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讓漢朝被迫接受和親的這一仗,其實是敗給了天氣

讓漢朝被迫接受和親的這一仗,其實是敗給了天氣

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單于冒頓圍困,幾至送命,是劉邦一生中一個重大的打擊,這件事也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西漢初年(直到武帝時期才有根本改變)的一項基本國策——對匈奴和親,以換取和平。這件事,史稱「白登之圍」,劉邦最後「用陳平秘計得出」,十分狼狽。

那麼,漢高祖被圍的時間是在什麼時候呢?《高帝紀》里沒有明說,但是看高祖與手下兵士的軌跡,可以大致估算一下。冬十月初,高祖擊韓王信於銅鞮,後來在平城被圍,銅鞮在今天山西沁縣南,而平城則是今天的大同。從銅鞮到平城,直線距離就有450公里,32萬人的大部隊,估計一個月都走不到。事實上,劉邦後來丟下了步兵,只率領自己的騎兵部隊,輕裝疾進。

玩《漢書》,「上從晉陽連戰,乘勝逐北」,高祖丟下步兵,率領騎兵部隊急行軍,應該就發生在這個時候(丟下步兵,只帶騎兵,必定是因為需要極速擴大戰果)。晉陽在今天的太原,從太原到大同,約275公里,騎兵速度快的話,7天左右可以趕到,而從銅鞮出發到晉陽,175公里的路,大部隊至少要走十幾天(還要打仗!)。

由此估計,漢軍到達平城的時候,已經接近冬十一月,也就是離冬至不遠,當在陽曆12月中旬。但是,這個時間並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最冷的時候,應該出現在一個月之後才對。當時劉邦與他的手下,戰前對氣候應該有大致的估計(以儲備衣服等後勤物資),所以,「士卒墮指者什二三」這種情況,一定是始料未及的。

那麼,當時的氣候如何呢?

據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秦朝和西漢時期,氣候普遍比較溫和,秦朝時春初物候要比清朝初年早三個星期,一直到東漢時期(公元初),我國天氣才趨於寒冷。

西漢初年,氣候與秦朝基本相同,也就是說,當時的氣候應該比我們今天的氣候要暖和一些。因此,劉邦和他的手下在討伐韓王信的過程中,以當時天氣的普遍情況作了估計,認為平城附近的氣候,不會過於寒冷。可沒想到,在漢七年冬十月月末(陽曆12月中旬),氣溫陡降,在平城地區出現了極寒天氣,導致「士卒墮指者什二三」的情況。

可以說,漢高祖的輕敵冒進,匈奴單于的雄才大略,再加上天氣的反常變化,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這次「白登之圍」,也讓整個西漢王朝,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生活在匈奴的陰影之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走讀梵 的精彩文章:

TAG:走讀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