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是讓父母學會傾聽孩子,讓孩子學會傾聽生活

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是讓父母學會傾聽孩子,讓孩子學會傾聽生活

本文由Ainee媽咪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很多家長經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愛說話,感覺性格非常內向。但是家長們可曾和孩子好好聊過天,讓孩子傾聽自己,或好好傾聽過孩子,孩子一旦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是被家長不耐煩地打斷,就是被家長指責說話沒有邏輯或者不中聽,然後勒令他們閉嘴。

因為家長覺得孩子的想法不重要,或者孩子的觀點太過於幼稚,沒有辦法引起自己的興趣,所以家長就會拒絕傾聽。不懂得如何去傾聽別人內心的想法,就不會更好地和別人進行心靈的溝通。

家長拒絕傾聽孩子的聲音,孩子慢慢地就會關上與人溝通的窗口。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的肯定,會讓孩子更有自信,所以在孩子想要溝通的時候,家長最好收起自己不耐煩的情緒,認真的去聆聽孩子的心聲。

「閉嘴」沒想到孩子真的閉嘴了

姍姍平時上班非常辛苦,有時候甚至還要加班到很晚,姍姍回到家只想洗個熱水澡踏踏實實的睡覺,可是姍姍的女兒總是拉著媽媽聊天,聊天的內容也都是幼兒園裡,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平時的時候姍姍還能應付一下女兒,可是有時候實在是太累了就變得不耐煩。甚至有的時候情緒不好,姍姍會直接讓女兒閉嘴。

女兒慢慢地長大,姍姍突然發現孩子已經很久沒有給自己講幼兒園裡的事兒了,而且她也慢慢發現似乎沒有小朋友來找女兒一起玩。姍姍覺得事情有點不太對勁,就去學校和老師進行了溝通。老師跟裕民反應,他的女兒在學校里幾乎不跟任何人說話,即使是自己主動跟孩子聊天,孩子交流的慾望也並不是很強烈。

聽完老師的話再看看靜靜坐在一邊看動畫片的女兒,姍姍覺得非常後悔,自己一時的不耐煩,竟然讓孩子的性格變得如此內向,姍姍真的很懷念曾經圍繞在她身邊嘰嘰喳喳說個不停的女兒。

為什麼孩子「傾聽」這麼重要?

1.從傾聽中學會尊重別人

傾聽是這世界上唯一不需要通過語言來,就能讓對方感到自己被尊重的溝通方式。在和別人溝通的過程中,能安安靜靜地聽對方去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這不僅僅體現了傾聽者的涵養,更能夠讓訴說著充分的去表達自己的想法。

傾聽別人說話還表露出來兩個信號第一個就是:我對你的想法非常感興趣。這不僅能迅速拉近兩人的距離,更能讓訴說的人感受到被對方肯定的欣喜。第二個信號就是:你的觀點非常有吸引力。這會讓訴說者更加自信,看到對方被自己的觀點吸引,訴說者會有一種滿足感。要知道每個人的想法和觀念都是獨一無二的,懂得去聆聽別人,就是尊重別人的想法和觀念。

2.讓孩子學會更好的表達能力

在傾聽別人所說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對方的談吐、氣質、表達方式、肢體動作等等一系列的表現來抓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依靠著自己得到的這些信息,可以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也能更好地表明自己的立場。

孩子傾聽別人說話的時候很認真,就能接收到一些知識,將這些知識進行融合重組變成自己腦袋裡的東西,這樣在和別人進行討論的時候,不僅會有談資,還會讓人覺得自己的想法非常的特別也很新穎,從而給別人留下一個很好的印象。

比如孩子在學兒歌的時候,認真的記住了每個音節,那麼在進行轉述的時候,他們會表達的更加準確也更加形象。所以想要很好地表達出來自己的想法,首先要懂得去聆聽他人的心聲。

家長怎樣才能讓孩子學會「傾聽」?

1.學會用肢體語言表達

家長想讓孩子懂得去傾聽別人,首先家長要懂得去聆聽孩子的聲音,不僅僅是喉嚨里發出來的聲音,還有孩子眼神中所表達出來的情緒。有時候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要表達的意思,那麼家長最好要結合孩子平常的表達方式來讓孩子理解。

比如告訴孩子老師上課的時候是在傳授知識,一旦打斷老師的思緒還要重新整理。孩子不明白為什麼思緒要重新整理?家長給孩子解釋的時候可以用手織的網來代替思緒,一旦把手上的繩子剪斷,那麼網也就隨之瓦解。

2.學會讓孩子當聽眾

家長要經常和孩子進行交流,當孩子跟家長說完幼兒園裡的事兒以後,家長可以給孩子講自己這一天中在工作中遇到的事情,講述的過程中,家長的語氣要盡量遷就孩子的接受能力,孩子雖然小,但並不是什麼都不懂,家長可以跟孩子像朋友一樣去溝通,只是在措辭上要盡量的選用孩子平常經常使用的詞語。

還有家長可以帶孩子去戶外,讓孩子去聽聽大自然的聲音,聽小河流水的潺潺聲,聽風吹樹葉的嘩嘩聲,聽小鳥揮動翅膀,聽小手拍擊水面,多讓孩子去聽那些美好的聲音,孩子就會發現傾聽的魅力,也更願意去做一個忠實的聽眾。

3.認真傾聽孩子

想讓孩子懂得傾聽,那麼家長就要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首先不管孩子講的話,有多麼的無聊或者幼稚,家長都要耐心的去聆聽,不能一邊做別的事情,一邊敷衍著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自己所說的話非常重視這樣孩子就懂得聽他人說話的時候自己應該用怎樣的態度去對待。

在聆聽孩子說話的過程中,家長要多使用哇,原來是這樣啊這種表現驚訝的話,孩子就會覺得自己說的話非常的有道理,更加會激發孩子表達的慾望然後家長還要懂得去稱讚孩子。

當孩子講幼兒園裡的事情的時候,家長要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在孩子講述完畢之後,再給孩子做一些提問,比如孩子提到有人午睡的時候和同學講話。那麼家長就要問孩子是哪個小朋友這樣做的?然後再給孩子講一些午睡的重要性。這樣孩子會覺得父母聽自己說話非常認真,作為一個乖乖的小朋友應該像父母一樣,認真的去聆聽別人的話。

4.做一些「傳話」遊戲

平常在家裡的時候加家長可以陪孩子玩一些傳話之類的遊戲。爸爸可以把自己想說的話告訴孩子,讓孩子轉達給媽媽。比如媽媽工作了一天很辛苦還要給家人做飯,爸爸可以讓孩子跟媽媽說,媽媽辛苦了。

這樣孩子不僅能夠知道媽媽為家庭的付出,還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之間流動的愛意,更重要的是在傳話和聽話的過程中,孩子學會了聆聽和表達。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僅僅要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更加要讓他們懂得如何更好地與人交流。

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過程中,懂得去聆聽別人的想法,去傾聽別人的心聲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能讓孩子去看到別人的內心世界是多麼的繽紛絢麗,也能讓孩子感受到被別人信任是多麼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在傾聽中孩子不僅能夠了解世界,還能夠讓自己的內心更加豐富更加有溫度。

在育兒的道路上「披荊斬棘」,我是Ainee媽咪,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2歲寶寶的媽媽,我們將會持續和大家分享更多育兒母嬰的經驗和知識,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inee媽咪 的精彩文章:

這4種表現證明孩子跟你比較親,根本不用問,寶媽快了解一下
懷孕不只會嘔吐和停經,注意身體發出的信號,寶寶到來早知道

TAG:Ainee媽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