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星球大戰》武器即將出現:德國加緊研製激光武器,明年即將列裝

《星球大戰》武器即將出現:德國加緊研製激光武器,明年即將列裝

參考消息6月14日報道稱,德國聯邦國防軍正在研製新式激光武器,並且已經接近成功,如果不出現意外,明年德國將會在一艘K-130輕型護衛艦上首先安裝該激光炮,並進行實際裝艦測試。這門激光炮的供應商是著名的德國軍火巨頭,萊茵金屬公司以及歐洲導彈集團的德國子公司。激光炮作為未來最有可能替代槍支火炮等熱武器的先進裝備,已經引起世界各主要國家的重視。

激光,全稱為"受激輻射的光放大",英文LASER(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是一種通過外界刺激而演變而來的人造光源。由於激光的純度高、方向性好,因此能量高度集中,所以具備極強的能量輸出能力,當激光的輸出增加到一定強度時就會產生高溫,並對物體產生破壞性效果,這就是激光武器的基本原理。1960年7月7日,美國科學家西奧多·梅曼製造出世界第一款激光器,從而把人類帶入了激光時代。

正因為激光有指向性能好、能量輸出大、破壞力強等優點,因此自從問世開始就被作為潛在的破壞性武器進行研究。在冷戰時期,最著名的激光武器應該屬美國空軍的ABL飛機。該機使用一架巨型波音-747型飛機加以改裝,在機頭安裝了一台由五束激光組成的重型激光炮。機艙內部的客運座椅等設備全部拆除,改為儲能裝置。在試驗中,ABL的巨型激光炮可以在500公里距離上摧毀彈道導彈,而且由於激光速度高達30萬公里/秒,因此在進行攻擊是根本不需要複雜的解算系統,也不需要設置提前量,只需要直接瞄準目標即可攻擊。正是由於ABL給全世界各國軍方都留下了震撼的印象,因此全球由此掀起一股研製激光武器的熱潮。

儘管ABL系統威力巨大令人震驚,但是目前各國研製的激光武器並非如同ABL系統那樣驚人。這主要是因為,儘管ABL系統威力驚人,但是其代價也極為巨大:即使以波音-747如此巨大的機身作為能源存儲系統,其所攜帶的能源也僅僅夠ABL系統5次射擊使用,因此整個武器系統的效費比明顯極差,因此不具備現實的作戰意義。但是,小功率激光炮卻有著廣闊的使用空間,特別是在艦艇點防空方面,小功率激光炮的性能要明顯超過現役的多管加特林炮。這是因為,加特林炮的彈藥儲備有限,連續進行數次攔截後,彈藥就會耗盡;而小功率激光炮不存在彈藥問題,只要能源不斷,就可以無限開火。加特林炮在持續開火後會因為火藥燃氣燒蝕和導致炮管過熱,需要冷卻,有時候還需要使用專用的冷卻水強製冷卻炮管;但是激光炮就不存在過熱問題,而且最重要的是,激光不需要修正提前量,只要能夠瞄準即可。反應速度和攔截效率遠高於加特林炮。

雖然還沒有公布激光炮的型號,但是,德國方面已經表示,這是一款功率為20千瓦的小型激光炮。不過這並非全球第一款激光炮。美國早在2018年時就已經研製成功了LaWS型艦載小型激光炮,並裝備在一艘船塢登陸艦上做測試。美式LaWS型激光炮的功率為37千瓦,儘管這門激光炮的造價超過一百萬美元,但是由於直接接入艦艇供電系統,因此每次開炮的成本其實只有不到100美元,在10公里範圍內,其作戰效能要超過3門"密集陣"六管20毫米加特林炮。

毫無疑問,小功率高射速的激光炮,在不遠的將來一定會取代現役的多管加特林速射炮,成為艦艇點防空的最後一道屏障。如果明年德國這款艦載激光炮可以按計劃安裝K-130型護衛艦的話,那麼德國將會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列裝艦載激光炮的國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礪劍堂 的精彩文章:

無名高地成西方特種兵墳墓,敘軍精銳損失慘重,自行高炮抵近猛掃
長征11號運用彈道導彈技術,成功實現海上發射,搭載7枚衛星

TAG:礪劍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