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楷書到什麼程度才能練行書?

楷書到什麼程度才能練行書?

當代人學習書法總愛糾結一個問題——先學什麼呢?

這個問題在古人那裡是不存在的,今人倒是各執一詞,有說學習書法必須先學楷書,而後才能轉入行草書的學習,原因是唐楷法度嚴密,初學書應該先學規矩。也有說不用練楷書,直接從行書入門練書法也是可以的。因為書體並不是按照楷書到行書的過程演變的,而是先有的行書,然後才有的楷書。

關於書法學習該從什麼體入門的問題,我們今天暫且不做討論,在後期的文章中會詳細說明。

我們今天主要講楷書練到什麼程度才能學行書?

啟功先生是當代負有盛名的書法家,在世時曾被稱為「詩、書、畫」三絕。老先生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

楷書要當行書寫,行書要當楷書寫。

這句話其實很好懂,單從字面內容來說,無非是說寫楷書要像寫行書一樣富有飄逸之感,寫行書要像寫楷書一樣有沉穩有度。但是真正落實到紙上,落實到實際的書寫中又是很難領悟到的,也是很難做到的。

楷書到什麼程度才能練行書?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啟功先生

楷書要當行書寫,行書要當楷書寫到底在講什麼?

首先行書的學習要注意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行書不是楷書的快寫。行書有自身的特徵和特點,絕對不是把楷書連起來寫就是行書,在學習行書之前需要先理清楚這個概念。像筆畫順序,楷書是有嚴格的筆畫順序的,而行書為了連帶的方便,在筆畫順序上做了很大的改變與調整,這都是區別於楷書的重要特徵。再者,從筆法的豐富性,映帶關係上來看二者的區別也是比較明顯的,牽絲映帶,形斷意連,顧盼生姿,這都是行書非常直觀的一些特徵,所以呢,一定要避免把楷書快寫當行書的這種情況。

當然,楷書的筆法與行書的筆法中有著許多的共通之處,二者的學習是相互交叉的。

我們可以回到最根本的問題——楷書練的是什麼?行書練的又是什麼?

當我們真正想明白楷書和行書的側重點了,就能夠理解啟功先生的話了。其實就是楷書沒有但是需要的東西行書有;行書沒有但是需要的東西楷書有。


楷書練的是用筆的筆法和字的結體,行書是把楷書中的筆法和書寫的動作連貫化。

示例如下:

楷書到什麼程度才能練行書?

以上三個字,中間的字是在網上隨便搜到的。這個字也就是我們所謂的「連筆字」(也可以稱之為江湖字),行書是有自身的筆法的,以上這個字只是使用了毛筆這個書寫工具,而沒有使用行書的筆法,或者說行書的本體語言進行書寫,所以只能說是毛筆字,而不能稱作是行書!

左邊的字是取自顏真卿的《勤禮碑》,右邊的字是取自祝允明的《行草歸田賦》,為了讓大家理解的更透徹,我們再舉個列子!

楷書到什麼程度才能練行書?

左邊的「連筆字」在重要的用筆之處都沒有體現出該有的動作和筆法,而右邊董其昌的《白羽扇賦》中的「章」字,筆筆可見對書法本體語言的表達。

所以,我們在懂了「連體字」和行書的區別之後,再去從楷書過渡到行書就會容易一些,因為楷書和行書的筆法其實是相通的。

為什麼有人寫了好久的楷書,依然寫不好行書呢?

雖然有人說楷書寫好了,草書寫好了,行書自然就能寫好。但是書法的學習不像理工科,是有絕對的公式或者是定律。中國的書法是人文範疇的一個概念,所以不能絕對到只能這樣,不能那樣,否則就沒有多大的意義了,開頭這句話儘管也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一個主要的原因。我們還是應該遵循行書的特徵與寫法來進行書寫。

只學楷書,寫的字難免會近於呆板,缺少靈動,

只學行書,寫的字又難免趨於油滑,不夠沉穩。

比較典型的如田英章先生。田英章先生在當代書壇可謂是絕無僅有的巨星,被譽為「當代歐楷第一人」,田英章先生的楷書功力之深厚,相信學書的人都不能否認,畢竟田英章先生練習歐體楷書已經幾十年了。但是也只能說他的字功力深厚,從藝術角度出發,他的楷書實在是過於獃滯,缺少靈動與變化,而他的行書其實就是楷書的快寫,比之真正的行書差距較大。

以下是田英章老師楷書和行書的作品:

楷書到什麼程度才能練行書?

田英章先生楷書

如果不是從藝術的角度出發,單純看書寫的規範與美觀的話,在大多數人眼裡以上楷書作品可算是很好看。

楷書到什麼程度才能練行書?

田英章先生行書

從行書的字法規律上看,以上作品中不過是把楷書快寫的連筆字。從字形結構及用筆上我們隱約能看出,田先生的行書取法於趙孟頫,但是並沒有學到趙孟頫筆法的精髓。

楷書到什麼程度才能練行書?

趙孟頫《洛神賦》

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趙孟頫的行書,每一處的用筆都交代的很清楚,每一個字每一筆的動作都很清楚,無論從字法還是從筆法上幾乎無可挑剔。

當大家明白了這些之後,心中對於行書就會有一個基本的認知。這時候便不會拘於什麼時候才能跳出楷書去學行書了。

因為楷書與行書的內在用筆是相通的,是自然過渡的。這裡有一點還需說明,從楷書過渡到行書之後,並不是說楷書就不練了,因為對於筆法而言是貫穿的,有些古人也未必能將行書的筆法練得精熟,所以只有在楷書、行書之間不斷的來回往複,才能將這兩種書體練好,再輔以其他字體的營養汲取!

下面我們就寫行書的快慢問題,做一介紹。

那麼行書就是按照行書的筆法與結構規律進行書寫,藉以楷書的結構載體,那麼這個書寫過程是應該快一些還是應該慢一些?

楷書到什麼程度才能練行書?

我想,應該是快的。舉例說明,如米芾在寫行書的時候是「八面出鋒」、「風檣陣馬」,可見用筆之迅。趙孟頫的風格圓熟老辣,用筆沉穩,所以書寫起來也是很快的。兩位都是書法史上大神級人物,因為熟而書寫快名垂書史,趙孟頫素有日書萬字之謂。

其實對於初學行書者而言,還是慢一些為好,只有慢下來才能沉下心,才能掌握筆法規律,當理解了之後,熟練了之後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寫字習慣建立自己的書寫節奏,當快則快,當慢則慢。

楷書到什麼程度才能練行書?

王羲之得示帖

學行書切忌心浮氣躁,許多人初學行書便想學魏晉之人,飄逸出塵,放浪形骸,不拘於法,其實這個非常不可取的。孔子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無論是做人還是做藝,修鍊到一定的高度之後,才能在規則中從心所欲,施展自我而不逾矩。

這裡的「矩」就是「法」,任何一門藝術都有「法」與「藝」兩個層面,只有經過多年技法的訓練,達到了一定的層次,然後再憑藉自己的悟性和學養上升到藝術的高度,才能實現真正的自我突破。

這就是莊子所講的「技近乎道」的道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易 的精彩文章:

「寫手好字了不起嗎?」是的,了不起
書法:一旦提筆,一生追求

TAG:書法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