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究竟有沒有必要讓孩子爭當第一名?

究竟有沒有必要讓孩子爭當第一名?

可以說,我們每一位家長、每一個爸爸媽媽在心中都想自己的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想讓孩子在學習中或在某項集體技藝競賽中取得第一名,而不是第二第三以及更靠後的位次。然而,讓孩子在成績中拿到第一名或贏得某項技藝的冠軍又談何容易?因為「第一名」或「冠軍」的頭銜都只有一個。

對此,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獲得第一,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家長都做出了一些極端的行為:紛紛給孩子報了諸多的補習班或培訓班,比如,周六上午讓孩子去上繪畫培訓班,下午讓孩子去英語補習班;星期天上午讓孩子去學舞蹈,下午又去學鋼琴或是讓孩子去補習作文或補習數學課程等等,總是讓孩子學習再學習,令他們天天都有做不完的作業或功課。並且,常常一年到頭都是如此,使孩子幾乎沒有任何的娛樂休閑時間。可是,這樣做就能達到我們所預期的效果了嗎?其結果卻是未必!因為這樣常常會使孩子不堪重負,給他們幼小的心靈造成巨大的壓力。而一旦壓力過重,就會使局面失控,從而產生意想不到的負面效果。

我們可以想一想,人生是一個很漫長很漫長的過程,它就像一場馬拉松比賽。我們平時在影視或網路視頻上可以看到,凡是參加馬拉松比賽的人,沒有幾個在一開始就會拼了命地向前奔跑到。他們大總多都是不緊不慢地往前趕,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沉穩與實力。最終,他們堅持到了最後,成了人生的贏家。而那些一開始就拚命奔跑的人,又有幾個能堅持跑到終點呢?恐怕他們跑不到一半的路程,就已經體力不支,不得不中途退場了。

由此可見呢,我們一味的讓孩子學習再學習的方式是不對的,總想讓孩子「爭當第一名」的教育觀點也是不正確的。雖然現代社會的各種競爭都很激烈,我們讓孩子產生強烈的競爭意識也是對的。但是,在一開始我們卻不可以太過於在意孩子成績的高低,更沒有必要讓孩子事事當先,次次爭第一。因為小時候成績第一的孩子,未必將來就是成功人士。

想想看,有很多的世界精英當年都不是尖子生,他們反倒是那些在學生時代成績不太好的人,有的甚至還被老師評價為「劣等生」,比如華羅庚、愛迪生、巴爾扎克、牛頓等,這些取得了顯著成績、並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在小時候讀書時,都曾經被老師認為是不會有大出息的學生。可以說,他們的成才與成就,全在於後來長期的悉心鑽研。而那些學習成績中等的孩子,往往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與人生前途,正如心理學上所講的「第十名效應」一樣,成為後來者居上之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教子 的精彩文章:

孩子便秘別再亂吃香蕉、益生菌了!真正有效的辦法是這個
燒腦的看圖猜成語來啦!聽說右腦發達的人能全部才對,速來圍觀

TAG:育兒教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