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對標需求培養旅遊「全鏈」人才

對標需求培養旅遊「全鏈」人才

旅遊作為社會發展進步的風向標,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保持著高位增長,並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2017年,「全域旅遊」第一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引起社會廣泛關注;2018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就加快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全面優化旅遊發展環境,走全域旅遊發展的新路子作出部署,「全域旅遊」成為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服務人民生活的新引擎。

傳統的旅遊目的地都是具體的「景點式」「景觀式」,全域旅遊一下放大到整個區域,所有的地理人文資源都可能成為景點,旅遊產業鏈延伸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對旅遊服務提出全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須打破原有框框,才能跟上日新月異的時代。

杭州市旅遊職業學校地處旅遊休閑之都和創新之城——杭州,對旅遊業的深刻變革迅速作出反應,學生們在全域旅遊人才培養模式下,跨界學習,一專多能,上升通道得以拓展,就業競爭力明顯提升。

整合專業集群 打造創新課程

朱曉芸是杭州市旅遊職校旅遊專業畢業生,在校學習期間,就讀導遊方向的她在課程中接觸了茶藝,系統學習了制茶與茶葉品鑒,迅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茶藝師,她在B20杭州峰會上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茶藝。

像這樣的例子,在該校畢業生中屢見不鮮,兩個甚至更多不同的專業,在他們身上都能夠毫不違和地融合在一起。近年來,該校通過專業整合、學習跨界的方式,將學生打造為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複合型人才。

過去,該校的課程設置都是傳統的、單一的,和全域旅遊下的產業鏈各個環節完全不匹配,很多新興旅遊崗位並沒有對應的課程和專業。實訓室單一技能機械操作訓練的培養方式,缺乏真實的情境再現,學生無法開展深度學習,能學到的東西和實際的崗位要求相去甚遠。

在充分調研對接杭州旅遊產業鏈的基礎上,該校對原有五大專業群進行結構性重組,新增景區開發、國博高端服務、會展服務等6個專業、8個全域旅遊試點班級,構建起休閑農業、旅遊服務、酒店住宿、商務會展四大專業集群,對接全域旅遊產業中的農業、旅遊、商務業態,實現產教緊密融合,推進全域旅遊的落地實踐與探索。

在人才培養體系設計上,該校從專業認知、模塊訓練與綜合應用實踐等方面搭建課程體系,引進花藝、茶藝、陶藝等7個跨界項目,開發種植、旅遊、營銷等三大系列融合課程,培養「農—服—商」多項跨界技能;以職業體驗為始點,推進跨班級、跨年級、跨專業等選修與必修,實現專業間有序流動與交叉學習;系統開發微課等「顆粒化」資源,開展線上雲端學習與線下社團化運作,推進1+X實體認證實踐。

引入育人載體 促進校企融合

探索全域旅遊人才培養模式,離不開具體的課程載體。

2016年,杭州市旅遊職校引入「小香薰」,這也成為學校整合教學資源、改革教學模式的第一步。以小香薰為載體,各專業從香薰片的原材料種植、加工與製作、營銷與推廣、旅遊紀念品開發、酒店終端應用等各個環節,將旅遊、酒店、園林、金融、商務助理五大專業進行了系統整合。

從2017年開始,該校又以茶為切入點,繼續構建專業整合、跨界學習模式。以杭州特產「西湖龍井」為載體,融合四大專業,從「一片葉子的旅行」出發,構建茶世界與世界茶。在園林專業、酒店專業、旅遊專業、商務助理專業中分別構建了種茶與制茶課程體系、品茶與茶藝課程體系、茶旅遊課程體系、茶席與茶會議課程體系,將課程體系升級為全域旅遊「2.0版本」。

作為我國極富代表性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是該校特別重視的文化教育資源和育人載體,節氣教學已經進行了近10年,開發了「尋著節氣學語文」「尋著節氣學攝影」「二十四節氣手繪本」「旅木行草——春夏秋冬」等校本課程,同步編寫了8本對應的校本教材,使節氣會說話,讓一草一木也能育人。在蕭山義橋,該校有一個65畝的實習基地,園林專業教師帶領學生在那裡開展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二十四節氣教學,4天校內上課,1天基地上課。這種「接地氣」的教學培養了學生重視人文積澱、隨著時令變化思考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實現了全域旅遊對人才「知識融合、能力耦合、素養綜合」的要求。

參照世界酒店管理的「洛桑模式」,該校對標78家合作企業群的人才需求,校企聯合,構建了新洛桑真情境、真環境、真崗位、真運作的「四真」實訓,校內構建航空艙、南宋官窯等23個實訓場所,企業開闢「雷迪森鉑麗」等7個教學車間,推進複合型人才的現代學徒制培養。

依託文化資源 服務杭城大眾

今年4月,杭州市旅遊職校舉行了一場名為「趣生活、愛旅遊」的宋文化體驗主題教學活動,這既是一場「文化秀」、一次「技能展」,也是學校「文旅融合」「全域旅遊」教學改革的成果展。

活動由「南宋文化展示」和「南宋民俗體驗」兩部分組成,包括宋詩宋詞學生書法作品展、宋代點茶體驗、宋代投壺遊藝民俗體驗等創意活動。整場活動的創意、策劃、環境布置、宣傳組織、展示和現場服務均由旅遊專業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活動將歷史、民俗、文學、藝術等文化元素與旅遊、語文、音樂、茶藝、體育等學科融合,結合二十四節氣文化,以校園做景區,創設了沉浸式文化體驗真環境;以活動成課堂,實現文旅服務真運作;全校師生即遊客,旅遊專業學生或為「產品設計師」「活動宣講師」、或為「行程規劃師」「旅行定製師」開展服務,實現實訓的真崗位、真情境。

依託職業體驗場館與學產服一體化實訓基地,該校每年開展針對杭州周邊失地農民、外來務工人員的禮儀服務、餐飲文化、綠化養護等培訓,推動全域旅遊產業經濟的轉型升級,實現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與5家企業開展深度研發與營銷合作,推進服務(生產)標準的推廣與應用,針對現代化休閑農業的立體綠化等生產技術研發了37款旅遊產品,供凱悅、雷迪森等酒店應用。

作為浙江省唯一一所以培養旅遊類人才為特色的旅遊專門化學校,該校在服務「全域旅遊」的教育上取得了初步成果。5年來,該校共培養包括200名新疆學生在內的3800餘名全域旅遊技術技能人才,在全國職業院校學生技能大賽中屢獲佳績,很多畢業生以其精專技能與綜合素養成為崗位佼佼者。

《中國教育報》2019年06月18日第10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斜穿田野
「首屆全國少兒美術作品展」在京開幕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