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平軍和清廷大戰十多年,竟沒有清朝官員投降?私心還是忠心?

太平軍和清廷大戰十多年,竟沒有清朝官員投降?私心還是忠心?

兩軍交戰,如果有一方害怕為了保命,通常會選擇投降,當然有的時候也會藉助強者的力量選擇臣服,比如明朝末年的吳三桂。其中有一件讓人奇怪的事情,太平軍和晚清時期的清廷交戰了十多年,清廷失去了南方大片的政權,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為何沒有一個清廷官員投降呢?

太平軍佔領的南方省份地區,所到之處,每個清軍都是頑強抵抗,甚至有一部分城門失守的將軍以身殉國了,可能有些人會說:這明明是清朝為了宣揚忠君護國的思想才記錄下來的,至於那些投降的官員,清朝是不會記載的。

但是這個時期關於事實的記載,並不是僅僅出自官方,還有民間的大量文人墨客,在他們筆下,從來沒有流出過有關清關投降的記錄,所以我們可以判定,面對太平軍的一次又一次攻擊,根本就沒有投降的清廷官員。這種少有的眾人一心的表現,其實是有當時很多因素決由的。

首先,清朝官員幾乎都不接受太平軍所尊崇的宗教。想必大家也知道,官員們從小就崇尚儒家思想,學習四書五經,所以對所謂的「拜上帝會」,他們是嗤之以鼻的。為了招攬更多成員,洪秀全等人給拜上帝會扣上了本土特有的封建色彩,在清朝官員的眼中,他們所用的宣傳手段就是一些不入流的詐騙方法,他們從心眼裡就瞧不上太平軍們的教化。

另外,在太平軍政權形成之後,他們就使用酷刑,對於那些不服從自己的百姓就會進行斬首和斬足等殘酷的刑罰。在南京城被攻破的時候,城內的官兵都被處以宮刑。從這裡可以看出,隨著太平軍和清廷之間的戰爭加劇,兩邊的矛盾只會越演越烈,就算清朝官員投降了,也不會得到什麼好下場。既然這樣,還不如以身殉國,不僅能免受折磨,還可以留下好的名聲。

最後,還有個因素,那就是太平間內奉行人人平等,所以清廷官員寧願戰鬥,也不會主動投降的。因為在清朝,有官位的人比底層的居民身份要高,他們不僅能擁有用家產和房產,還可以繼承家族的產業。

然而,太平天國所實行的有田同耕等政策和清廷差別實在太大了。說不定他們就會和普通百姓一樣,不能讀書,不能聚眾飲酒,甚至吃不上魚和肉,這種生活比苦行僧還要嚴苛,那些養尊處優的清朝官員段然不可能接受。

不管是從對太平軍的理解這層面來分析,還是看一下他們投降後所受的待遇,這些官員都不大可能選擇投降。兩軍交戰投降的目的無非就是想活著,但是太平軍和清廷兩方面的恩怨已經太深了,就連轄區內的百姓,太平軍都不會優待,怎麼可能好好對待投降的官員呢?

總的來說,清朝官員們之所以不投降倒不是想誓死捍衛清廷,而是他們所處的局勢只允許他們這麼做,畢竟投降的下場不見得比戰死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小記 的精彩文章:

著名的古代戰爭,動輒就有百萬大軍?揭秘真實的古代兵力
品三國:曹操處死呂布,為何要問身後的劉備,而不問身邊的郭嘉?

TAG:春秋小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