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古代王朝的狀元、榜眼、探花相當於現在的什麼?

中國古代王朝的狀元、榜眼、探花相當於現在的什麼?

科舉,狹義上是隋唐時期興起,考時務策;廣義上是漢代貴族世襲制崩潰後,用以選拔人才的各種方式。隋文帝和隋煬帝最初的科舉是高級官員向中央政府舉薦,經過考校後錄用的人才,分為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結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饒、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膂力驕壯十科,幾乎囊括了官府所需的所有人才。

正式的科舉考試分為三級:鄉試、會試、殿試,明清兩代科舉是最完善達到頂峰的,鄉試以下還有縣試、府試和院試,縣、府、州三層地方,只有通過層層考試,進入官府專門學院學習之後,才有資格正式參加科舉。通過童生試的可以取得秀才資格,無實際太大用處,只是擁有了統治階層的入場券,生活沒有太大改變。

別以為童生試是科舉考試中的入門考試就很簡單,清朝道光年間,廣東一地便多次有百歲老人參加院試的記載。童生試過了,意味著你和那些販夫走卒、耕地百姓不再是同一個階層和身份了。童生試過了,就是鄉試,每三年一次(下面都是以明清兩代為典型代表科舉),八月開考,又稱秋闈,高中的人就是舉人身份了,第一名稱解元(唐伯虎唐解元),第二名亞元,第三、四、五名經魁,第六名亞魁。

舉人身份才具備參加會試資格,還有王朝後備官員的名額,有空缺有關係的話,很容易主政一方。舉人差不多就是步入統治階層了,一個縣的大小事務,都需要縣令和舉人們商量通過才能實行。成舉人了,那差不多就是一輩子衣食無憂不成問題,在縣及縣以下的地方橫著走,你缺什麼別人給什麼,參考《儒林外傳》中的一篇短文《范進中舉》。

舉人被百姓稱為天上星宿,打不得罵不得,不然會遭報應,並且官府會遭到官府緝拿論罪。鄉試過後是會試,在京城開考,由中央禮部主持,會試又稱春闈。會試的場所十分狹小,三天吃喝拉撒睡全在裡面,孔夫子見到難免會說「有辱斯文」,但就是這種環境下,考生們依舊寫出了一篇篇妙筆生花的錦繡文章。

會試考中者均稱貢士,唯獨第一名不同,稱會元。會試結果出來沒多久,殿試就會舉行,由皇帝親自監考,地點在皇宮大內的宮殿。考試結果公布,皇帝欽定御批一甲第一、第二、第三為狀元、榜眼、探花,進士及第身份;占錄取者的三分之一是二甲,進士出身身份,二甲第一名稱傳臚;占錄取者的三分之二是三甲,放榜。

狀元、榜眼、探花差不多每三年一個,古代狀元、榜眼、探花是全國第一、第二、第三,人中龍鳳,身外之物有朝廷安排給予(京城自有府邸,朝廷賞賜),立馬迎娶白富美,再走向人生巔峰。五花馬,千金裘,唾手可得。放榜後,狀元會被立馬授予翰林院修撰官職(從六品官),榜眼、探花二人會被授予翰林院編修(正七品官職)。

官職較小,卻是皇帝近臣,相當於皇帝的秘書,隔三岔五能見面,說上話也是常有的事。另外,可以熟悉知道朝廷大小事務,清楚這個國家是怎麼運轉的。更重要的是,這相當於鍍了層厚厚的金,當之無愧、無法質疑的天子門生地位。

狀元、榜眼、探花都是由皇帝親自考察,了解的差不多了,就會下放成為地方大員,熬熬資歷,再上調回中央任職。不過也有經過考察後,皇帝直接讓其任職中央的。總之,狀元、榜眼、探花三人相當於如今國家領導人手把手教導、帶在身邊的親信秘書。

一旦有什麼大官職空缺,比較其他出身的人,朝廷和皇帝會優先考慮狀元、榜眼、探花。狀元、榜眼、探花基本相當於如今中央辦公廳成員,下放到地方絕對是省部級幹部,再不濟也是廳局級正職。「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對那些中舉,尤其是狀元、榜眼、探花三人,是最最認同的觀點。

古時候你沒錢沒老婆沒地位沒權力,好辦,科舉去,什麼都有了。

後話:唐朝會挑選出最俊的兩人,用鮮花迎接狀元,因而稱「探花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人說古啊 的精彩文章:

曹魏不過三代帝王,為何衰敗至被內部司馬氏吞噬?此人最為關鍵
陳友諒、朱元璋和張士誠在南方打生打死的時候,蒙古人在幹嘛?

TAG:今人說古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