛好廣泛,回家後有比作業更有樂趣的事情,所以會先做喜歡的事情,後做不喜歡的事情。結果留給興趣的時間一不小心過了頭,導致作業都沒時間做了。

4、孩子想自己做主

孩子們長大後,自我意識萌發,認為自己不是小孩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大人不應該對他指指點點,面對大人的催促,他很反感,想反抗,你越催,我也不幹,就和你對著干,看你怎麼辦!

5、孩子沒有時間觀念

孩子沒有養成很好的時間觀念,以自我為主心特別嚴重,不考慮他人,只考慮自己,想什麼時間做事就什麼時間做事。另一方面,家長可能在一些事情上,無意中幫孩子養成了時間觀念不強的習慣。比如和孩子說好玩玩具1個小時結束,但是時間到了,看孩子還在專心地玩玩具,玩具還沒有玩到最後一步,心想不能破壞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玩到最後吧。經常這樣做的後果就是,讓孩子感覺遵守時間不是很重要。

6、受到的負面評價太多

如果孩子受到的負面評價太多,孩子會有畏難、逃避情緒。比如早上遲遲不想去上學,是因為學校的吸引力沒有家的吸引力強,去學校經常會遭到老師各種批評,所以心裡的畏懼感讓他害怕去學校,甚至會緊張地頻繁去廁所,導致遲到,家長不得不給他請假。孩子遲到一會兒可能會逃過一次批評,這是他保護自己的一種表現。

孩子拖延磨蹭怎麼辦

1、家長不要把焦慮傳遞給孩子

家長催促孩子,是因為自己內心的焦慮。讓孩子早出門不會遲到,家長和孩子不會受到老師的批評。讓孩子早點做完作業,可以早點睡覺,以免影響身體健康。讓孩子早點彈琴,怕影響鄰居遭到投訴。讓孩子睡前洗個澡,第二天乾乾淨淨上學,不要被認為是沒人管的孩子。讓孩子打掃好自己的房間,是因為自己看著很不舒服。

但向孩子傳遞這些「想法」的時候,做法不對,每一句話都不忘「快」字,會把焦慮傳遞給孩子,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可以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制定一個合理的計劃,準備一個鬧鐘,讓孩子按照這個計劃做事。同時制定一個規則,如果連續堅持多少天,可以給予誠懇地鼓勵。如果做不到就需要得到懲罰,懲罰一定是讓他感到痛的懲罰,說到做到。

家長在一些事情上該懶就懶,孩子已經答應收拾房間,就不要插手,除非孩子需要額外的幫助。讓孩子逐漸了解,自己份內的事是沒有人幫他做的。

2、給孩子一定自由的空間

也要給孩子留出自由的活動時間,讓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要知道,除了學習還有更多喲有價值的事情可以做。

家長認為學習是最重要的事情,可孩子卻不一定這麼認為,他可能認為感興趣的事情更重要。所以在先做作業還是先玩的順序問題上,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對時間進行合理的規劃,讓他自己做主,他會感到被尊重而逐漸改掉拖延的毛病。

3、加強時間管理

讓孩子感受時間:做一件喜歡的事情會感覺時間過得很快,讓人忘記時間的存在,這是很多孩子不小心玩過頭的原因。當孩子玩的時候,用鬧鐘或家長提醒的方法,讓他感受到時間的長短。當孩子做一件不擅長的事情時,會因為不熟悉而做得很慢,家長也不要一味地批評,而是運用同理心,理解他的處境,幫助他熟悉相應的技能,學會了速度就快了。

讓孩子養成守時的好習慣:和孩子制定計劃以後,要按照計劃執行,不要因為心疼孩子而不阻止他,要狠下心來溫柔地提醒他,讓他遵守時間,成為一個守時的人。

4、對孩子的心理進行疏導

孩子在學習生活中會遇到很多困難,要注意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進行及時地疏導。試想,如果孩子在學校北老師批評、被他同學冷落,回到家中再被父母責罵,將是什麼樣的處境?如果孩子處處遭受冷眼,心理就會出現波動,很容易做出不和常理的事情。

每天或者每幾天要和孩子談心,問問他遇到什麼困難,哪些是需要爸爸媽媽幫忙解決的。適當的時候和老師溝通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反饋孩子在家裡的表現,讓老師認識到孩子的優點。根據老師的反饋,及時調整自己的育兒方向,讓孩子更適應學校的生活。

總之,孩子拖延磨蹭是一種常見現象,家長要客觀分析內在原因,給孩子正向引導,多一些包容和鼓勵,少一些催促和批評,孩子會發自內心地改善拖延磨蹭的習慣。

如果您覺得有用,麻煩點個贊再走唄!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可以留言,我們一起討論哦!感謝支持!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台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凝媽悟語 的精彩文章:

孕婦吃得越多胎兒體重越大?影響因素不僅是營養,還有一些被忽視
孕晚期補鈣孩子不好生?孕期補鈣注意這六點,孕媽舒服胎兒健康

TAG:凝媽悟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