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齊桓公:從公子小白到春秋五霸之首,奈何英雄毀於末路

齊桓公:從公子小白到春秋五霸之首,奈何英雄毀於末路

作者:揚正



"(春秋)五霸"的概念是《孟子?告子下》提出的,但孟子沒說"五霸"是哪五位。墨子、荀子、左丘明,一直到漢代的史家們都提出了各自的猜測,給出了"五霸"的多個版本,被認可較多的有兩種,分別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另一種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不管哪種版本,有兩位是不缺的,一個是齊桓公,一個是晉文公。

齊桓公:從公子小白到春秋五霸之首,奈何英雄毀於末路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春秋初期諸侯國


齊桓公的地位是孔子欽定的,他在《論語?憲問》里說,"

管仲相恆公,霸諸候,一匡天下,民到今受其賜

"——孔子說的是齊桓公稱霸,其實是在表揚管仲,後面還有半句是"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先和大家解釋一下五霸。霸,其實是「伯」音轉來的,為方伯、州伯,意思是諸侯之長,官方職務名為會諸侯,朝天子,也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當時的周王朝太脆弱了,被欺負了都不敢哭出聲來。所以大家在讀春秋戰國史的時候,看到這些霸主沒事就匯合在一起唱歌跳舞的,不要驚訝,這是任職朝天子的特權,不會有人出來說三道四的。

齊桓公姜小白,出生於周王朝勢力衰微、名存實亡的時代,當時中原大地群雄並起,外有戎狄襲擾,內有群雄爭霸,戰亂不斷。齊桓公也正是在管仲的輔佐下,他成為了那個時代一顆耀眼的明星——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

齊桓公:從公子小白到春秋五霸之首,奈何英雄毀於末路

齊桓公

春秋時期的齊國都城臨淄(也即今山東淄博市),地處於黃河的下游,沃野千里,並且依山傍海,兼有漁鹽之利,是東方最大的諸侯國。齊國國君的始祖即是姜望,因其祖先曾封於呂地。因此他也叫呂望,姜尚即人們常說的姜太公(太公望),曾為周王朝立下了不巧的功勞,因功而被封於齊地。

從姜望向下傳至第十四個國君即是齊襄公,也正是小白的哥哥。襄公在位(公元前697一前686年)時,荒淫無道,致使朝政腐敗黑暗,齊國庶出的公子糾和小白因擔心受到迫害,於公元前686年相繼出奔到其他國家避難,公子糾因母親是魯國人,就逃到魯國,跟隨去輔佐的有管仲和召忽;小白逃到了莒國,跟隨去輔佐的有鮑叔牙等人。

齊桓公:從公子小白到春秋五霸之首,奈何英雄毀於末路

管仲

後來,公孫無知禍起蕭牆,殺死了襄公,自己上了位。可他這個便宜國君也沒做幾天,就也被下面的臣子發動叛亂殺死了。這樣一來,齊國就出現了國亂無君的局面,而公子小白與公子糾則憑藉著不可多得的血緣優勢成了國君繼任者的唯二人選。

齊國大夫高奚與公子小白關係很好,就派人前往莒國迎接小白回國繼承大位,魯庄公這邊則想立公子糾為齊君,他得到消息後,親自率兵車三百輛,以曹劌為大將,護送公子糾回齊國,而另外派管仲率領一部分兵馬去攔截公子小白,來消滅公子糾的競爭對手。

管仲帶著兵車,在途中埋伏守候。當公子小白的車隊一出現,管仲立即攔住他們進行襲擊。在戰鬥過程中,管仲對準小白射了一箭,正好射中了小白的銅衣帶鉤。機智的小白一見出現了襲擊的隊伍知道情況不妙,他怕管仲再射,為了迷惑對方,便順勢大叫一聲,倒在車上,佯裝中箭而亡,然後改乘一輛輕便小車,晝夜兼程向齊都駛去。

齊桓公:從公子小白到春秋五霸之首,奈何英雄毀於末路

管仲見公子小白已被射死,便趕快派人報告魯庄公說小白已死。這樣一來,護送公子糾的隊伍放了心,也就放慢了行路的速度,一直走了六天才到達齊國。這時候,公子小白早已趕到了齊國,被高奚等主要大臣立為國君,是為齊桓公。

公子糾絕望了,可魯庄公還不死心,他想趁齊恆公剛剛即位,給齊國來個下馬威,於是帶兵殺向齊國,讓桓公把國君之位讓給公子糾。齊相公正想找魯國算賬,於是迅速發兵迎戰兩軍在乾(今山大淄博東北)相遇,魯軍大敗,庄公差點做了俘虜。

齊軍乘勝進擊,攻入魯國國境。逼迫魯國殺死了公子糾,而召忽、管仲還在魯國。魯王手下知道了齊桓公打算要公子糾的輔臣,就告誡魯王殺掉他們,不然放他們過去之後,齊國會更加強大,對魯國產生更大威脅。嚇破膽的魯王哪有空思考這些,聽到這大膽的諫言,趕緊把召忽、管仲送出魯國,並殺死這個臣子表達自己絕無對齊國不敬的想法。

齊桓公:從公子小白到春秋五霸之首,奈何英雄毀於末路

管鮑之交

齊桓公即位伊始,他就極力推薦管仲,說您要想成就大業,那就得重用管仲。當時齊桓公正為那一箭之仇憤恨不已,恨不得捉住管仲,把他碎屍萬段,如今鮑叔牙卻提議重用管仲,他一時還接受不了,但他慢慢冷靜下來,心想:當時管仲為他的主人著想,射我一箭,如果我信任他,他同樣會為我著想的。

齊桓公禁不住鮑叔牙的勸說,就用迎大賢的禮節來迎接管仲,齊桓公與他相談甚歡,兩人交談了三天三夜,每到興頭,總忍不住拍手叫好,只覺得句句投機,字字都是治國良方。齊王覺得他果然有大才,便拜管仲為齊國相國,稱呼他為"仲父"。

齊桓公:從公子小白到春秋五霸之首,奈何英雄毀於末路

管仲拜相

管仲回到齊國後,齊桓公馬上任他為相。管仲深深地被齊桓公寬大的胸懷所感動,他宵衣旰食,鞠躬盡瘁,極力為桓公謀劃"通貨積財,富國強兵"之道,很快推出了一系列新政策,對行政機構、經濟制度、軍事制度進行了徹底的改革。這些措施的推行使齊國積累了雄厚的經濟力量,具備了充當霸主的經濟與軍事實力。

然後就打起了"尊王攘夷"的口號,多次大會諸侯,幫助或干涉其它國家,抗擊夷狄。齊桓公帶領八個諸侯國的聯軍,陳兵"蠻夷"楚國邊境,質詢楚國為何不向周王室朝貢,迫使楚國簽訂召陵之盟,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齊桓公:從公子小白到春秋五霸之首,奈何英雄毀於末路

齊桓公圖霸中原

僅從奪位成功和任用管仲這兩件事,我們應該看出,齊桓公雖名小白人卻不小白,是一個謀略超群、見識遠大、胸襟廣闊的君主。所以,他才能勵精圖治,創建霸業。但步入晚年後,齊桓公竟一改前態,醉心享樂。

齊桓公共在位42年,第31年達到霸業頂峰,晚年卻是日益昏聵。在位第41年時,管仲病重去世,齊桓公不聽管仲的勸阻,重用"殺子以適君"的易牙、"倍親以適君"的開方、"自宮以適君"的豎刀,三人與齊桓公兒子勾結,爭奪帝位,導致齊國政局動蕩不安,國勢下降。

到後來齊桓公病死,奸人作亂,五子爭位,霸業斷絕。可嘆齊桓公一代霸主,屍蟲盈室,辭世十個月後才得以安葬。



歷史紀聞:深淺度挖掘歷史故事,民間野史,古史雜談,述古道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