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泡白茶容易涼,煮白茶湯水清,沖泡還是煮茶,聽聽老師傅怎麼說?

泡白茶容易涼,煮白茶湯水清,沖泡還是煮茶,聽聽老師傅怎麼說?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我有一個朋友,是煮茶控。

原來是喝咖啡的,後來喜歡上了茶。

最先喜歡上的是紅茶,福州本土有一家紅茶屋,他是常客。喜歡無聊的時候坐在靠窗的椅子上,就著台灣來的精緻玻璃茶具,泡一壺茶,看窗外川流不息,人來人往。

後來發現用玻璃鑲嵌陶瓷的壺泡茶,容易把一泡紅茶泡得很濃,苦澀味很重,口感不好。

於是,就開始敗各種煮茶壺,回家煮茶。

現在,他的家裡已經成為了一座小型的煮茶壺博覽館。

村姑陳只要打開他的柜子,便可以一窺近年來煮茶壺的流行趨勢。

前幾年的時候,他買了好多把鐵壺。

中間幾年買了陶壺,各種造型,各種泥料,各種顏色。

近幾年玻璃壺是他的新寵。

問他,為什麼你就是不買白瓷蓋碗,就是不用功夫泡法喝茶呢?

他翻了幾個大白眼:我怕燙!!

哈哈,村姑陳細細看了這位兄台的手,十指纖細,但有繭子,是做慣了雕刻師的手。

你連刀都不怕,卻怕燙?禁不住發出心中的疑問。

剛才還聲音奇大的人,瞬間紅了臉。說小時候被開水燙過,從此對開水有了陰影。

嗯,跟李麻花小時候被湯圓卡住過,從此不再碰這軟糯之物,有異曲同工之妙。

創傷後遺症。

《2》

還有一位朋友,特別喜歡煮茶。

因為,他覺得煮出來的湯水,比泡出來的湯,好喝。

嗯?煮的茶湯比泡的茶湯好喝?這是說反話吧。

請他拍了沖泡的視頻之後,村姑陳不得不承認,他確實沒說錯,他煮的茶,確實比他泡的茶更好喝。

別急,這並不代表煮茶就一定比泡茶好喝。列位看官請先看清村姑陳的定語:他!

「他」煮的茶,比「他」泡的茶好喝。

這是特指他個人,是個案,並不代表共性。

那麼,他是怎麼泡的呢?

在泡茶的時候,他也不稱重量,抓了一大把就扔進蓋碗里去。然後燒開水,倒進蓋碗,合上蓋子,過一會兒,從視頻里看大約5、6秒的樣子,才出水。

第一衝衝出來的茶湯,就呈現出亮黃的顏色, 是我們平時第三沖才應該出現的湯色,可見其濃度之深。

果然茶友反映,這茶喝起來很苦很澀。

後來他又拍了一個煮茶的視頻過來,是一隻跟村姑陳同款的大肚玻璃壺(每次我文章里出現的茶具,總是被茶友跟風買個不停,傲驕一下)。

壺口較小,由於是沸水投茶,怕燙手,茶友投得不多。

如此煮了一分鐘就關火喝茶湯了。

村姑陳對比了泡茶和煮茶兩段視頻,驚奇地發現,煮出來的茶湯,明顯沒有泡出來的茶湯顏色黃、湯水也不夠稠。

泡的茶湯呈現赤金色,煮出來的茶湯,在金黃色的主調中,偏磚紅色一點。湯水清淡,稠度較低。

難怪,這位茶友覺得煮的茶湯比泡的茶湯好喝。

因為他泡茶,抓的是一大把茶葉,還悶泡。而他煮茶,只放了一點點茶葉,配的居然是400左右毫升的水。

泡茶放的茶葉,比煮茶放的茶葉多。泡茶用的水,比煮茶用的水少。泡茶悶泡的時間,比煮茶起鍋的時間長。

難怪,泡出來的是苦澀的,而煮出來的是清淡的。

難怪,他喜歡煮茶。

《3》

想來,所有不懂得泡茶的人,都喜歡煮茶吧。

一個老朋友跟村姑陳透了底:他不喜歡泡茶喜歡煮茶,是因為,老是拿不準水溫和出水時間,並且,他覺得,稱茶也很麻煩。

是的,用功夫茶泡法泡茶,確實比較麻煩。

首先,要選擇標準的蓋碗。材質、器形、容量,都有嚴格的要求。

其次,要稱出標準重量的茶葉,不能多,也不能少。

再次,要注意適合的注水方式,否則前兩沖便不能喝到完整的茶湯。

第四,要選擇合適的水,自來水或者人工礦物質水,都會嚴重影響茶葉的湯感。

第五,要快出水,不能悶泡,一悶,茶香和滋味都全變味了。

......

光上面五條,就足夠讓一些性格單純,害怕麻煩的茶友,對功夫茶泡法敬而遠之,望而卻步。

還不包括蓋碗燙手,不包括蓋碗內的茶漬難洗這些因素。

他們於是,果斷轉投進了簡單的、不講究方法、技術的「煮茶法」的懷抱。

燒開一壺水,隨便扔進去一把茶葉,就可以喝了。

是不是特別簡單?

可是,這也太簡單了,簡單到,都不像是在做「喝茶」這麼高雅的事,只是為了解渴。

要知道在古代,喝茶是一件特別有藝術感,特別有儀式感的事。

講究的人,喝茶之前,要沐浴更衣,洒掃庭除,焚香撫琴,方才點火烹茶。

那火候,要活火。那水溫,要活水。那水質,要活泉。

那茶,更是要生在崖林之間,崗上向光之處。

講究繁多,禮節一大堆。

雖然咱們現代人,生活節奏快,不太適應古人慢生活的這一套,一切都精簡了,但在喝茶這件情趣雅事上,不該節的步驟,還是不能省。

比如,洗臉凈手,慢工細活地沖泡一杯香茶。

而不是極粗糙地,抓一把茶葉就扔壺裡煮。

《4》

煮茶確實有煮茶的好處。

比如人多的時候。

如果一下子來了一大批客人,約合七八個人以上的大部隊,那麼,用蓋碗泡茶,根本應付不過來。

七八個人一字排開坐著,每人一隻杯子,每隻杯子就算只倒25毫升茶湯,那一隻標準的110毫升的蓋碗,也只能倒4杯左右。

餘下四個人,杯子是空的,得馬上沖第二衝出來,分給這四位尚且空杯的客人。

等到你第二沖茶湯衝出來,給第一衝時沒喝到茶的客人倒上時,又會發現,第一衝喝到茶湯的客人,杯子已經見空了。

於是就得馬上沖第三沖,給第一衝喝到茶的客人續杯。

等到第一衝的客人續上杯了,再一看,第二沖才喝到茶的客人,杯子又空了.......

於是,周而復始,手忙腳亂,一直在燒水,續杯,這種情況,要延續到這一蓋碗茶衝到十沖左右,平均每位客人都喝了5-6杯之後,大家都沒那麼渴了,情況才會有所緩解。

這個場景,想想都手酸。

然而,如果是看到有如此多的客人到場後,馬上撤下了蓋碗,換上茶壺煮茶分茶,就不必這麼疲於奔命了。

用一隻粗陶壺,在新壺未開之時,內壁便先用稀米湯湃過,堵住了一些小毛孔小細孔,令其不致於過分吸香吸味。

在壺內注入大半壺水,燒開,投入干茶,略等10秒,關火出湯,把香噴噴的茶湯,倒入大隻的公道杯里,再逐一分給在場的客人。

300多毫升茶湯,分七、八個客人,正常40-50毫升的茶杯,茶倒七分滿,怎麼分都夠了。

等每位客人杯中都有了茶湯,再摻水入壺,再煮一壺溫著,等客人第一杯喝完,好續第二杯。

這樣子喝茶,是不是主泡人顯得極為輕鬆,一點不像蓋碗泡茶的手忙腳亂,左支右絀。

也不會讓客人的茶杯時不時就顯現出空杯狀態,顯得有點怠慢客人。

《5》

煮茶的好處,還體現在北方的冬天。

在廣東福建這樣的極南之地,就算到了冬天,月平均溫度也在15度左右,不算冷。

溫度不太低的結果就是,燒開一壺水,需要的時間並不太長。並且,水燒開後涼下來的時間也較長。

北方就不一樣了,同樣一壺水,燒開它所需要的時間,更長。且,不到三分鐘,沸水就涼下去,變成了95度。

如果不是帶著保溫功能的燒水壺,你就只能眼見著,它以極快的速度,變成90度,80度,70度。

第三沖還沒來得及沖,水溫就變成了64度,只能再重新燒水。

而反覆燒開,對水並不好。

另外,泡出來的茶湯,在北方冬天的空氣里,也是極容易涼掉的。衝出來兩三分鐘,茶湯就全涼了,甚至達到不適合入口的溫度。

這時候,煮茶就成了必須的選擇。

煮一壺茶,讓它溫在爐子上,隨喝隨倒,都是溫的,適口的溫度。

喝到嘴裡,從嘴到胃,一線下去,都是溫熱的,這暖意,足以對抗整個冬涼。

外面吹著寒風的夜裡,出去,冷風刺骨。

不妨,就在家裡窩著,開一盞檯燈,捧一本閑書,看芸娘如何在荷茶瓣里,放進用紗布包著的茶葉,再在第二天清晨取出來,沸水沖之,喝那股子荷香與茶香。

饞了的時候,便自爐上,倒一杯香茶,自喝自飲,亦是自在。

還可遙敬芸娘,這位清朝的可愛女子。

她如果生在現世,將會是一位有名的藝術家。可惜生在了大清,只能終生在內宅打轉。

幸好,村姑陳生在21世紀,才可以不必養在深閨,才可以如此肆意妄為。

感謝老天。

《6》

泡茶,是喝茶的本真滋味。

一衝又一衝,每一衝的香氣滋味在變幻,細細感受它們,彷彿在與一泡茶對話,能直擊它的靈魂 。

煮茶,是喝茶的情趣。

在茶香裊裊里,在熱汽蒸騰里,撫今追惜,天馬行空。

泡茶,方才應該是喝茶的常態。而煮茶,是沖泡的補充。

大多數時候,我們要憑藉泡茶,來感受一泡茶全方位的品質特徵。

而只在極少的時候,用煮茶,來喚醒我們對一泡茶最深刻的記憶。

那是一個人,一盞燈,一本書,一杯茶的簡單快樂 。

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黃旦、鐵觀音,你們偷偷為武夷岩茶繁衍了多少後代
為什麼去年的荒野白牡丹,毫香和花香變淡了?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