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後史上的「55年體制」,如何塑造了日本?

戰後史上的「55年體制」,如何塑造了日本?

文/參商

所謂日本「55年體制」,顧名思義,自然就是日本在1955年確立的體制。這個體制在1993年結束,長達38年之久,對於日本來說,它是戰後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戰後史上的「55年體制」,如何塑造了日本?

01.「55年體制」的確立

眾所周知,日本戰敗以後,有一段被美國軍事佔領的時期,正是這段刻骨銘心的軍事佔領,讓日本對美國產生了深入骨髓的忌憚。50年代初,軍事佔領結束,然而,美國對日本的影響卻沒有隨之結束,55年體制就是在美國對日本擁有巨大影響力,同時美蘇正在冷戰的時代背景下確立的。

戰後史上的「55年體制」,如何塑造了日本?

在二戰結束後的民主化改革中,日本的各派政黨迅速成長起來。上世紀50年代,最為活躍和壯大的三個政黨分別是民主黨、社會黨和自由黨,其中,社會黨主張改革,而民主黨和自由黨則偏向保守。為了集結力量,1955年,同為保守勢力的民主黨和自由黨合併為自由民主黨,簡稱自民黨。

此時的美國為了使日本成為對抗亞洲共產主義勢力的先鋒隊,極力鎮壓日本國內的民主潮流。在這樣的趨勢下,偏向保守的自民黨就成為親美,並深得美國支持的政黨。憑藉著合併後的龐大勢力和美國的支持,自民黨從1955年起單獨執政,直到38年以後方告結束,這38年的日本政治體制,即「55年體制」。

戰後史上的「55年體制」,如何塑造了日本?

02.一黨專政的時代

自民黨執政期間始終獲得美國的支持,社會黨雖然是當時的第一大在野黨,但力量始終無法衝擊自民黨,而且因為其政見與其他在野黨大相徑庭,所以也難以形成聯盟共同對抗自民黨。基於此,自民黨的地位一直穩固。

戰後史上的「55年體制」,如何塑造了日本?

因為是一黨專政,所以日本的政黨政治名存實亡,這無疑是對日本「民主化」莫大的諷刺。當然,雖然是一黨專政,但自民黨內部派系鬥爭嚴重,所以呈現出黨中有黨的局面,以首相的產生為例,雖然首相都是出自自民黨,但卻是來自其中截然不同的派系,只是「55年體制」時代一個突出的特點。

戰後史上的「55年體制」,如何塑造了日本?

另外,一黨專政也不是沒有好處。「55年體制」時代也正是日本實現經濟騰飛,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的時代,這是一個舉世矚目的成就,與自民黨成功的經濟政策密不可分。

03.自民黨專政的終結

90年代以後,隨著兩極格局的結束,美國對自民黨的支持度逐漸下降,同時,日本經濟逐漸不景氣,國內也出現了進一步民主化的呼聲,對於政治和經濟方面的危局,自民黨束手無策。

戰後史上的「55年體制」,如何塑造了日本?

除此之外,自民黨本身也出現了問題,1992年,細川護熙退出自民黨,並成立新黨,另立門戶,自民黨各派系之間開始分裂。而長期一黨專政也造成了自民黨內部無法遏制的腐敗問題,日本民眾對此深惡痛絕,在野黨則趁機發展起來。

戰後史上的「55年體制」,如何塑造了日本?

1993年7月,日本第40屆眾議院選舉結果揭曉,自民黨獲得223席,不到總數511席的一半,按照法律,失去單獨執政的機會,8月,細川護熙當選日本首相,擊敗自民黨候選人,從此,專政近40年的自民黨下野,「55年體制」隨之結束。

參考文獻:

沈美華:《日本「55年體制」的成因及其瓦解的根源》

張伯玉:《國內外學術界關於日本55年體制的研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猛歷史 的精彩文章:

希特勒:那個差點毀滅世界的歷史學民科
輝煌背後:漢武帝後期對匈奴為何連連失利?

TAG:生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