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做局、入局、出局、破局

做局、入局、出局、破局

昨天一個養生大師不到六十,因病去世的帖子被熱傳,發帖者冷嘲熱諷,列舉了很多養生大師早亡的例子。

昨天的文章里正好提到過,在傳統文化領域,我們這一代人,甚至往後幾代人也很難出現所謂的大師,再說真正的大師也沒有誰會說自己是大師,所謂的大師,基本都是「局」,是一群人包裝出來,用以牟利的工具而已。

」這個詞,有時候有些神秘,有些人又對它恨之入骨,一個是情感上的,覺得「局」,就是陰謀,一個是經驗上的,覺得被人做局,是奇恥大辱。而有時候,我們又對一些「局」,趨之若鶩,因為進不去。

有些人是「做局」的高手,但凡是做局高手,基本都深諳人性,都知道如何順人性而為。

最常見的一種局,就是作勢,也就是我們很多做領導的,有意無意的作勢。

如何作勢呢?也就是如何建立自己的權勢呢?

我們來看看《管子·形勢》里的這一段:

蛟龍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載也。風雨無鄉,而怨怒不及也。

蛟龍得水、虎豹得幽講的是如何建立起領導者的勢。我們有時候會感嘆,有些人的官威真大,這是不好的說法,好的說法是這個領導氣場真大。這其實就是勢。我們很多傳統的領導者都深諳此道,通過各種方式給自己立威,這就是建立起自己的勢。企業的勢包括高樓大廈、優越的辦公環境、高素質的員工等等都是企業的勢;而對於企業家而言,你的辦公室有多大、裝修環境怎麼樣、坐什麼樣的車,這些也都是勢,我想大家也都有從下屬到領導的經驗,你坐在老闆台外邊和裡邊的心態是完全不一樣的。

現在我們的企業里年輕人越來越多,環境也越來越寬鬆,很多年輕的企業家更喜歡和下屬打成一片,這也挺好,但是也要學會適當的建立起自己的勢,這樣對工作的推進、命令的執行都會有所幫助。

有時候,必要的道具和神秘感是做局的基本要素。不過這還是最簡單的局。用我們的俗語說就是:人靠衣裝,馬靠鞍。有了這些,說話的人有底氣,聽話的人聽得進去。

稍微複雜一些的局,是需要有地位、有名望的人背書的,那個大師王林,為什麼那麼多人信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不斷的有更高地位和名望的人給他背書,當然很多人不說破,是因為這背後是一個資源交換的局而已。

人很奇怪,我們對一件事情很難下判斷的時候,要麼會轉向神秘感,要麼會通過比自己地位高、比自己有經驗的人的判斷中尋求答案。

這也就是被很多人利用的所謂意見領袖的策略,讓你信任的人給你推薦產品,推薦某個人。很多時候,我們所碰到過的,很多名人不遺餘力的互相吹捧,其實也是這種策略。

做局、入局、出局、破局

我們來看一個范蠡的例子:

《韓非子·說林上》:

鴟夷子皮事田成子,田成子去齊,走而之燕,鴟夷子皮負傳而從。至望邑,子皮曰:」子獨不聞涸澤之蛇乎?澤涸,蛇將徙。有小蛇謂大蛇曰:」子行而我隨之,人以為蛇之行者耳,必有殺子者。不如相銜負我以行,人以我為神君也。乃相銜負以越公道。人皆避之,曰:"神君也。"今子美而我惡,以子為我上客,千乘之君也;以子為我使者,萬乘之卿也。子不如為我舍人。"田成子因負傳而隨之。至逆旅,逆旅之君待之甚敬,因獻酒肉。

簡單的翻譯一下:

鷗夷子皮侍奉田成子。田成子離開齊國,逃往燕國,鷗夷子皮背著出關的符碟跟隨著。到瞭望邑,子皮說:「您難道沒聽說過乾枯湖沼的蛇嗎?湖沼乾枯,蛇準備遷移。有條小蛇對大蛇說:』您走在前面,我跟在後面,人們會認為這只不過是過路的蛇,必然有人殺死您。不如相互銜著,您背著我走,人們會把我看作神君。』於是相互銜嘴,背著穿過大路。人們都躲開它們,說它們是神君。現在您美而我丑。把您作為我的上客,人們會把我看成千乘小國的君主;把您作為我的使者,人們會把我看成萬乘大國的卿相。您不如做我的近侍,人們就會把我看成是萬乘大國的君主。」田成子因此背著符碟跟隨在後。到了客店,客店主人非常恭敬地招待了他們,並獻上了酒肉。

這裡的鷗夷子皮就是范蠡,他幫助勾踐復國之後就遠遁江湖,化名鷗夷子皮,這一段是講他做為田成子的幕僚。

這種局的目的,不是為了欺騙別人而得利,而是通過這種局來自保。

有些時候入局很無奈,在一個局中,如果別人都入戲很深,就你一個人保持清醒,可能就很危險了。

再來看一個故事吧:

《韓非子·說林上》

紂為長夜之飲,歡以失日,問其左右,盡不知也。乃使人問箕子。箕子謂其徒曰:」為天下主而一國皆失日,天下其危矣。一國皆不知而我獨知之,吾其危矣。"辭以醉而不知。

做局、入局、出局、破局

這個故事是說:商紂不分日夜地飲酒,因狂歡而忘記了日期,問他身邊的人,都不知道。就派人去問箕子。箕子對隨從說:「做了天下的主子,可自己和左右的人都忘記了日期,國家恐怕很危險了。大家都不知道而我一個人知道。我恐怕也危險了。」就推說喝醉了酒,並不知道日期。

這種局中,深陷其中者,很難破局,能夠自保已經不錯了,這種局也只有通過外部力量來實現破局,商被周所滅,破局之後,很多人才明白了身處局中,有些時候是不得已而為之。

當然,還有更高妙的局,商聖范蠡賣馬的故事,就是一種很高級的局:

范蠡最後定居在一個叫陶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菏澤市定陶區,定陶當時被稱為「天下之中」,周圍河網密布,交通發達,擁有極大的區位優勢,是做生意的好地方。現在的定陶,和范蠡有關的地名俯拾皆是,范蠡墓、范蠡像、范蠡湖、范蠡賓館、范蠡市場、陶朱公大街……

在定陶縣白土山的東南,有一處馬場遺址,據說范蠡當年曾在這養馬馴馬。

范蠡來到齊國之後,發現齊地多牧場,馬匹便宜又剽悍,如果販賣給缺少馬匹的吳越,一定能夠賺大錢。但是當時諸侯割據,戰事不斷,沿途盜賊猖獗,如何將馬匹運送到千里之外的吳越,卻成了難題。

從天下之中的陶丘菏澤,到東南千里之外的吳越之地,這中間要隔著魯國、宋國、楚國等幾個國家,勢必有很多打家劫舍的強人在路上行竊,怎麼辦?如果僱人運送,成本代價太高,做買賣講的是精打細算,陶朱公不準備這樣做,那麼用什麼辦法呢?

陶朱公得知有一個叫姜子盾的商人,常年來往於齊魯和吳越之間販運麻布,為保證貨物安全,姜子盾早已買通沿途的各路強人,他運送的貨物基本可以保證暢通無阻。

於是,陶朱公寫了一張告示張貼於城門口,大意說,自己有一個馬隊,可以免費幫人向吳越運送貨物。結果,看到有利可圖的姜子盾主動找上門來,要求陶朱公兌現諾言。陶朱公滿口答應。就這樣,陶朱公的馬隊運送姜子盾的布匹,一路暢通,安全抵達吳越。卸下布匹,就地賣掉馬匹,穩穩賺了一筆。

這就是「以正和,以奇勝」。

「以正和」,表現在陶朱公利己而不損人——就這趟生意而言,實現的是他與姜子盾雙贏的結果;「以奇勝」,表現在陶朱公雙向借力這個絕妙的謀略上。

被我們現代人經常掛在嘴上的資源整合、利他思維,就是被商聖范蠡這麼輕鬆的實現的。

理念很多人都很清楚,但是很多人所謂的資源整合,其實是空手套白狼,整合資源的前提,首先你自己是資源,具備價值,再就是通過利他實現自身的價值,這才是有效的資源整合,而不是妄圖空手套白狼一夜暴富。

做局、入局、出局、破局

現在很多人想設局、做局,其實就是想空手套白狼,想為自己謀利。

對於這種局,如何才能不入局呢?聽其言觀其行,已經解決不了問題,因為他營造的局,都是你自己看到的,都是你自己主動往裡鑽的,這種局,只有自己不被慾望,不被自己所期望的利益所蒙蔽,才有可能不被拉入局。

這也就是破局之法。

如果如范蠡賣馬般的局,還有可取之處,利他,通過實現他人的利益來實現自己的利益。很多人會有疑問,為什麼給別人利益還要設局呢?直接給不就好了嗎?有時候直接給的利益,送上門的利益,很多人會覺得這就是陷阱,人的奇怪之處就在於,有時候不費力、送上門來的東西是沒有價值的,而通過自己付出很大代價得來的,他才覺得是是理所當然的。但是,我們有時候又很容易被一點點甜頭誘惑。

人還有一種很有意思的狀態,就是我們把自己的人生做成了一個賭局。

《莊子·達生》

顏淵問仲尼曰:「吾嘗濟乎觴深之淵,津人操舟若神。吾問焉,曰:』操舟可學邪?』曰:『可。善游者數能。若乃夫沒人,則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吾問焉而不吾告,敢問何謂也?」

仲尼曰:「善游者數能,忘水也。若乃夫沒人之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彼視淵若陵,視舟之覆猶其車卻也。覆卻萬方陳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惡往而不暇!以瓦注者巧,以鉤注者憚,以黃金注者湣。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則重外也。凡外重者內拙。」

這個故事也很簡單,就不翻譯了。只翻譯一下孔子作為結論的幾句話:用瓦器作為賭注的人心地坦然而格外技高,用金屬帶鉤作為賭注的人而心存疑懼,用黃金作為賭注的人則頭腦發昏內心迷亂。各種賭注的賭博技巧本是一樣的,而有所顧惜,那就是以身外之物為重了。大凡對外物看得過重的人其內心世界一定笨拙。」

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有壓力才有動力

很多人將這句話不僅是作為給別人加壓工作的口頭禪,也這樣對自己,怕自己鬆弛、懈怠,辦法就是給自己找一個目標:比如多長時間登上福布斯排行榜(呵呵,誇張了些,就是這麼個意思)。

有目標不是壞事,但是讓目標本身所左右就搞錯了方向。因為壓力絕大多數情況下帶來的不是動力,而是虛妄、焦躁、糾結,不尊重事物本來發展的規律

說回這個故事,估計我們都有過這種體驗,沒壓力的情況下,打個牌、打個麻將,或者平時考試都能應付自如,但是到了大考,或者賭注比較大的時候,我們經常會滿頭大汗、心慌意亂。就是這裡所說的:凡外重者內拙。

原因也很簡單,壓力處理不好的情況下帶給我們的不是什麼動力,而是心理的扭曲和動作的變形。本來平常能考100分,過度的壓力的情況下,我們可能連50分都考不到。

最後說莊子給我們的解決辦法:棄世。很多人會覺得這個辦法過於消極,先別急著這麼否定。我們現在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累死我了。做領導的有做領導的累、做普通員工有普通員工的人,人人都覺得自己累,覺得自己不容易。解決的辦法就是一到假期都往深山老林里跑,最後發現深山老林里的人比螞蟻還多。稍微修整以後又是一個無限循環,這是逃避,不是解決辦法。

這是因為,我們把人生當成了一個賭局,勝者通吃功名利祿,敗者一敗塗地、一無所有,就像上邊說到的,賭注是黃金寶物還是爛瓦片,決定了你能發揮100%,揮灑自如,還是滿頭大汗、心慌意亂。只有棄世才能做到無累,無累才能正平。正平才是最佳的狀態,心平氣和,吃得下飯、睡得著覺、不急不緩。

棄世不是離世,那是逃避,也不是厭世,那不是無累,而是更累。只有做到人在局中,心在局外才能精而又精、反以相天

人生之難,就在於,有時候我們熱衷於各種局,目的其實就是為了滿足慾望、獲取利益,而有時候這種局才是讓人失去自我的開始。

人生也不是一場賭局,人生的所謂輸贏,基本都是妄念,是因為我們的攀比之心、爭競之心,而這種妄念,這種賭局,讓我們深陷其中,其實,所謂的贏家也不會通吃,所謂的輸家也不是一無所有。

不得已入局,做個身在局中,心在局外的人,可能,我們才不會被各種局所傷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