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德國海軍為何無法發展壯大?希特勒看不起,陸空軍還給穿小鞋

德國海軍為何無法發展壯大?希特勒看不起,陸空軍還給穿小鞋

二戰中,德國海軍的潛艇部隊在大西洋上一度所向披靡,把盟國船隊打的找不到北,甚至於出海都要提前寫好遺書,以防止自己莫名其妙的死去。然而相比於潛艇,德國海軍的水面艦艇實在是毫無亮點,甚至於連航母都沒有造出一艘,究竟為什麼會這樣呢?

一.德國海軍衰敗和重建

德國海軍可謂是一個心酸的產物,自從一戰後簽署了《凡爾賽條約》,德國海軍一度淪落到了只剩下幾艘破船爛船守國門,人員更是被限制到了一萬五千人,可以說德國海軍這時候連存在艦隊都做不成了。這種有海無防的情況大大影響了德國海軍的發展,不過德國海軍仍舊在這種狀況下儘力保存了自己的精英,以便於未來的海軍重建工作順利。

同時德國海軍通過一系列空殼公司,秘密的發展著海軍軍備。在《凡爾賽條約》的框架內,德國海軍進行了一些更新換代,保證了自己的造船技術不與世界主流水平脫軌。其中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的建造完成,更可以說是德國海軍復興的起點。

當希特勒及其納粹黨掌握政權後,對於海軍的重建工作,一度還是非常上心的。在希特勒的眼中,德國的榮光若要恢復,德國海軍必須進行重建,至少要恢復當年德意志帝國公海艦隊一部分的規模才行。

而希特勒第一個外交勝利,也正是在海軍上。1933年,《英德海軍協定》的簽訂,讓德國在水面艦隊上擁有英國海軍噸位總數的35%,並且可以建造包括航空母艦,戰列艦等一系列艦船。原本被限制的潛艇,也可以擁有英聯邦國家的45%。可以說這是德國在外交上的一個巨大勝利,德國海軍已經解除了限制。

對於德國海軍而言,艦隊的恢復是他們所夢寐以求的。而對於英國而言,這也避免了另一場海軍軍備競賽的擔憂。看似雙方各取所需,實際上德國人的獲利更大,因為他們已經可以建造海軍,並且重新裝備了潛艇。然而很不幸的是,德國海軍此階段雖然得到了希特勒的支持,但是造艦計劃卻較為緩慢,畢竟船艦設計是需要時間的。德國海軍雖然設計過袖珍戰列艦,但是現在各級戰艦都要重新設計,難免就出了亂子。

不過隨著戰爭可能日漸升高,希特勒在1938年9月命令德國海軍準備一份以英法為假想敵的造艦計劃。時任德國海軍司令埃里希·雷德爾將造艦方案Z計劃交給了希特勒,但雷德爾同時表示:「假如戰爭即將爆發,那些大型軍艦無法及時備戰。」希特勒為此寬慰道,戰爭只是一個可能,他會儘力不發生真正的戰爭。對此,雷德爾深信不疑。

二.海軍的價值遭到了懷疑

然而雷德爾顯然太過天真,他竟然相信了,希特勒不會發動戰爭的謊言。1939年9月1日,希特勒悍然發動了對波蘭的戰爭,英法也對德宣戰。現在德國海軍不得不將自己的那剛剛成型的水面艦隊投入到戰爭之中。雷德爾對此表示:「現在,水面艦隊能做的就只有一件事,表現出他們懂得如何英勇赴死了!」

在Z計劃剛剛開工的情況下,德國海軍此時只有2艘戰列巡洋艦,3艘袖珍戰列艦,2艘重型巡洋艦、6艘輕型巡洋艦和34艘驅逐艦、魚雷艇可供使用。按照德國海軍鄧尼茨在日後回憶說:「早在戰爭爆發時,德國海軍就被打敗了,因為德國並沒有在海上做好萬全準備。」實施情況正是如此,德國海軍的力量太過薄弱,如果用來進行正面交戰,很難說結果會怎麼樣。

正如雷德爾和鄧尼茨所判斷的那樣,儘管早期,德國海軍迅速的將潛艇派入大西洋對盟國船隻進行獵殺。但此時潛艇部隊太少而效果不大。而另一方面,德國水面艦隊在1940年對挪威發動的入侵讓水面艦隊遭到了滅頂之災。儘管這次戰鬥最終以德國勝利為告終,但是德國水面艦隊卻被英國海軍在納爾維克擊沉了一艘重型巡洋艦、兩艘輕型巡洋艦,十艘驅逐艦和四艘潛艇,可以說德國海軍近乎半數的力量被摧毀在了這裡。

從此之後,希特勒對德國海軍的水面艦隊失去了信心。花費太多,效果卻不大。要知道,一艘海軍的巡洋艦造價都足夠陸軍新建好兩個師了,而一艘戰列艦的造價更是一個天文數字。但如今在挪威,他們卻沒有絲毫戰果就被英國人輕易的摧毀,這不得不讓希特勒懷疑,海軍的水面艦隊是否有價值。

而另一方面,相比於水面艦隊的毫無作為,潛艇部隊的戰果則要更為巨大。要知道在德國潛艇極少的1939年,在戰爭爆發的第一個月,潛艇部隊也擊沉了盟國43艘商船。在之後得以貫徹狼群戰術後,德國潛艇部隊的戰績飛速上升。截止到1940年3月,德國海軍光是英國商船就擊沉了近三百艘,甚至於連皇家橡樹號戰列艦都被德國潛艇U-47號在斯卡帕灣中被擊沉。

毫不客氣的說,相比於無所作為的水面艦隊,潛艇部隊輝煌的戰果讓水面艦隊變得一文不值,最終讓希特勒決心將水面艦隊的建設資金全部轉給潛艇部隊。因為在希特勒的眼裡,海軍的那些水面戰艦,根本就是一群華而不實的大玩具。除了浪費德國的軍費,一無是處,根本沒有建設的價值。

三.海軍與陸空軍的軍種政治

讓希特勒放棄水面艦隊的另一個關鍵,就在於德國陸空軍對海軍打壓。畢竟德國的軍費是有限的,海軍的水面戰艦太過昂貴,如果大肆造船,勢必影響陸空軍的經費。舉個簡單的例子,德國陸軍一個齊裝滿員的裝甲師需要1500萬馬克來打造,而這個錢對於海軍而言,僅僅算得上個零頭,因為正在建造的俾斯麥號戰列艦造價是兩億馬克。這等吞金獸,海軍還打算造個八艘出來,陸軍的將領們恨得牙痒痒。

陸軍將領恨得慌很簡單,因為他們現在的裝甲部隊,寥寥無幾不說,部隊里更是充斥著大量輕型坦克。可以說為了湊數,德國人連一號坦克這樣的訓練坦克都拉上了前線,這才湊夠了法國戰役時的十個裝甲師,可以想像當時陸軍部隊是多麼捉襟見肘。要知道,這已經是德國陸軍全面戰備了,而陸軍卻還是如此的「貧窮」。

再舉一個實際數據作為例子,法國戰役時,德國動員了420萬陸軍,100萬空軍,18萬海軍和10萬黨衛軍,總計528萬官兵。看著很強大,然而德國實際上並不能給所有部隊都配備上足夠的裝備。在1940年時,德國陸軍只有10%的部隊完成了摩托化,車輛僅僅只有12萬輛,大部分的部隊都還在靠騾馬來運輸。這樣的情況下,陸軍不擠兌海軍才有鬼呢。

另一個擠兌海軍的就是空軍,德國空軍司令赫爾曼·戈林對於海軍的經費也非常痛恨。在1933年至1938年,空軍在德國的軍費開支里佔去了40%。無疑這是一個天文數字,對於德國空軍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讓德國空軍從無到有,迅速變成了一支強大的空軍力量。

然而戈林對於權勢的渴望,遠遠超過了他的能力。他對於德國海軍在1939年執行的Z計劃導致的德國軍費向海軍傾斜深表不滿。因為一旦海軍大肆建設,勢必影響空軍的發展,另外海軍的航母和海軍航空兵也會大大影響他的權勢。畢竟戈林曾經揚言「所有天上飛的東西,都是我管的!」所以他不願意將他寶貴的飛機,轉交給德國海軍。

因此在海軍的諸多事務,尤其是海軍航空兵和航母的建設上,戈林始終保持破壞態度。比如說給德國海軍的艦載機都是不合格的陸基飛機,這就讓這些飛機無法在航母上進行有效的起降。而提供給海軍的魚雷機則更是數量稀少,且不合格的短航程魚雷機。至於偵察機,他更是一架都沒有交給海軍,以至於海軍總是飽受缺乏偵察機的苦惱之中。

最終在陸空軍近乎形成默契的聯手打壓下,海軍的造艦計劃被徹底下馬,僅僅保留了潛艇的製造。而德國海軍的海軍夢,也就被自己人給生生扼殺了。

結語

德國海軍的海軍夢破滅,是因為他們無法靠自身去控制自己的命運。因為他們早已將命運託付給了一個狂人,這就讓海軍無法發揮出本該擁有的戰力,只能倉促的投入戰爭,並最終失敗。而德國海軍重振公海艦隊榮耀的夢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也就徹底沒有了希望。

參考文獻:《我的一生》《十年與二十天》《二戰數據——德國海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歷共嬋娟 的精彩文章:

蒙哥馬利能抵擋非洲軍團的關鍵在哪?
從下士到黨魁,從黨魁到獨裁惡魔,阿道夫·希特勒到底有何手段?

TAG:千歷共嬋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