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全面的教育是孩子幸福一生的基石

全面的教育是孩子幸福一生的基石

文/趙大山

現在的小孩,真是可憐,放學之後,根本找不到伴玩。小夥伴去哪了?都上補習班、輔導班去了。以至於沒有報班的小孩,顯得孤獨無趣,逼得家長也只得往各類班送。這樣高負荷的學習,小孩子苦不堪言,家長卻樂此不疲。

問家長們何以如此,答曰:「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原來大家都怕輸,輸了就糟糕了,將來就業困難,人生的幸福就沒有了著落。

重視學習沒有問題,但問題是,這樣的教育,真的一定能給孩子帶來幸福嗎?

以前讀過一篇文章,至今印象深刻。大意是說一名國內頂尖高校的高材生去美國留學,後來留在美國就業。他是微軟公司的第一批員工,但不久之後辭職了,因為微軟剛起步,前景並不明朗,還是去一家有實力、高薪酬、職業前景可期的大公司保險。後來的發展證實,他錯過了一生中最大的一個機會。

但他在新公司其實也不錯,有著穩定的工作,穩定的收入,但他總覺得不快樂,心裡總有不安全感,與同事交往也很難融進他們的圈子。

他回憶他從小受的教育,就是在父母的嚴厲監督下,不停的學習、學習,做題、做題,很少有與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時間。父母經常告誡他,如果不努力讀書,將來不會有好的工作,就會過著可憐的生活……

我們可以發現導致他心理困擾的原因,他從小所受的教育,是一種工具主義的價值觀。我所學的一切,就是為了將來能有一份好工作,一份好的收入,可以過上體面人的生活。

在這裡,好的生活是與外在的物質條件緊密相連,所以,整個人的思維就被外在的東西包裹了,很容易導致焦慮、缺乏安全感等心理問題。

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才能有助於他一生的成長,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我們的先哲已經給我們提供了答案,不能把人當成經濟動物來培養,而應該付諸全人教育。簡而言之,就是人才教育、人格教育、人文教育的綜合。

人才教育,就是要使一個人成為有用的人才。有了本領,才能在社會立足。孔子教育學生,除了五經,還要教禮、樂、射、御、書、數六種具體的技能,這些都是為了學生將來進入官府,成為專業的政治人才做準備。到了工商業社會,這句話變成了「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你掌握了基本的技能,到哪裡都不愁沒有一口飯吃。

但僅有人才教育是不夠的,人才教育是使孩子成為工具之用,但如果沒有人格教育做為根本,人僅是一個工具,人生會出大問題。

人才教育用之於外,使人將來在社會上立足;人格教育求之於內,要求我自己做到一定的標準,在道德上能夠自我要求。

孔子說:「青少年在家孝順父母,出外敬重兄長,行為謹慎說話信實,關懷別人並且親近有德行的人。做好了這些,再去努力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在孔子看來,對青少年品質培養的重要性超過了對知識的學習。

孔子說:「智者無惑,仁者不憂,勇者無懼。」有智慧的人善於調節自我的情緒,不會陷入憤怒、煩惱等的迷惑;仁者做好事、行善事,做的都是該做的事,又有什麼可憂呢?

真正的勇者心胸坦然,就像孟子所說,我反思自己沒有什麼過錯,「雖千萬人,吾往矣。」出於正直的勇敢,才會一往無前,不會因為一點利益患得患失,首鼠兩端。

最後,還要有人文教育。何謂人文?就是人與動物不一樣,動物受自然的限制,只能按本能生活,無非兩件事,生存與繁衍。但人不一樣,人有心靈需要滋養,有價值追求需要滿足。

心靈可以通過文學、藝術、哲學與宗教獲得滋養。

孔子用《詩經》教育學生,《詩》就是文學。他告訴他的兒子:「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孔子喜歡音樂,他在齊國學習韶樂,竟然「三月不知肉味」。他聽到一首好的曲子,一定請他人再演奏一遍,並在一旁打拍子和之。

《莊子》談到孔子遇到危險時,常撫琴而歌。音樂對調節人的情緒,鼓舞人的精神有著巨大的作用。孔子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啟發上進的意志,要讀詩,具備處世的條件,要學禮,達成教育的目標,要習樂。

談到價值的追求,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這個命,就是使命。人在世間,如果能夠意識到他有著某項任務需要完成的話,身處順境不容易得意忘形,身處逆境不容易頹廢沮喪。

人文的教育,就是文藝的熏陶,志趣的培養。

也許我們過於在人才培養方面使勁,而在人格、人文教育方面有所缺失。我們需要補上這一課,讓我們的孩子能夠得到全面的成長,為幸福的一生打下良好的根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東北不只有東北話 還有東北如畫和東北文化
真正的旅行,是詩與遠方的牽手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