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方與時方合用發微

經方與時方合用發微

經方與時方合用發微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經方就是指《傷寒論》《金匱要略》所載方劑,時方是指張仲景以後的醫家所創製的方劑。經方藥味少,配伍精,療效捷,深受醫者的推崇。如何提高經方的使用療效和範圍是更好運用經方的關鍵。將經方與時方合用可互相補益,增強療效,擴大用途。我臨證四十餘載常常是經方、時方合用,取兩者之長,療效顯著。

桂枝湯合玉屏風散

桂枝湯與玉屏風散同屬固表祛邪之劑,但前方中桂枝、芍藥均入血分,能通心脈,可調和營衛而重在和營;後者方用防風、黃芪純走氣分,專入肺經,可益氣固表而重在助衛。兩方合用,合「肺主氣屬衛,心主血屬營」之理,且前方之姜、棗益胃與後方之白朮健脾相配伍,使營衛能自中達上,由內而外,全身貫通而恢復衛外抗邪正常功能。此二方合用適合虛人外感所致營衛俱虛者。

驗案:李某,女,31歲。2015年5月12日初診。

一月前因人流術後調攝不當,復感風寒,時斷時續。刻下來診,氣溫已暖,見患者仍身穿棉襖、戴帽、裹圍巾,尚蜷縮怕冷,自訴惡風寒以左半側為甚。前醫有用附子湯者,有用四逆湯者,有用九味羌活湯者,也有用桂枝湯者,皆罔效。診見其舌質淡嫩,苔薄白,脈浮緩而弱。故辨證為虛人外感。

處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黃芪20克,防風10克,白朮10克,川芎6克,炙甘草10克,生薑4片,大棗3枚。6劑。

患者服3劑後帽除,6劑脫棉襖,不惡風寒。

二診時效不更方,加焦三仙各10克健脾暢胃,守方共進12劑,諸症消失,一如常人。

苓桂術甘湯合二陳湯

苓桂術甘湯和二陳湯均為治療痰飲的名方,合而用之治療痰飲更妙。痰與飲雖同出一源,但質地有稀稠之分,痰較重濁,非得風升而難以上達,飲清下流,易承陽虛不制而上凌。苓桂術甘湯重在溫陽化飲,二陳湯重在祛痰化飲,各有側重,合二為一可兼收並蓄。臨床合用治療因脾氣素虛而生痰飲,飲邪中阻清陽,上蒙清竅。

驗案:陳某,女,51歲。2016年01月18日初診。

因頭暈目眩、視物旋轉反覆發作1年余來就診。發作時頭暈不能自主,目眩難以站立,輕則尚可扶物,重則跌扑倒地,時伴噁心嘔吐,雙目緊閉不能睜開,曾在多家醫院就診,經做頭顱CT、腦電圖、TCD等多種檢查,除提示「腦血管彈性減退」外,無明顯異常,考慮為「梅尼埃綜合征」,服用各種西藥療效欠佳,後求治於中醫,先後服用龍膽瀉肝湯、四君子湯合當歸補血湯、歸脾湯等均無效,服用半夏白朮天麻湯,雖葯後症減,但久服效亦欠佳。

余診時,思其形體肥胖,喜吐清稀之唾,舌質淡嫩邊有齒痕,苔白水滑,脈弦滑,再詢得知小便欠利,大便時稀,知其必有飲邪於內。《金匱要略》云:「病痰飲者,當以溫葯和之」「心下有水飲,胸脅支滿,苓桂術甘湯主之」。遂處以苓桂術甘湯合二陳湯及澤瀉湯。

處方:茯苓20克,桂枝15克,白朮10克,半夏10克,陳皮15克,澤瀉20克,鉤藤15克,川牛膝10克,炙甘草10克,生薑3片。12劑。

服3劑則頭暈大減,小便通利,12劑後精神如常,飲食欠佳,而後合六君子湯、平胃散繼服20餘劑而愈。(趙永強 山西省長治市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來源:中國中醫藥網

搜索「中醫家"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不要當糊塗父母,名醫叫你如何帶小孩
「冬病夏治」理論探析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