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她,成就了我的成長

她,成就了我的成長

■我與中國教育報

「賢從智中取,智從學中求。」我喜歡讀報,尤其喜愛《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報》,她是我學習中的良師,是我生活里的摯友,更是我精神上的伴侶。

我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從小學到師範畢業,家裡根本拿不出購買一本課外書籍的錢。小時候,每當看到別人看報紙,我都會湊上去。儘管為此我挨了不少白眼,但我依然樂此不疲。

直到上中學,當發現學校閱覽室中陳列的各類報紙和刊物時,我欣喜若狂。在各種報刊中,我迷戀上了全校師生爭相傳閱的《中國教育報》。喜歡此報,因為她的名字是我最敬愛的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的,因為她是國家教育部主管的服務於廣大師生的全國性日報,最重要的是因為我從此報中找到了各個學科的學習方法。初中三年,《中國教育報》成了我不可或缺的良師摯友,成了我最好的精神食糧,成了我人生的指路明燈。一篇題為《談記憶英語單詞和語法的方法》的文章令我的英語成績突飛猛進,一篇題為《淺析議論文的論點、論據和論證》的文章使我掌握了寫議論文的方法,一篇題為《如何區分功、功率、機械效率》的文章解決了我物理學習上的困惑,一篇題為《我為中師生喝彩》的文章讓我確定了自己的人生職業道路……

師範畢業前,我被學校派到本市一所鄉鎮中心小學實習。帶隊老師要我上一堂彙報課,我毫不猶豫地接受了任務。但在備課時我卻傻眼了,因為課題是作文課《家鄉的變化》。實習期間,耳濡目染,對於寫作教學,教師怕教,學生怕寫。這個時候,我想到了《中國教育報》。拿出讀報筆記,我找到了一篇題為《從小學生的角度看家鄉的變化的採訪記錄》。從這篇文章中我找到了這堂課的突破口:上課前,我讓學生分小組搜集家鄉變化的材料;上課時,我創設了一個小記者採訪的情境,讓學生暢所欲言,談談自己眼中看到的家鄉的變化。結果這一堂課上得很成功,我從中嘗到了初為人師的喜悅。大概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喜歡上了鑽研教材,喜歡上了探索教法,喜歡上了上課磨課。

師範畢業後,自己有了工資收入,我第一時間訂閱了《中國教育報》。通過品讀《中國教育報》的相關論述,我越發認識到與時俱進更新觀念、積極踐行素質教育、促使學生全面發展是教師的重要職責。我發現《中國教育報》始終關注課堂教學,積極探討教學改革和教學成績的提高,宏觀上研究教改,微觀上關注課堂,介紹了許多成功典型的課改案例,刊登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閱讀,我借鑒了經驗,找到了方法,汲取了力量,創造了佳績。我曾獲市說課一等獎,作文課例一等獎,多篇論文曾獲茂名及化州的一等獎。2017年4月,我撰寫的教案《說說喜歡的玩具》先後獲得省一等獎和全國二等獎,論文《「花架子」非「真語文」》獲全國二等獎……如此種種,所有在教育教學上獲得的成果都離不開《中國教育報》這個良師和摯友。

《中國教育報》成就了我的成長,見證了我的成功。「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不忘初心,有《中國教育報》這位良師摯友的陪伴和指引,我一定能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而充分發揮自己的每一分光和熱!

(作者單位:廣東省化州市江湖鎮中心學校)

《中國教育報》2019年06月18日第7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郝文斌:「花拳繡腿」難解思政課之困
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 確保主題教育取得扎紮實實的成效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