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地震避險:10秒的生機

地震避險:10秒的生機

地震避險:10秒的生機

地震避險:10秒的生機

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宜賓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截至18日8時30分,地震已造成12人死亡,125人受傷……

地震避險:10秒的生機

地震,可算是事故中「最熟悉的陌生人」。說他熟悉,是因為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等不堪回首的災難足以讓世人見識地震的威力;說他陌生,是因為地震,特別是大地震的發生概率並不是太大。據統計世界上每年發生地震約500萬次,其中絕大多數(約99%)地震強度很小,人們能直接感到的只有約5萬次。像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全球平均每年只有約18次。實際情況表明地震越大,發生的次數越少。

地震總是來的那麼猝不及防、難以預知。面對它,我們唯一能做的也許只有經常了解緊急避險的知識。地震波從初動到波峰持續的時間,也就是人們開始感到晃動到房屋倒塌的時間約12~13秒。實際躲避時間只有8~10秒,科學利用時間,事先有方案,平時勤練習,才能震時有成效。

地震避險:10秒的生機

緊急避險關鍵詞:就近躲避 快速疏散

如果地震時身處室外,那麼相對來說,脫險的可能性要大一些,要儘快往開闊的地方轉移。而實際上,大部分地震的傷亡都是在室內發生的。如果地震時身處室內,那就要做到就近「躲避」,震後馬上撤離到安全的地方,這是應急避險的上策。

在家裡避震時要做到:一判斷;二躲避;三疏散。人的判斷時間3~5秒,躲避時間8~10秒,在室內可躲在堅固的床邊、床下、衛生間、承重牆牆角,牆根,用隨手物件保護頭部捂住口鼻,幫助老、弱、病、殘、幼。不能奔向門、走廊、窗戶,不能跳樓。關火源、電源、氣源、水源等。待搖晃停止立即疏散到安全地帶。出事後切忌再回家找東西,免得受傷。

地震避險:10秒的生機

自救關鍵詞:鎮靜 求救

此次宜賓地震中,有一家三口在被埋壓室內8小時後獲救。遺憾的是,三口中的孩子已無生命體征。……

破壞性地震發生後,被埋壓人員能否得到迅速、及時的搶救,對於減少震災死亡意義重大。據有關資料統計,地震後半小時內救出的被埋壓的人員生存率可達95%,24小時內救活率為81%,48小時內救活率為53%,72小時內救活率為36%。人們被埋壓之後,應儘可能地利用自己所處環境的條件,及時排除險情,保存生命。

自救中最重要的是:鎮靜、除險、求救。

鎮靜,是指人們遇驗後應當堅定生存信念,消除恐懼心理和急躁情緒。

除險,是排除險情,設法掙脫被束縛的手腳,清除掉壓在身上的物體,竭力創造一個生存空間,儘力尋找水和食物,注意保存體力,延續生命,等待救援。

求救,是想方設法向外面傳遞求救信息。求救時特別忌諱急躁,一定不能大聲連續呼叫,應當細心注意傾聽外界情況,間斷地呼救。呼救時可用石塊、金屬等敲擊物體,發出聲音,這樣可節省體力,且能使信息傳得更遠,效果更好。

「鎮靜」在自救中是最重要的因素,它貫穿自救的全過程,這是對人們心理素質的考驗。保持鎮靜可較好地掌握除險和求救的技術要點,會使人們在災難中獲得希望,抓住生機。

地震避險:10秒的生機

救助他人關鍵詞:先易後難 不可用利器 先保護倖存者頭部和眼睛

在外援隊伍來到之前,家庭和鄰里之間應自動組織起來,儘快搶救被埋壓人員。救助工作應根據「先易後難」原則,先搶救醫院、學校、旅館等人員密集的地方。

互救時,應注意的幾點:

1.注意傾聽被困人員的呼喊、呻吟、敲擊器物的聲音等求救的信息;

2.根據房屋結構,先確定被困人員的位置,再行搶救,防止再次受傷;

3.搶救被埋壓人員時,首先應使他們的頭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內塵土,再行搶救,不可用利器刨挖;

4.對於埋壓在廢墟中時間較長的倖存者,首先應輸送飲料和食品,然後邊挖邊支撐,注意保存倖存者的眼睛;

5.對於頸椎、腰椎受傷人員,切忌生拉硬拽,要慢慢移出,用硬木板「擔架」送到醫療點。

END

歡迎關注

文:中華醫學會災難醫學分會 單學嫻

編輯:欒兆琳

校對:余運西

地震避險:10秒的生機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點擊「閱讀原文」或訪問yuanben.io查詢【2NGEXMBI】獲取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健康雜誌 的精彩文章:

這兩種病遇到一塊兒是最致命的搭檔
眼睛發紅別大意

TAG:大眾健康雜誌 |