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李白身世之謎初探之七:李白並非李元嬰之後

李白身世之謎初探之七:李白並非李元嬰之後

李白身世之謎初探之七:李白並非李元嬰之後

文:枯木

上文討論了李白根本不可能是李建成、李元吉的後代,因為以李世民的行事風格以及歷朝歷代的血的事實,證明參與皇權爭奪失敗的一方,往往是被斬草除根,以免後患。因而我們首先否定了李白並非隱太子李建成和兄弟李元吉子孫後代。

史料記載,《舊唐書·卷六十四·列傳第十四》載唐高祖李淵有22子,其中李建成、李元吉被殺,後代坐誅;其餘要麼早亡,要麼無子國除,要麼子孫承襲。除第七子漢王李元昌參與太宗太子李承乾謀反事件,被賜死,妻子籍沒,國除,然而並沒有被貶謫。十四子蜀王元軌、十九子魯王靈夔,垂拱四年(688年)坐與越王李貞反武,徙居黔州,至陳倉薨,神龍元年復爵。

《舊唐書·卷七十六·列傳第二十六》載唐太宗14子,其中,第三子吳王恪,永徽四年(653年),因房遺愛謀反事件被殺,有子四人:仁、瑋、琨、璄,併流於嶺表;第五子庶人祐貞觀十七年(643年)舉兵謀反,被賜死於內省,貶為庶人,國除;第六子蜀王愔坐吳王恪謀逆,黜為庶人,徙居巴州,咸亨初(670年),復其爵;第八子越王貞起兵反武失敗而飲毒自盡,神龍元年恢復族籍,開元五年(716年)復爵。

《舊唐書·卷八十六·列傳第三十六》載高宗8子,長子李忠被賜死,二子病死,三子自盡,四子被縊殺,五子暴斃,六子自盡,七子(中宗)被毒害,八子(睿宗)被幽禁而死。然而離李白年代相近,不可能有那麼近的血緣關係,否則早被恢復族籍了,不可能連參加科舉都舉步維艱。

從上面歷史記載來看,李白為李淵、李世民、李治後代的可能性基本上不存在,這三位皇帝子孫要麼被殺國除,要麼在神龍元年以後恢復族籍和爵位,即便是貶謫也是南方地區,並沒有被發往西域戍邊的記錄。

本來關於李白是三位皇族後裔的說法就應該打主,類似說法大多為無稽之談,然而,近些年卻冒出了李白為李元嬰之後的說法,而且似乎拿上世紀的族譜為證,因而我們不得不專門探討。

2014年,媒體報道了一份《李氏族譜》,上面明確提及李白為李淵第22子李元嬰之後,並且傳承有序,於是一些媒體開始轉發,然而在史學界對之嗤之以鼻,大概是漏洞百出,學者們不願意為此花費精力去批駁。

出於「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原則,筆者專門去閱讀了與此有關的文章資料,遺憾的是,該族譜和所謂的「研究文章」對李白的身世真的沒有一點研究價值,而且漏洞頻出,為了替廣大網友負責,筆者就列舉其中幾個錯誤之處,同諸位探討。

首先該族譜的真實性值得懷疑。李白族譜在清朝以前從未有人提及,近些年陸續出現許多自稱為李白之後的「族譜」,並且都是「傳承有序」。該族譜被發現報道是2014年,持有者為一江西省南城縣上唐鎮開鄉村診所的李氏農民,為光緒年間和1938年間修撰,裡面據稱是唐朝中和二年(882年)開始編修,族譜明確列入李白和其祖先,為李元嬰後代。然而,就在同一地方同一時期編修的,也是李元嬰後代的其他李氏拿出其他族譜,發現並無李白記載,看來這個族譜是「孤本」

中國修族譜的慣例歷來就有,一般十年一大修訂,經常有所添加和刪減,刪減的大多是有悖於祖宗美德的人物,增添的主要是後代子孫。由於千餘年來朝代更迭,戰火頻仍,保存困難,因而能夠保存下來的族譜少之又少,經常是家族裡面有富貴者出錢出力,重新編寫。於是族譜經常會出現相互矛盾的地方,這是因為,不少族氏為了證明家族是名門望族,便在族譜裡面都會牽攀名人,以顯得自己出身名門之後,這樣才有光彩。

於是,諸子百家,名人賢達,後代「繁茂」,然而對於遺臭萬年的名人,則無人牽扯,哪怕真的後代繁衍不斷,這就是為何沒有一家族譜說明自己是秦檜之後,正如清代狀元秦大士所言「人於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以前人講「光宗耀祖」,如今則是「祖宗恩澤照耀」,人們都想讓名人光澤使得名姓發光,至於其中的真假,也許只有編纂者才能說得清楚。

有的族譜,相對比較嚴謹,會召集博學之士編纂,這樣可以參照歷史,即便是牽強附會也能糊弄過去,然而有的由於信息不發達,知識面貧乏,因而就會出現很多笑話,片面的和名人賢達掛鉤的結果,往往出現年代和年齡以及前後代混亂的情況,抑或是因為同名或相近,便把「李達」當「李逵」,強要「方文」變「方丈」,類似很多,這裡就不贅述。

就拿該《李氏族譜》而言,首先要確定能夠從民國保存至今,也算是功德一件,然而內容卻值得懷疑。因為,李白的譜系,別說現在,就連唐代都沒搞清楚,後面宋明清一直是糊塗賬,怎麼反而到了新時代就「傳承有序」了呢?

在李白認可的從叔李陽冰的《草堂集序》中,並未有李白祖父名字,在比李白晚幾十年的范傳正的《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亦無記載,另外其他「序」、「表」都沒有,只能說明,要麼唐代對李白的身世諱莫如深,不便於記述,只好含混而過,要麼真是「絕嗣之家」,無從記錄。而這決定了唐代是沒有李白家世的確切記錄,然而這個自稱「唐中和二年」編纂的族譜偏偏有,豈不是滑稽之談?而且和當時范傳正立碑時期相近,豈能有如此大的反差?!

再就是,當時李白去世,傲骨凋零,埋沒荒蕪,草草安葬,並無碑文傳世,范傳正感於通家之好,又傾慕李白風采,因而才尋找墳墓,為之移靈高山,樹碑鐫石,並查明唯有孫女二人,並無其他子孫存世。倘若該族譜為真,作為同時期編纂,豈能不尋找墓碑,跪靈祭掃?試問,豈有如此之子孫?父死祖喪不送葬,不掃墓,不祭拜,不銘記?如果有如此子孫,也只能說是道德淪喪,不肖子孫!更不值得他的後人如此不知羞恥的冠冕堂皇的錄之「族譜」!,只能說當時只有孫女二人,李白一枝已經凋零,只有外姓相傳。

第三,該李氏農民因族譜報道而博名,專門為之建立網站,並且說自己「研究十年」,信誓旦旦說李白確實是李元嬰之後。然而讀之「研究」文章,只能感慨缺乏歷史常識,東拉西扯,胡編亂造,牽強附會,倘若真有十年,真的應該看看歷史書,這樣還有所裨益。

為何如此說?我們簡單列舉幾個,比如說是研究,其實就是以己意「解讀」李陽冰的《草堂集序》和范傳正的《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然而竟然對歷史事件和人物都不甚了解。比如「沮渠蒙遜」不知是誰,他認為是比喻「武周之亂」,「咸秦」認為是秦地咸陽,「條支」認為是長安胡人聚居地,至於「碎葉」認為是范傳正「猜測」,「因官寓家」認為是四處做官,「右姓」理解為「江西」,「自窮蟬至舜,五世為庶」理解為保唐反周,被貶為庶民,等等,諸如此類字面理解和自說自話,還有不少,哎,真是無言以對,也不想和他分辨。

按照他的說法,李白是李元嬰後代,那麼為何被貶到「長安」?難道貶謫是到都城,這是懲罰還是褒揚?!他說是武周時期的迫害,而武則天針對的只是李淵、李世民、李治的對皇位有威脅的子孫,她自己的親人23人,唐宗室34人,並無李元嬰以及後代受到迫害記錄。另外按照族譜李白祖先為李元嬰第16子李修琈,並無官職分封,倘若武則天迫害,也會針對他那些被封為王公的兄長,而不是他這個無關緊要的人物。再就是,假設是神龍元年遷居四川(按照他的說法是李白父親逃到四川親人那裡),武則天已死,為何要用「逃」為何不回到江西祖居地?而且一直沒有在江西居住過?

他說正是因為唐玄宗知道李白是他的侄兒,所以才「降輦步迎」,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別說貴為皇帝,就按照一般家庭規矩,哪裡有叔叔恭迎侄兒的禮數?更何況按照族譜唐玄宗比李白要大三十多歲!諸如此類漏洞百出的「研究」,胡攪蠻纏的把碎葉說成是猜測,牽強附會的拉上武則天,一會兒從字面講解「碑序」,一會兒又說是亂編,邏輯混亂,自相矛盾之類到處可見,更別說按照族譜李白生於713年,太多的詩詞作品文章都對不上號,因而真的不值一駁,不過我們要理解,該作者所受的教育知識有限,不能苛求該人做歷史研究考據。

總之,所謂李白是李元嬰後代,比說成李建成、李元吉後代似乎要「強一點」,因為太子一系絕不會有後代存世,而李元嬰後代說,似乎可以牽強,這也是為何清末修撰的時候,能夠拉扯上關係,其原因是李元嬰16個兒子,恰恰是李修琈無記錄(其餘皆有子嗣),正好可以「鑽個漏洞」,然而其他眾多的證據說明,這也是無稽之談,可能性不存在。

究其原因,還是當時名人之後的想法作祟,族譜其中,可能有很多真實,然而,在李白此事上面,絕對是附會編造,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已。如果是傳承有序,唐宋時期,尤其是宋代考據之風盛行,早就被李白的眾多崇拜者找了出來,還要等到21世紀?!

關於李白是李淵後代其他子孫的說法,也有人提過,不過因為李唐譜系在唐代記錄很嚴格,而且資料很全,對照譜系,參照歷史事件,很難編造或者附會,因而這類說法現在已經基本消失匿跡。

綜上所述,利用排除法,我們可以肯定地說,李白並非李淵直系後代,至於李建成、李元吉、李元嬰等子孫的說法都是無稽之談,而只能是其他可能性。至於李白是李氏皇族旁系哪一枝?我們下來逐一進行討論,排除不可能的以及證據無法支撐的說法,從而對可能性進行討論,限於篇幅,下篇再談。

(待續)

2019/6/16榆木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花得木 的精彩文章:

馬牛不吃的刺旋花,防風固沙,荒漠奇葩
即可藥用又可觀賞的美麗藤本花卉:使君子

TAG:易花得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