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古代日曆是怎麼安排的?為什麼秦漢都以十月為歲首?

古代日曆是怎麼安排的?為什麼秦漢都以十月為歲首?

《漢書?高帝紀》中有載,劉邦入關中後,沒有改變秦代曆法,一直到漢武帝頒布《太初曆》以前,都以十月為歲首。那麼,這個十月到底是什麼時間呢?歲首又是啥?

古時候的人,曾一度以北極星為一年四季的標誌。當時的人們通過觀察,發現北極星——北斗七星系統可以用來表徵一年四季,北斗七星的斗柄運轉一周天的時候,恰好是一年。這個系統,類似於今天的時鐘,而巧合的是,刻度同樣是12個。

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北極星的時候,就像今天時鐘上指向12的那個畫面。當然,古人計數有自己的一套體系,今天我們用1234567890來表示,而當時是用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以斗柄——北極星連線為0度,繞一周天,子丑寅卯這些便是平分這一周天的標度。

斗柄指向子,便到了子月;指向丑,便到了丑月。在冬至這一天,斗柄恰好指向子(北極星恰好在斗柄正向延長線上)。周代建子,以冬至為歲首,便是說,當北極星恰好在斗柄正向延長線上的時候,周朝的新年就到了。

當然,古人和今天的我們一樣,習慣上是以春夏秋冬的順序記錄一年四季的,春季是一年的第一個季節,而斗柄指向寅時(在冬至後三個月)天下皆春,故歷代皆以斗柄指寅為一月,其他地支對應的月份,依次類推:卯月——二月,辰月——三月,……子月——十一月,丑月——十二月。

這種記錄月份的體系,一直被保留到今天。在八字命理體系中,年柱與月柱便是以這樣的標準來定的。

夏代以寅為歲首(以a為歲首稱為「建a」),商以丑為歲首,周以子為歲首,秦以亥為歲首,在漢代以前的四個朝代,都在改朝換代之後改了歲首,以表示自己是順天應人,同時否認前代的統治合法性。到劉邦入關中時,沒有改歲首,仍以十月(亥月)為歲首,一直延續到漢武帝頒布《太初曆》,才重新回到夏代的歲首體系。

也正因為建寅是夏代的事,而漢武帝之後沒有再改變這套體系,所以這套曆法體系又叫夏曆,直到今天,「夏曆」的名字依然存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走讀梵 的精彩文章:

TAG:走讀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